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中心动态 >

盘活文物资源,加快文博鉴定评估产业发展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18-07-07
导读: 引言: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犹如一声春雷,炸开了文博领域的堡垒,开启了改革新征程!曾几何时,中国文物领域是改革开放被遗忘的角落。神秘化、垄断性、拒绝市

引言: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犹如一声春雷,炸开了文博领域的堡垒,开启了改革新征程!曾几何时,中国文物领域是改革开放被遗忘的角落。神秘化、垄断性、拒绝市场、否定民藏、利益绑架、法律滞后、政策落后、改革的春风吹不进、开放的洪流冲不开,形成文博乱象,积重难返。为全面推动文物法治化进程、为推进文博产业的有序发展和文物法的修改完善建言献策,在此,借助新的改革大趋势,今天我们重磅提出全新全方位的加快文博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为推进文博领域的改革贡献力量。


正 文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文物资源丰厚,是世界文物最多的国家,文博产业潜力巨大。然而,我国文博法制、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导致可流通文物确真、确权、确值困难,文物交易市场混乱,大量珍稀文物流落民间得不到妥善保管,文物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价值得不到挖掘,文博产业化进程严重滞后。我们建议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文博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文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我国文博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文博产业,通常指文物艺术品和博物馆资源极其衍生品市场化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产业。文物包含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艺术品和博物馆资源包括国有的、民间个人所有可移动、不可移动的资产。

 

 

(一)我国文博资源丰厚。

我国已经登录在册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文物藏品4138.9万件/套;世界遗产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39项。未登录在册的各类文物资源数量远超出已知的十倍。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深埋地下文物流落民间,有关人士初步估计有10亿件;拆除破坏的不可移动文物亦是难以估算,通过全国推行特色小镇项目,保护了一批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正在进行整修翻建逐步成为文博资源的核心内容。

 

 

(二)我国文博产业初具规模,市场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4013家,全国平均每29万人就拥有1家博物馆。博物馆数量的快速增加为文博产业纵横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物资源展示。

 

 

文博产业衍生影视娱乐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以2017年的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为例,各期节目首播电视收视排名均在前十,首播网络收视排名均在前五。大众综艺平台和文博领域结合的衍生探索,顺应了广大群众对文物、文化知识的渴望,反映了文博衍生市场发展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

 

 

文博产业市场转化多元,与市场上、中、下游行业发展连接紧密,下游行业包括旅游、体育、创意、设计服务等在与文博内容结合后将激发几十甚至几百万亿的产业增加值的庞大市场。

 

(三)我国文博市场十分活跃。民间文博金融化探索初见成效,规模初具雏形。

 

2005年以来,文博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共计5.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同比增长10.8%。虽然面临金融工具市场供给不足的实际困难,文博产业金融服务长期进行金融探索,在部分区域取得体量小但相对平稳的发展。

 

拍卖市场

2017年单个中国艺术品突破1亿美元拍卖成交价大关;2017年全年境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为642.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5.01%。中国已占全球艺术品拍卖总份额的38%成为全球第一大国。

 

艺术博览会

是新兴的艺术品市场,国内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2017年北京艺术博览会四天展期到场3.8万人次,现场成交额1.31亿元人民币;上海艺术博览会总成交额1.5亿元人民币。

 

金融市场

2017年文化产业债券发行29支,总金额185.84亿元;共有34家文化企业主板上市,首发融资规模达290.18亿元;创投(VC)融资规模226.41亿元,PE融资渠道规模784.73亿元。

 

(四)我国文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40年,高净值人群财富增速显著。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国内高净值人数超过150万人,该人群共持有可投资资产49万亿人民币,人均可投资3000万。崛起的中产阶层人数已达到3.16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4000元,该阶层已基本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对丰富的精神食粮产生强烈的需求。

 

 

2017年,我国GDP超过82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增速6.9%。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领域投资泡沫被挤出,实体经济正处于盘整,资金吸引力不足,能够产生绿色GDP的文博产业成为产业升级下的良好替代方案。产业升级与精神消费同行的时代为文博产业带来巨大机遇,中产阶层对文博产业的消费升级需求潜力巨大,进而推动新的财富人群和机构对高端文博产品的金融功能和资产配置需求强烈。

 

 

产业内人士初步估计,财富总量和需求叠加,借助金融资本,进一步放大文博产品和品牌传播叠加产生的文化价值,文博产业将释放市场增加值总量高达500万亿。

 

 

(五)互联网+提速文博产业升级

文博产业市场特性在于非标、高价、低频;与之相对应“互联网+”逻辑下的线上市场特性在于量产、低价、高频,两者相结合,可以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博市场。

 

2016年全球在线艺术品交易销售总额达3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预计2020年在线艺术品市场规模能够达到90.82亿美元。

 

 

国内机构注重结合电商特质打造APP ,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作用,吸引文博产业圈内藏家参与,提速文博产品流动性,实现市场公开透明化。

 

 

目前,对标转型升级的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布局艺术品电商3.0新视野,多对多交互,多个终端交互的实现必将成为文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国文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

(一)确真难。

鉴定是文博系统,乃至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物的真假的判断,关乎到整个文物的保护、传承、交易、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鉴定根基不稳,发展缺乏基础就无从谈起。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存在的十大乱象(主体乱象、程序乱象、专家乱象、技术乱象、造假乱象、宣传乱象、娱乐乱象、规则乱象、标准乱象、监管乱象),导致文物艺术品“确真”标准化制度无法形成,严重阻碍了文物艺术品市场化进程。

 

 

(二)确权难。

理论界,对文物艺术品确权制度研究缺失,实践中,文物的所有权认定和现有法律相背离,习惯性采取有罪推定,要求所有者自证其无罪,无证据则认定来源不合法。整个文博产业对文物艺术品产业运营的基础权利合法性的分歧重大、思想混乱、观念错误、行为错位、执法乱象、救济无门。文物艺术品权属确定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民间收藏的合法性被质疑,民间对文博产业的推动力量无法启动,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文博产业规范、发展、融资和创新,成为制约文博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最大障碍。

 

 

(三)确值难。

文博界对文物艺术品采用鉴定评估一体化流程。但从科学角度看,鉴定和评估是两个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行业规制和行业准入标准。鉴定与评估的混同,使得确值的科学性难以保障。

 

 

古代艺术品的评估方法多样,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等情况,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科学确定评估方法所依据的市场数据。在古代艺术品领域,各地的拍卖、文物商店、公开征集和古玩市场对同一古代艺术品的评价和市场认可度千差万别,除拍卖之外的价格不公示公开,采集数据的难度很大,这也决定了评估结果接近真实、完整困难重重。

 

 

(四)市场乱。

市场混乱是文博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文物艺术品鉴定、确权、评估制度监管规范不足、行业自律松散、准入和培训缺位、标准和程序混乱,从立法、执法、专业人员、程序规范和科技手段等方面都缺少约束和规范。文博产业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建设滞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溢价研究不足,实践尚少,未形成广泛共识,缺少有效解决方案。

 

(五)产业弱。

文博产业发展历史久、底子厚、力量大,但现代化起步晚、需求多元化与供给单一化矛盾显著。国家扶持政策与市场对接不到位、国有与非国有发展不平衡、规则体系不统一、监管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金融化探索尚在试水,金融助力文博产业尚需时日。

 

 

国有博物馆政策扶持力度大,但除个别实现创新突破,其他经营收入微薄甚至亏损;非国有博物馆创新动力大,但准入难、经营限制多;文物商店拥有政策扶持和官方品牌,但经营模式单一、不受市场关注;古玩城商店市场认可度高,经营创新驱动强,但经营受政策影响较大,市场风险大;国内拍卖公司拥有政策优势和备案优势,但监管不规范;鉴定、评估机构市场需求量大,但科研不足、规则不统一、程序不规范、责任风险较大。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法规落后。现行《文物保护法》对文博产业发展形成掣肘。二是政府管理体制僵化。三是政策缺失。四是产业发展缺乏鼓励政策。五是管理制度不适应。六是文博产业规范发展缺乏“三确”制度标准,文博产业配套认证备案制度不完善。七是文博产业市场竞争不充分抑制民营主体积极性。


   三、加快文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文博产业发展有利于发挥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文博产业发展是实现文化自信、倡导文化复兴的应有之义。文博产业发展能够加速从高耗能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下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案。

 

(二)文博产业发展有利于文化产业融合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巨大发展空间

 

基于我国文博产业整体低等级文博产品供给过剩但质量不高,中高等级文博产品供给匮乏,奢侈等级质量无保障且价格高企,整个产业出现了众多可发展领域和提升环节,足以实现金融介入的相对确定回报,带动相关的实体经济共同发展。万亿级别的表外文博资产亟待盘活,完全可以容纳房地产企业发展在主动降杠杆和转型关键阶段溢出的过剩流动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文博产业金融化发展足以带动文博产业结构升级,为实体经济转型、换挡变速赢得宝贵时间。

 

(三)文博产业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全面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多,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伴随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文化信息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文博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迫切需要补齐文博发展短板,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文博产业发展有利于创造供给需求模式优化拓展全球化市场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空、超越过度、富有永恒魅力、更具有当代精神价值。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对中国文物的推崇,使得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文物及其相关产品和衍生品具有走向世界的根本基础。同时,文博产业经营的文物在展示、运营、开发的过程,是让文物开口说话的过程,能够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明观,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自觉,有利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激发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的雄心壮志。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文博产业发展应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议在党或国家层面设立文博产业领导小组,并设文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小组,内设7个职能部门:办公室、文博产业化研究部、政策法律研究部、鉴定评估研究部、区块链科技研究部、金融化研究部、行业监管研究部。文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小组成立后,应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在文博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二)明确工作思路。

在党中央领导下,相关部门应落实普查责任齐抓共管,鼓励社会积极参与,争取到2020年,全国文物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权属确定,民间收藏文物认证和备案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文物收藏者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将文物普查信息及时登录备案,形成大数据;将全部国有文物信息进行完善,予以公示;将全部遗失文物信息进行整合,予以公示并持续更新,以保证文博产业资源信息完备确实。

 

 

(三)改革体制机制。建立统一的“三确”体系,打通文博产品流通渠道。

文博产业流通阻滞在于标准化和规范化。有据“三确”规范体系,通过体系化、证据化制度建设,着力制定标准、建立规范、实现风险控制,打通“文物遗产”向“文物资产”金融转化通道,加快推进文博产业市场化。

 

 

《资产评估法》作为有据“三确”体系的法律渊源,全面建立“确权”、“确真”、“确值”三位一体的有据规范体系,逐步完善与有据“三确”体系配套机制。

 

 

“三确”体系的构建,核心在于引入独立第三方(律师事务所、鉴定机构、评估机构)依据专业知识、能力和数据,专业判断,得出结论,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确保“三确”体系有权有责,权责明晰,监管到位。

 

 

(四)完善法规政策。推进文博产业法治化建设。

针对推进文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尽快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理清文物权属理论渊源,解决法条内原则性规定与规则性规定的冲突,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对关键部门设置原则性监管条款,为文博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提供法律依据。

 

梳理全国文博产业司法解释、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对滞后于文博产业发展的文件及时按照《立法法》予以废止,与《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文物保护法》相抵触的条款予以删除,增加完善鼓励文博产业发展的制度规定,构建文博法治体系。

 

(五)发挥科技作用。优化文博产业数字化+区块链技术升级。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互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实现文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高质量藏品实施数字信息采集,“此物是此物”数字确真,网络数据三维展示,现场数字展示体验等科技等级提升。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文物登录和备案数据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存储,艺术品个体化信息采集录入和文博产业供需整体分析,实现文博产品差异化精准化供给,实现文博产业全面科技升级改造,推动文博产业发展和优化。

 

(六)促进对外开放。实现文博产业面向全球市场化。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整合文博产业内博物馆、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鉴定拍卖机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优势资源,针对文博产业发展体系不同行业的所有环节标准流程、运营规则、技术手段、法律依据充分研究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作用,研究试点包括文博产品证券化、文博产品及其衍生品信托计划、文博产品及其衍生品金融一二级市场机制设计和监管、文博产品投融资模式创新等。边研究边试点,提高金融研究与实践的效率,引领推进文物资源市场化进程。

 

(七)调动民间力量。鼓励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文博产业建设。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力量和文化影响力,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文博产业建设。民间收藏文物数量多,精美程度高。近三十年新出现的精美古代艺术品,大部分都由民间收藏家保护起来。这些民间藏品大多与国家馆藏文物存在差异,反应民间文化、民间风俗,具有重大文化历史意义的藏品,其重大价值不仅在其所承载的年代之上,更重要的在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积极回应民间力量对文博产业发展的合理请求:一是逐步打破文博领域国有和非国有主体发展法律、政策、资源、法律支持等方面的不平衡。积极回应收藏群体、研究群体和鉴定群体对文博领域法律规则和秩序的需求;二是鼓励支持新兴群体对提升文化创意、艺术金融研究、艺术品经营等需求,实现民间力量推动金融创新;三是放开文博产业准入,积极引入民间力量参与对文物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