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他山之石】神秘的五代十国瓷器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2-12-14
导读: 《瓷说大唐》 五代篇 「 官民窑的分水岭 」 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五代十国时期是即南北朝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分裂状态的国家 ,而这些国家,大多都是唐朝据守在外的众位节度使大人建 立的,这也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在他们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在

《瓷说大唐》— 五代篇

官民窑的分水岭

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代十国时期是即南北朝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分裂状态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大多都是唐朝据守在外的众位节度使大人建
立的,这也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在他们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在历史上
南方的十国是臣服于北方的五代或遥尊为宗主国的。

而在这特定历史时期的几十年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使大量金属用于战争消耗,而有唐以来政府一直重用金银器,而瓷器是作为辅助金银器使用的。到了五代因为贵重金属的稀缺,南北方越窑邢窑等在唐朝近三百年,也不断发展成熟,所以五代时期无论南北方,政府已近把日常的使用器皿由“金属为主、瓷器为辅”而全部转向了瓷器了。

十国

我们先说说南方,因为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而南方十国逐渐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

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西川节度使、蜀王王建建立前蜀以及后蜀时期,没有大的战事,经济平稳发展,而当地的邛崃窑,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器物有各种盘、碗、罐等日用器皿,其中以丰富的小瓷俑最为生动形象,以创造了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全国。

而当时的邛崃窑系也为前蜀和后蜀定烧过御用瓷器,而当时的小瓷俑等一些陪葬品,从精美到粗犷,为两蜀的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所频繁使用。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而五代时期沿海城市的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也极为发达,吴越、吴国和南唐从海外输入“ 猛火油”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契丹。据《吴越备史》卷二记载,“火油得之海南大食国,以铁筒发之,水沃,其焰弥盛”, 火油即石油,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石头里冒出油来还能点燃,所以石油的称谓也来自中国。因而, 浙江成为中国最早使用石油的省份,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

吴越民族的建筑风格中,绍兴的桥和苏州的园林为最有代表性。那曲曲弯弯的、结构精巧的回廊和小巧玲珑的、层层叠叠的亭台楼阁,那多姿多彩的拱形石桥,这些建筑在体现吴越人聪慧、灵巧的同时,也体现出他们那圆滑、变通又富于幽默的性格。而当时的吴越国主钱镠对外交往十分发达,并册封过新罗、后百济,高丽皆拜其为君长,宗主钱镠及其继承人曾经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积极增进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蒋承勋于公元936年、953年两次携带吴越王的信使出使日本,并把丝绸、绢、绵羊等礼物送给日本朝廷。商人鲍置还曾带去孔雀等珍禽奇兽献给日本天皇。据史书记载,数十年间民间商船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当时开到日本的中国商船,几乎都是从吴越国去的。吴越国还与印度、阿拉伯等国建立了友好的商贸关系。

而高丽国王爱慕吴越国的越窑青瓷,也是在这个时期,高丽便派专人到吴越来学习制瓷技术,并在康津设立了窑厂,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高丽青瓷,此后又陆续传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国。

秘色瓷的由来

从法门寺地宫的衣物帐和出土的14件瓷器中得知秘色瓷的存在,从此秘色瓷成了文物界追逐的宠儿和考古界热议的焦点,那么我们知道衣物帐记载随葬的秘色瓷只有碗盘等随葬的日用品十三件,但在离它们不远的甬道里,又发现了一件八棱净水瓶,瓶内装有佛教五彩宝珠29颗,口上盖一个大的水晶宝珠,和这些盘碗等属于一类品种,但为什么没有被记载在衣物帐里呢,其实那件 八棱净水瓶在当时是放在汉白玉灵帐前方供奉的,这件瓶子在佛教密宗拜佛的曼荼罗坛场有特殊意义,而且在当时地宫的布置净水瓶属于陈设器,而其它13件是用纸包裹起来存放的,作为入账只记录了存放的器皿,所以净水瓶没有被当做随葬品记载在衣物帐里。至于它为什么被遗落在甬道里,那是因为千百年来,大地变迁,洪涝地震所致。

我们知道秘色瓷产自越窑,那它为什么要叫秘色瓷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论证秘色瓷的由来:

(一)从越窑遗址出土的陶瓮来看,秘色瓷是一器一瓮的,一般越窑的瓷器烧造也都是一器一瓮的,但大多数陶罐的上口都是没有盖的,而秘色瓷的陶罐不但上口有盖,而且都是密封的,这就避免了在烧造时有窑灰和其他异物掉落,而且还防止串烟和闷窑;

(二)秘色瓷的工艺不但比一般越窑要精致,而且从净水瓶底部那星星点点的陶土痕迹我们得知,秘色瓷大多是用泥丸垫烧,在五代满釉已经烧制成功,而满釉的烧造一定要有精良的垫烧工具,我们知道垫烧的工具有,垫饼,垫圈,支钉,而秘色瓷恰恰是用了几个大小相同的泥丸垫在器物底下进行烧造,而上述三种垫烧方法,或多或少对底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这种泥丸垫烧对底釉的破坏程度是最小的;

(三)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秘色瓷的胎质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很多越窑胎质里所含有的最常见的矿物质秘色瓷里却没有,而遗留下来的矿物质化学分子显示却很弱,这说明秘色瓷所用的胎土,是经过反复多次精心淘洗的,从而达到较高的“玻璃化程度”;

(四)通过利用光谱对秘色瓷的釉色进行分析,发现秘色瓷的釉里所含的元素除了大体和越窑相同外,也有一点和越窑不同之处,也许这一点不同之处就是所谓的秘密的颜色吧,至于这种秘密颜色的配方究竟为何物,它已经随着宋代南龙泉北耀州的兴起,和越窑的衰落,被遗落在历史的尘埃里了。所以我认为,秘色这一称谓是它制作的工序而非颜色。

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

从《衣物帐》中的记载有瓷碗七只,有两只是银棱碗,而这两只银棱碗因为损坏严重,博物馆和媒体并没有公布报道,更增添了她的神秘。在《宋史》上记载吴越钱氏向北宋进贡的秘色品种有瓷器, 全棱器(净水瓶这种)和金银扣器。这两个银棱碗就属于金银扣器,所谓银棱就是碗口与圈足有一层薄薄的银箔,因为出土时部分银棱已剥落,所以没在博物馆展出,这两个碗与其它出土器不同的就是碗壁上用金箔银箔镂刻成五朵金鸟银花的团花纹图案显得雍容华贵,这种妆饰方法叫“ 髹漆金银平脱”,是结合了古代髹漆工艺和唐代金银器工艺在瓷器上的体现,在国内尚属首例,这种工艺最难的地方就是要在碗壁上把两种互不亲和的物质反复髹漆粘接直到把金银图案与釉面粘牢为止。因为金属深埋会发黑变脆再加上髹漆的腐蚀,出土后很难修复,所以现在还没与观众见面。

我今天要说的是这两只碗的釉色“金黄色”一提起秘色或者越窑,就会搬出陆龟蒙的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秘色瓷的上品为 艾叶绿,马未都说秘色是比越窑的颜色发灰了一些,我们从汉朝开始国家主体的颜色为黑色,就连吕不韦回老家都是一条乌龙而行,但到了唐代,大家注意是从唐代开始,朝廷主体的颜色为明黄色,而唐代的大明宫也被称作金銮殿,而这种明黄色一直延续到清朝,就连袁世凯登基穿的也是明黄色龙袍,我曾经说过唐朝是以金属器为主的,朝廷官府用金银,百姓用铜和锡,朝廷用的越窑与邢窑全部都是金银器造型,据《唐会要》记载,开元十一年(712年)诏禁卖同锡及造铜器者......古现瓷瓶,皆以铜为之,至唐始尚窑器。从中可以得之,唐朝初年百姓都是用铜瓶等器皿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大量用铜来铸钱,所以开元年间政府下了禁铜令,专门用来铸钱,这样百姓的日用器皿不得不从金属器而改为瓷器。

所以很多瓷器都是模仿金属器的,而这两只银棱碗正是模仿官府用的金银碗,而颜色更接近黄金色,所以被朝廷重视,而金属可以压花錘堞等工艺加以纹饰,但瓷器却是光素的(在唐朝初年瓷器除了长沙窑以外都是光素的)所以用了“髹漆金银平脱”工艺来增加花纹,是体现她的奢华。而陆龟蒙,百度一下,身份为江湖散人,他的千峰翠色只能代表当时的社会文人的审美,而当时朝廷的主流色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而秘色指的是当时的烧造工艺,并非颜色,所以可以推断,当时秘色瓷最有价值的颜色并非千峰翠色而是金黄色。而在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内库中就有青瓷盏纹入乱丝,其薄如纸,以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吹如沸汤,名自暖杯。从这段文字记载,唐玄宗时就已经用上青瓷杯了,而金属都有导热功能,金银杯拿着烫手,茶汤还容易凉,而青瓷杯拿着不烫手还有保温功能,名字叫“自暖杯”,可见唐玄宗时期青瓷也是刚引进宫内,记得前几年我用过金属碗喂儿子吃饭,而这种金属碗的碗壁是中空的,这样拿着不烫手还保温,而佳士得拍卖唐代金银器碗,碟都是单壁的,试想,如果唐代发明了这种中空碗,也许瓷器就不会取代金银器了。欧洲早些年用的都是玻璃器皿,及容易打碎,烫手,如果玻璃碗边坏一个小口就容易扎嘴还容易裂,而瓷器就不会,导热系数不是很强,而且碗边坏了还能用,这也是欧洲人疯狂抢购中国瓷器的原因。据朱伯谦先生论证,越窑所烧直口杯口沿很薄,多数通体施黄釉,开片细密。所以唐玄宗用的青瓷杯是代替金银杯的黄金色而并非千峰翠色。

在清代景德镇窑瓷器中,有一种器型叫太白尊,是李白喝酒的酒樽,近似于马蹄形,而这种酒樽是黄金的而并非瓷的,有两首最有名的诗可以证实《将进酒》” 莫使金樽空对月”,另一首《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首诗证明太白尊为黄金的,而且是用玉盘装的美味佳肴。而唐朝的黄金冶炼是非常发达的,武则天投下的金简的黄金纯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在后来的宋元明清都不能及,可见大唐对黄金的重视程度。这个在唐朝排名第一的诗人,出生在美丽的阿拉伯半岛以东的花喇子模,当时的安西都护府,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他在大唐的境遇也可以说三起三落,巅峰时高力士脱靴,玄宗喂他醒酒汤,所以李白用金樽也是平常事。所以我认为, 有唐以来无论他是初唐,盛唐还是晚唐,统治阶级喜好的颜色都是黄金色以提高地位,而并非千峰翠色,而最悲哀的是这两件唐懿宗最喜欢的黄金色银棱碗,却被锁在了法门寺博物馆的库房中,无论是文博机构还是新闻媒体都在鼓吹千峰翠色,而把唐朝人喜欢的黄金色封存,避而不谈,到底要蒙蔽国人到什么时候?

五代

我们再来看看北方,公元907年朱温弑掉了唐末帝,建立了后梁,也标志着他与李克用十几年的角逐终于胜利,不过他的胜利是短暂的,在后来的几个朝代里,建立者都是李克用的后人,而李克用最大的功绩,就是他以亲儿子和义子组成了威震远播的 十三太保,元代戏剧家汉卿也写过 《哭存孝》,而十三太保的故事也被后人渊源流传,最为典型的就是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十三太保,戴笠就是其中之一。

其中 后唐就是三太保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时期民间也保持优良的传统,各窑口也很活跃,位于河北的定窑即十分兴盛,也为后唐皇室烧造过御窑。而且五代成为陶瓷的重要蜕变期,也是由民间走向官方制窑。民窑与官窑分道扬镳,争奇斗艳,成为单色釉瓷器盛行的时期。而在五代以前,朝廷内部都是以金银和玉器作为器皿为主,少量使用瓷器,而从五代开始少量使用金属器而大量使用瓷器的开始。

出生邢窑故乡的柴荣

据旧五代史世宗本纪记载,柴荣出生在河北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父亲柴守礼是唐代晚期的朝廷重臣,做到太子少保退休,爷爷呢,史书上没有记载其名,只记载了翁字,说以我们就叫他柴翁吧,柴翁很爱喝酒,而且经常自己一个人呆在屋里,大家都以为他在想鬼怪之事,一天柴荣的奶奶把他灌醉,问他,老头子,你整天到晚呆在屋里都想些什么呀,柴翁只微微一笑说,皇天有命啊,将让郭郎当天子喽。说罢仰天长啸推门而去。此二人的对话被隔壁的柴守礼听得清楚,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不但卜算得灵验,而且颇会岐黄之术,而自己的妹夫就姓郭,而且妹妹还不能生育,凭着在朝中打拼了大半辈子的政治敏感,和锐利的眼光,凭着他对妹夫的了解,确信他日后必成九五之尊,随即他和妻子商量把自己的小儿柴荣过继给妹妹家做为养子,开始柴母还不同意,毕竟自己养这么大,还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后来经过柴荣父亲把事情经过和日后必定富贵的话讲完之后,柴母也同意了,当时柴父准备亲自送柴荣去姑父那,而当时的柴荣听完父亲的话后说,不用您操心,我自己去投奔姑姑,正好我也想出去闯荡闯荡,就这样还是孩童的柴荣辞别了父母去投奔姑姑。当时的郭威,正是家道沦落之时,和柴氏过着清苦的日子,当时郭威看他聪敏,就把很多家庭琐事交给他去办,而他每件事办得都很好,而在永乐大典五代史补中记载他贩茶货往返到江陵,而且因出生在白瓷故乡的柴荣对瓷货生意非常了解, 在他经商的过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赵匡胤和郑恩,也与他们一同做起了瓷货生意,这样在生活上给了穷困的郭威有所接济,这使郭威夫妻对他甚是疼爱。

天子督陶官

我们知道在古代我们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茶叶丝绸和陶瓷生意好比今天的石油和煤炭以及钢铁,是当时最热门也是最赚钱的生意,历史上其它国家与我们中国交易最多的也是这几样商品,致使乾隆年间我国的白银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六点五万吨。

当时在北方贩卖茶货的生意人很多,而且利润也不丰厚,柴荣本来从小就生长在当时占据大唐瓷器半壁江山的河北邢州,从小就谙熟瓷货生意,随即三兄弟商议在郑州管城唐子巷设立 柴氏瓷器商号,由柴荣带领几个伙计在店里经营,由赵匡胤在当时的管城窑、新密窑、巩县窑设立柴家窑口进行督办瓷器烧造,而时值唐末黄巢等起义的乱世时期,当时太祖的镔铁齐眉棍打遍中原无对手,当时也是无人敢惹,为了保证安全,由三弟郑恩进行沿途的武装押运,由于三兄弟的齐心协力,苦心经营,当时的柴氏牙行在郑州城内远近闻名,柴荣也人称“ 财神”。每过一个时期,赵匡胤总会给大哥柴荣带来一些新创烧的品种,而哪种瓷器结实耐用,哪种釉色人们喜爱非常热销,柴荣都会用书信的形式让郑恩带给赵匡胤,以便赵匡胤随时更换品种,所以柴氏商号的生意始终都是火爆的,这为以后的开疆裂土奠定了经济基础。直到后汉的建立,柴荣的养父郭威在后汉当上了将军,三人决定弃商从戎去追随郭威,成就一番千秋功业。

纸衣瓦棺的教诲

据《隆平集》记载,显德元年正月庚辰,太祖郭威正处于弥留之际,当时满朝文武都人心惶惶,当大家听说柴荣掌管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兵权,认为都很合适,当时曹翰是柴荣手下的幕僚,柴荣镇守澶渊时他是牙校,柴荣当上了开封府尹时,曹翰还留在澶渊,他听说太祖病危,不等世宗的召见就来见世宗说有要事相商,见到世宗后,两个人来到内室,便对柴荣讲,现在老爷子快不行了,他又没有亲生儿女,你是他唯一的后人,你现在不去病榻前陪伴,找太医喂个药什么的,身前也得有人照应,这个时候你要再不去,夜长梦多,发生什么变故的话,不辜负了弟兄们的期望嘛。柴荣顿时醒悟心领神会,让曹翰总领开封府事物,他便带上随从火速赶往内宫,壬辰,太祖崩,秘不发丧,庚子,大内宣布太祖遗诏,命晋王柴荣在灵柩前即位,是为周世宗。

我们知道柴荣从小是在郭威身边长大的,而郭威一生憎恶奢华,注重节俭,而且他曾对大臣们讲,我小的时候是孤儿,家里穷,从小就节俭,当时正值乱世,我才有了今天这个地位,现在我当了皇上,怎么能过度挥霍呢,并下诏令:“应乘舆服御之物,不得过为华饰,宫闱器用,务从朴素,大官常膳,一切减损。诸道进奉,以助军国之费,------诸无用之物,不急之物,并宜停罢。”为了表达自己倡导节俭,不致使黎民受困的心愿与决心,郭威还将宫中所有的珠玉珍宝、金银器物等奢侈品,当众击碎于殿庭,并对臣僚们说:“凡为帝王,安用此?”而且还给有关部门下达诏书:“凡珍华之物,不得入宫,甚至在他临终前,还留下遗嘱:在他死后,陵墓务求简素,不准用石材建坟,不准在坟前立石人石马,不准让百姓服役,不要守灵宫人。甚至严令嗣帝柴荣用“ 纸衣瓦棺”安葬他。

柴荣御窑的由来

在柴荣当上皇帝之后呢,他干了很多政绩,据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记载,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他从小就受到了养父郭威勤俭朴素的教诲,在他登上帝位之后,开封的皇宫里基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而我们知道当时夏商周三代祭祀所用的青铜器在当时都颜色都是灿烂的金黄色的,只有现在出土的青铜器,因为侵蚀生锈,变成漆黑发绿了,所以在古代的典籍里祭祀所用的青铜器都被称为金器,而在当时柴荣当上皇帝以后留在皇宫里的东西,祭祀也好日用也好,基本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了,因为郭威勤俭过了头。

而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除了江山和女人这两种共同的嗜好外,各朝皇帝都有其本人自己的爱好,唐玄宗爱打羯鼓和马球,宋徽宗爱吟诗作画,明宣宗爱养鸟斗蛐蛐,而我们 柴荣皇帝唯一的爱好就是瓷器,因为他出生在河北邢州,而在当时邢州的白瓷已经覆盖了整个北方,而且在他年轻时候就以开瓷号以此为生,所以他对瓷器的造诣绝不逊色于郎廷及和唐英,因为郭威的过度节俭,使得柴荣烧造祭祀瓷器和日用瓷器而以瓷代金势在必行。当时的瓷器格局是以南方的越窑系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系的白瓷为主,其它众窑口并存的局面,而柴荣却对这两个窑口的颜色并不感冒,而当时 柴荣大力推行崇道政策,据《道教史记》记载他召见华山道士陈转,问以黄白飞升之术,而据《永乐大典》五代史补中记载,世宗常梦到一个神人将一把郁金色的大伞和一本《道经》送给他,此后遂有天下,而当时他御驾亲征幽州瓦桥关大捷时当地父老来献酒,世宗问这是什么地方,老者称这里历世相传叫”病龙台”,当时世宗蓦然回去,当晚就病了,而且第二天就病危了,当地的百姓说,天子姓柴,而幽者为燕,燕者亦烟火之谓也,而至瓦桥天子生病祭祀,当晚他又梦到神人来向他索要伞和《道经》,他便在梦中惊醒,招来左右说,我梦的不吉利,岂非天命将去耶,随即安排后事,在回去的半路上晏驾。

从中可知, 周世宗是位注重国家礼乐,信奉道教崇尚天神的帝王。道教的仪式中写给天神的祈祷词,称为青词,嘉靖朝一代全相严嵩就是因为他儿子严世藩青词写得好,严嵩才得到嘉靖的宠爱,而这更是表明了柴荣崇信道教对青色的追求。柴荣这一崇尚道教的习俗,也影响了两宋的皇子皇孙。而在当时道教的清淡含蓄之美在两宋的社会审美中,已然形成,柴窑的雨过天青色也正迎合了这一特点,而在当时,唐三彩中的蓝彩,唐青花以及唐三彩中的低温乳浊蓝釉已经成功创烧成功,而鲁山窑瓷器上面的类似钧窑的蓝色釉斑也初见端倪,而且柴荣对瓷器的造诣又极为深厚,所以当时的柴荣要创烧一种属于自己独特釉色的瓷器,他思来想去决定烧造一种符合道教审美的天青色,随后提笔写下了两行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写完之后交给了站在一旁负责督烧窑物的官员,命令立刻去烧。据记载杭州的吴越国是给柴荣进贡过秘色瓷的,柴窑完全是按照秘色瓷的高温和精工细作来进行的,我们知道 五代已经成功完成底足满釉的创烧尤其是秘色瓷,但柴荣从小生活在邢窑的故乡,对于底足的处理,他完全是按照邢窑早期的露胎烧来完成的,这就有了粗黄土足。对于器型那首先就是烧造用于祭祀的瓷器,然后是文房和日用品,不过柴荣只当了五年多的皇帝,等赵匡胤做皇帝之后就宣布柴荣御用窑停烧并且就地销毁掩埋。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