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古玉欣赏
环形饰 新石器 龙山文化。山东五莲丹土出土。直径9.5厘米、内孔径5.5厘米。此器圆环形,通体光润。环外缘有V字或介字形凸齿,形如冠状,类似牙璧的造型。
钺 夏。长11.9厘米、宽10.1厘米。此器薄,背部有圆孔,两侧边各有七个齿栏。刃部为折线形三连刃式,中部平,两侧斜。钺由大型石斧演变而来,而玉钺则发展成为象征军事统帅权的礼器。在夏代的礼仪玉器中,存在突出玉兵的现象,兵器占据了重要地位。此种钺属于夏代创新型玉器,为龙山时期所不见,并为商代玉器制作工艺所承继。
玉钺 夏 二里头文化。礼器。197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长11.3厘米、刃宽7厘米。器呈长方形,弧刃,顶端有一圆穿,两侧装饰齿牙。在中国上古时期,钺作为一种礼仪用器,用以象征军事统帅权。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又如《史记·周本纪》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钺作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在出土材料中也得到佐证。“虢季子白”青铜盘是西周时期的重器之一,器内壁铸铭文:“赐用钺,用征蛮方。”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一柄青铜钺上铸有铭文:“作兹军斧,以警厥众。”可见直至战国时期,钺始终用以象征军事统帅权。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兵略训》记载,君主在授命于将军时,需“亲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持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这种操钺授命仪式显然有其历史渊源。
玉虎 商。长5.3、宽1.4厘米。虎作匍匐状,伏耳,下颌抵地,四肢粗壮,尾硕大几乎与身等宽。虎号称百兽之君,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被人神化。仰韶文化墓地内发现了用蚌堆砌的龙、虎造型,说明虎和龙一样成为人们崇拜的神兽。商代妇好墓中出土八件玉虎,造型工艺繁简不一,但都刻意表现虎的威猛。殷墟大型虎纹石磬,风格与此虎颇接近,侧卧,头部硕大,张口露齿,上下尖齿很长,头顶还有一个角状的装饰,威猛之气赫然而生。
玉鱼 商。长5.7厘米、宽1厘米。此器为鱼形,周身光素,圆眼、短吻,线形口,短尾,尾末端不分叉。鱼鳍以阴线刻短斜线。商代玉鱼很多,在出土动物形玉饰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多直身鱼,少量为弯身鱼,有的作成刻刀,体形长短不一。
鸟形佩 商。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长7.8厘米、宽3厘米、厚0.2厘米。此器为扁平片雕,呈伏卧状,头部有冠状饰,长角向上勾卷,喙部镂空,宽尾下垂。《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句,传说,商人的始祖母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商的祖先契,所以商人崇拜鸟,鸟形佩在商代玉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玉蝉 商。长5.4厘米、宽2.6厘米。此器身扁圆,头、身、腹、翅部位齐全。肢前屈,翅后伸,口尖突、尾圆钝,前后分段,体型肥硕。口部有小孔,胸部对称饰卷云纹。此蝉体型、双翼较长,商代玉蝉中还有体型双翼较短的形式,如藁城台西和滕州前掌大出土的玉蝉,尾部较尖,翅收于尾部,整器近三角形。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蝉头与身分界明显,短翅只及腹部的一半。这些情况表明当时的玉蝉在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蝙蝠 商。长5.6厘米、宽2.5厘米。此器正面为带冠兽面,以阴刻线刻划,突吻、细眉、圆眼、立耳、悬垂状大鼻。两侧为向后波浪状伸展的翅膀,至末端折收。全器抓取蝙蝠展翅时的动作加以夸张,又以兽面来神化动物原有的面部特征,两侧的翅膀也像是兽面张开的双耳,极具神秘色彩。
玉蛙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长7.3厘米、宽5.4厘米、厚0.6厘米。此器为片雕,左右对称。蛙伏卧,前肢外伸,后肢内屈。宽头、方目、肥身、短尾。背部以双线刻对称云纹,双目间有一圆孔,可系佩。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和雕塑中蛙形象就已出现,玉雕蛙则最早见于良渚文化。有学者认为蛙象征多产,先民用以祈求生育繁衍。也有认为,蛙与农事有关,被用来祈雨祷水。此件玉蛙尚存有未退化的尾部,处于由蝌蚪向成蛙转变的过程,以此为佩可能带有祈求新生的含义。
玉鹅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长8.5厘米、宽4.3厘米、厚0.6厘米。此器为片雕,双面琢刻,纹饰相同。鹅双足并拢站立状,曲颈,宽翅肥身,颈部雕刻羽毛纹,鹅身与翅膀饰勾云纹及翎羽纹。足部穿一圆孔,下部有榫,可用于插嵌。鹅是禽类玉器的代表,妇好墓出土多件,同出的还有鹤、鸽、鹦鹉等。
玉熊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高3.4厘米、长2厘米、宽1.7厘米。此器为圆雕,为熊抱膝蹲坐状。昂头,吻前伸,鼻微隆,双耳直立。以粗阴线雕琢出臀部和前后肢,并刻出足趾等。熊颈背部有两个上下对穿的小孔,臀下部也有圆孔,内有朱砂痕。动物形玉雕是商代装饰玉器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玉器的传统品类之一。玉雕通过展现动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深刻的文化内涵。
高冠凤鸟佩(2件)。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长9.9厘米、宽2.7厘米、厚0.3厘米。此器两件,形式基本相同,双面雕,纹饰一致。凤站立状,头顶高冠,冠刻勾云纹,边缘出脊齿。凤尾分双叉,粗腿带爪。形式古拙,体型粗壮,尤其是尾羽与粗足的配合,与同墓出土的玉鴞造型十分相近,不过凤首的长羽冠又与普通的玉鸟不同,显然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凤为商人崇拜的神鸟,玉凤佩应是商王室贵族佩带之物,用以祈求神灵的护佑。
龙形玦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直径5.9厘米、孔径2.3厘米、厚0.4厘米。此器圆环形,中部为大圆孔,一侧有窄缺口,顶部有小圆孔用于穿缀。龙首尾相望,顶有角,张口露齿,臣字形眼,尾尖向外翻卷。身阴刻双线重环纹及云纹等图案,背部雕成齿脊状。妇好墓出土玉玦数件,基本属于蜷体玉龙的形式,承袭了新石器红山文化等早期玉龙的造型传统,但器身不如早期丰满,扁片状,纹饰多为线条勾勒的重环纹、雷纹和云纹等,龙角都贴伏在头部,一般不刻龙足,代表商代晚期玉龙的基本特征。
人头像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高5.8厘米(大像),高2.5厘米(小像)。两头像均为圆雕,颈部有深圆孔,可插嵌固定。大像长颈,脑后扁平,头顶由半圈阴刻线纹表示头发,凸眉,高鼻,眼窝深陷,口微闭,圆饼形耳。小像方脸平顶,顶正中有深孔,阴刻一圈盖发。阔鼻,眉骨凸起,粗眉大眼,口微张。除人头像外,妇好墓还出土多个玉人形象,但为站立或跪坐造型,说明与这种用于插嵌的人头像用法存在差别。
凤冠人像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高12厘米、宽4.4厘米。此器双面雕刻侧面人像,蹲踞状,昂首,头顶高耸边缘有脊齿的凤形羽冠。臣字大眼,长方形大耳,阔鼻,张口,颌略向前凸。手臂弯曲,握拳于胸前。足下有榫,有圆孔。周身饰勾云纹。《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玉人冠部形式与同墓出土的玉凤的装饰与造型完全相同,说明其已不是一般的玉人形象,应是人鸟合体的崇拜物。
兽面纹刀。商。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长9.3厘米、宽4.4厘米。此器刃部平直,双面磨制,背部有两孔。两面纹饰完全相同,以双阴线刻兽面纹,大鼻、臣字眼、双卷云耳,吻部位于刀背处,角抵于刃部。纹饰精美,刀身不见使用痕迹,显然属仪仗用器。除这种双孔刀外,同墓也见带柄玉刀,有的刀身上还带有类似钺、璋的脊齿,刻有龙形纹饰等。
弦纹琮 商。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高9.3厘米、射径4.7厘米、内孔径4.3厘米。此器方形柱体,中心呈圆筒状,方柱四角两侧面均阴刻粗细不同的纵向弦纹,圆筒上下两端阴刻多道平行弦纹。商周时期的琮,基本保留新石器以来内圆外方的传统形制,但数量较少,并多为单节琮,器表多光素无纹,装饰简化,与同时期图案繁缛、造型复杂的玉器种类形成鲜明的反差,表明此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加工重点正在朝着新的趋势转变。墓主妇好是商第23王武丁的配偶,拥有较高军权,主持祭祀活动。其墓出土遗物1600余件,其中玉器达755件。这些玉器除祭祀、仪仗用器外,主要是供玩赏的小型动物玉雕和装饰品,多为和田玉,也有少许岫岩玉和独山玉。玉雕显示了当时对玉料的选择、开料和琢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并进一步掌握了钻孔、细磨和抛光等工艺,是商代玉雕的代表。
锥形器 商。长26厘米、宽1.4厘米。此器为长条柱体,粗端有一穿,穿内残留朱砂,尖端双面磨制,形似凿。锥形玉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和良渚文化都有发现,磨制精致,有的尾端呈榫状,并加钻孔等,确切用途尚待考证。
凤鸟形双援戈 商。长11.5厘米、宽3.5厘米、厚0.4厘米。此器片雕,两面纹饰相同。内为凤鸟形,头有角,角从脑后垂至背部并向上弯卷。胸前挺,双翅并拢后收。尾分为大小两支,各向上下卷曲。鸟身饰直线或曲折线的翎羽纹及卷云纹。援为一大一小两支,均弧形,中央有脊,两侧带刃。大援根部外侧有扉棱,脊上有穿孔。援虽然是戈的刃部,但体量远不及内,并正处于鸟首的顶部,实际上充当了鸟的冠状翎羽,装饰作用明显,显然其作用不在兵器本身而在于强化鸟的威仪。双援戈除凤鸟形外,也见龙形,但数量均较少。
弦纹戈 商。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通长38.2、援长28、援宽8.2厘米。此器长援短内,带锋利的刃。援端呈尖锋状,中部有脊,与内交接处阴刻四组弦纹,上下栏略外凸。内长方形,前部正中钻圆形孔。戈是商周时期主要的兵器,但玉戈体薄易脆,有兵器之形,无实战功能,应属于仪仗器之列。玉戈完全仿照铜兵造型,制作规整,通体光亮,在工艺美感上又远超金属兵器。
玉鱼 商 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长7、宽1.6、厚0.3厘米。此器弧形,扁圆梭状,鱼身刻两排大块鳞纹至尾部,鳍以阴刻斜线表示。尾分双叉,尾端平齐,略向外撇。鱼形佩饰在商周时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玉器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鱼化龙,龙变鱼等龙鱼互变的传说。周代大墓里存在以数十条玉鱼分布在棺椁之间及附近的摆放方式,表明人们对于此类佩饰的重视。
玉鸮 商。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高8、宽4.2厘米。器圆雕鴞形,站立状,头部有双角相连,正中钻一个圆孔。大勾喙,斜伸前方并向胸内弯卷。双翅紧贴于背部,正中雕刻脊齿,双腿及宽尾支撑身躯,双足粗壮并雕出四爪。双阴线雕刻纹饰,腹、翅饰翎羽纹,全身饰勾云纹。鴞面的喙部被极度夸张,粗腿和大尾羽也别具特色,形象十分威猛。商代的玉凤,凤首多加羽冠装饰构成神鸟形象,而凤身则与同时期的玉鴞形态近似。
玉琥 商 武丁时期 (前1300 - 前1046年)。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高3.1厘米、长14厘米、宽1.9厘米。玉质为深绿色,上有黄色沁,立体圆雕呈虎形,作伏卧状。方形头,头顶双角后伏,“臣”字形眼,张口露齿,背呈弧形,中部下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尾长下垂,尾尖上卷。器身饰卷云纹,尾饰竹节纹。 玉琥在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8件,其中圆雕4件,片雕4件。《说文》:“琥,发兵瑞玉,为虎文。”古代文献把它与璧、琮、璜、圭、璋一起,列为“六瑞”之一。《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玉与天地四方及鬼神沟通,使玉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此件玉琥造型生动,纹饰精美,既威严又活泼可爱,写实性强,器身上无孔,应为陈设器。
兽面纹玉斧 商 武丁时期 (前1300 - 1046年)。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长10.2厘米、宽4.8厘米、厚2.1厘米。此器长方扁圆体,两侧雕兽面纹,宽吻、大口,密斜线眉、臣字大眼,如意形鼻,头部有卷云形耳,两侧有内扣的前肢。斧柄部有榫,正中有圆穿孔。刃端弧形,刃口锋利,无使用痕迹。玉斧依据石制品的基本形式,并在中部凸起的花纹部位完全采用仿铜器制法,风格与同时期青铜纹饰完全相同,显然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玉龙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装饰品。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5.6厘米,长8.1厘米。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此外,商代玉龙还有一种片状的蟠龙造型,首尾相对,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玉龙相同。龙是商代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母题,习见于青铜器、玉器、骨角器的装饰中,仅妇好墓即出土9件玉龙。而且在龙的刻画中,眼部多作“臣”字状,身、尾多饰鳞纹、菱形纹,中脊以扉棱表现。这些程式化的纹样,既反映了商代艺术的成熟,又是时人对于龙的诠释。
玉凤佩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装饰品。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3.8厘米、宽3.2厘米、厚0.8厘米。黄褐色,镂空雕刻。形状为侧首回身状,头似公鸡,头顶有齿脊状冠。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与尾连成弧线形。短翅长尾,尾翎分开两叉。爪卧胸下,背中间有一突,突中有一小圆孔,可佩带。翅膀上雕刻四条阳线以饰翎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玉石器雕刻中,也使用阳线表现主题,其中一种做法是将纹样周围的地面剔除,通过减地使其成为浅浮雕,此玉凤翅上雕琢的羽翎纹即是采用这一技法。而对于冠、翅、尾翎部位的虚实处理则反映出商代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镂空、钻孔技术。整器雕琢精细,光泽闪烁,显示了出色的抛光技术。此外,这件玉凤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中玉凤的造型、雕琢工艺极为相似。
阴阳玉人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装饰品。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12.5厘米、肩宽4.4厘米、厚1厘米。玉人为淡灰色,裸体,作站立状,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这是一件浮雕式的人像,大概是表现出某种神像。商代玉雕花纹一般是先雕出极浅的“毛边”阴线,再沿浅线反复雕琢,直到线条流畅为止。在玉器上雕琢阳纹,特别是浅浮雕,难度较大,但从这件玉人上不难看出,商后期的玉雕艺人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青玉簋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盛食器。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12.5厘米、口径20.5厘米、壁厚1-1.6厘米。此簋为绿色,平口方唇,腹部微鼓,圈足略外撇。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玉簋,侈口圆唇,下腹微鼓,圈足直矮。二件玉簋与琮、圭、璧、环、瑗、玦、盘等礼器共出175件,以璜为数最多,共73件,环次之,共24件。这与《考工记》中记载的玉礼器基本相符,除璋外,已基本齐全。“礼玉”专指璧、琮、圭、璋、璜、琥这6种玉器,也可称为“六瑞”。妇好墓出土玉礼器,对研究周代玉礼器的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人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装饰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7厘米。玉人呈黄褐色,圆雕。跪坐,腰左侧插一宽柄器。同出玉、石人物雕像和人头像共10余件。通过这些雕像可看出殷人服饰,一种为交领,窄口长袖,衣下缘至踝,腰束宽带,衣上有云纹。另一种为后领较高,长袖窄口,衣下缘至臀部,衣上有云纹。蔽厀多为长条形,有的中腰较窄,有的上窄下宽,都系于腹上,下缘垂至于膝。冠有圆箍状、圆箍前加一卷状饰,以及高冠或稍低的冠等多种形式。从中可以了解殷人的衣、冠和殷代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
商鸟形佩 鸟形佩商代晚期的玉器,长7.8、宽3、厚0.2厘米,1953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大司空村。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凤鸟纹石磬 凤鸟纹石磬为商王武丁时期的玉器,长26.5、宽8.2厘米,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选国博博物馆,玉器文化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传播古玉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全国古玉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加入中国玉器收藏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