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御书钱”?谁才是老大?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5-03-06
导读: 大观通宝,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宋钱,其瘦金体的文字风格,刚劲有力,铁画银钩。整体面文的设计也是优雅大方,堪称绝美。大家也知道大观通宝是宋徽宗赵佶的御书钱。包括后面的崇宁通宝、重宝(也有说为奸相蔡京所书);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等,皆是如
大观通宝,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宋钱,其瘦金体的文字风格,刚劲有力,铁画银钩。整体面文的设计也是优雅大方,堪称绝美。大家也知道大观通宝是宋徽宗赵佶的“御书钱”。包括后面的崇宁通宝、重宝(也有说为奸相蔡京所书);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等,皆是如此。
宋徽宗早年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后来又改学唐初薛谡,在此基础上,糅合众家之长,从而形成了完全个性化的书体,“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人称“瘦金体”。故而其御书钱皆十分精美漂亮,深受大家喜爱。
要知道,中国古代古钱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有着皇帝御书的习惯,尤其是北宋,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是成为了普遍。那么“御书钱”?谁才是老大?

宋初,为避免唐天宝以后藩镇割据局面重演,一开国即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以致影响贯穿了整个有宋一代。

在这种环境里,皇帝们对于书法的喜爱,并非仅是附庸风雅、玩弄笔墨。两宋时期,有多位皇帝都是书法爱好者甚至大家。

北宋太宗赵光义是为中国皇帝中最早书写钱文者,比如北宋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宋太宗本人“性好学,敬业, 多艺能”,书法造诣颇深,楷书浑厚端庄、笔力含蓄;行书线条清晰、劲挺奔放;草书则神采飞扬、奔放流畅。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评价其字“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

淳化元年(990年),太宗更是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淳化元宝”钱文。开中国“御书钱”之先河。

之后宋真宗赵恒在开创“咸平之治”的同时,也曾亲书钱文,铸行过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等御书钱。真宗赵恒之御书字体肥厚均匀,体态端庄,行笔严谨,有一笔垂千斤之感。

宋钦宗赵桓御笔亲书“靖康通宝(元宝)”,钱文囊括篆书、隶书、楷书三体。世人皆言书法运用有三难事:篆刻为难,书匾亦难,而制作钱文更是难中之难。在这三难之中,方印篆刻、书匾题字尚且相对容易,可要在圆钱之上书写文字,其难度则更上一层楼。“靖康通宝(元宝)”的书写风格苍劲有力、善变灵动,再搭配上精湛绝伦的铸工,与钱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尤其是“靖康”二字的笔法变化,形态独特、韵味十足,看似斜而不倒,散而聚神,既生动又雅致,秀美异常,堪称书法艺术与铸币工艺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南宋高宗赵构承继先皇遗韵,亲书“建炎通宝”“绍兴通宝”钱文。建炎、绍兴钱文变化相对较少,主要以篆书、楷书为主,且常成对出现。这两种钱币深得北宋钱币之风韵,与瘦金书体颇为相似,笔力刚健劲逸,风姿飘逸洒脱。其篆书圆润得体,笔势稳健雄浑,尽显书法之精妙。

金章宗完颜璟也以善书瘦金体闻名,亦喜撰写钱文,故其所铸“泰和通宝”楷书折十大钱。

“御书钱”可以说是中国古钱币文化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我们钱币爱好者来说也是爱不释手。观其书法,悟其神韵,揣其写意,得其愉悦。

那么,大家觉得御书钱中,谁的书法最精美、钱韵最醇厚呢?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