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表明了:艺术品的枷锁即将打开,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财富将会再度迎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2-07-11
导读: 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创造的回报率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涌入艺术品市

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创造的回报率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涌入艺术品市场。

英国巴克莱银行曾分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文化艺术品与商业资本结合,其趋势化或将在未来几年中势不可挡。

据《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全球统计年报》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07年至2008年以来始终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投机资本离场,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12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常态”。但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和投资驱动逐步转向消费和服务驱动,政府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系列政策支持在近几年来成效凸显。

图片

但经调查,中国可进一步挖掘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潜在需求大约6万亿,是整个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四五倍,足以说明艺术市场的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重建和文化自信。

 

由于文化与任何行业都息息相关,文化其可发挥和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文化创造的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文化产业提供新动力。

图片

随着《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艺术品行业迎来了堪称改革开放以来所有行业里最暖的政策东风。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品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艺术资产配置也随之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在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资本急需打开“蓝海”的入口,近一两年来文化艺术品领域被一些人看成了创业的机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利好消息,预示着传统文化的再次回归,以及传承和创新。文化艺术品投资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内经济的推动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今,国家、民众对文化艺术高度重视,更加坐实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事实。

图片

01 从一纸空白到姹紫嫣红,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斐然

有数据显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3.48万家,五年间新增1.88万家;现有59家文化产业园区,五年间新增园区39家;现有上市挂牌企业52家,五年间新增48家。所有数据均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图片

02 政策红利,文物艺术品的枷锁即将打开

众所周知,国宝民藏,藏富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大繁荣,实现文化兴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文物局领导也曾指出,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

 

近年来,我国民间收藏人群异军突起,收藏人数已接近一亿。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有民办博物馆2000余家,仅仅这些博物馆就收藏各类文物上千万件,这还不包括民间收藏。

面对如此巨大的收藏市场,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鼓励收藏。《文物保护法》第50条明确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5种方式合法收藏文物:1、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2、从文物商店购买;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4、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表明了:文物艺术品的枷锁即将打开,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财富将会再度迎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图片

03 文物艺术品市场“春天”到来,收藏经济蓄势待发

民间收藏市场不仅拥有大量文物艺术品,同时交易市场也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文物艺术品的交易量以百万计,交易额数千亿元。

民间收藏市场创造的奇迹,就是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更好地保留了下来,从而造就了民间收藏奇迹般的梦幻。民间收藏不仅市场巨大,同时也拥有大量国宝等待发掘。

图片

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类似艺术品基金等模式创新将会不断涌现在市场上,民间收藏市场也将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收藏经济蓄势待发!当然,最重要的是文物艺术品市场亦将严格遵守政策法规,拥抱监管,更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