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观故宫博物院瓷器,看明清瓷器上高士纹绘画特点(一)
明清时期制瓷工艺十分成熟,瓷器装饰十分讲究。高仕作为传统的文人风气题材,清新高雅,构图简练,用于瓷器上做装饰更加盛行。
明代瓷器上的高士纹大多画成携琴访友、山间行吟。因为他要体现文人雅士的一种情趣。单画一个高仕往往体现不出高仕的意境,所以会用很多纹饰来衬托它,比如说:高仕的头顶会画很多祥云,地上有花、有草、有山、有石。这种辅助的点缀能够衬托出高士的飘逸和道骨仙风。
明代早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永宣时期,民窑绘画高士纹的瓷器要比官窑要多,民窑的高仕纹特别讲究意境,采用一笔点画的绘画方法,寥寥几笔,就将高士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衣纹绘画的非常生动,有随风飘动的感觉。
人物开脸讲究神韵,抓住人物一刹那的神情。高仕呈沉吟思考状,衬景多是旷野、庭院或是水塘边,充分体现了高士清高的意境。
空白期虽然被称为明朝制瓷的黑暗时期,但瓷器上人物的绘画有升无降,非常写实。人物的脸、眼、眉、鼻子、嘴都勾画的非常细腻,身上的衣服和头上的短巾好像是被风吹动,飘向一个方向,非常的飘逸。
而现代仿空白期的瓷器,人物的脸部勾画不是呆滞就是过分细腻,从而没有飘逸洒脱意境感。为了表现高仕衣服的飘动感,衣纹的褶皱故意画的扭曲,与真品局部飘动有明显区别。
空白期高仕纹瓷器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物上面布满了云气,我们俗称“弹簧云”。时间越早,这种云气纹绘画的会越浓密。
明代中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到了成化时期,瓷器绘画的勾勒方法已经不是一笔点画,采用双勾填涂的方法。因为勾勒渲染之后,层次感开始增强,这时候的瓷器高士纹,虽然写实,但脸部绘画的不是很清楚。
作为衬景的花草树木和山石开始增加,云气纹减弱,仅仅在高士的头顶画几片祥云。衣服和头巾也不如空白期飘逸,飘动的感觉减弱。
到了弘治,高士纹瓷器一般为民窑,飘带开始增多,绘画人物讲究神形而不注重写实。人物的线条一般都以圆弧勾勒,一个小椭圆一个小椭圆组合起来塑造人物。
正德时期瓷器高士纹布局非常的繁密,人物比例不协调,上身短,下身长。
明代晚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进入明代晚期,高士纹瓷器开始增多,构图比较繁密,人物绘画讲究传神。人物绘画清秀瘦长。
嘉靖时期人物绘画可以看到正德的影子,上身短,下身长。人物显得高大清秀,非常写实,人物五官绘画得栩栩如生,身上穿戴的衣服和帽子勾画的非常细致,但已经没有了明道早期的那种飘逸感,给人感觉是很安逸。
万历早期高士纹绘画给人以稚拙感,好像小孩画的,脸部神情比较夸张。眼睛很大,衣服褶皱线紊乱。
明代末期瓷器高士纹特点
到了天启和崇祯,人物的衣纹上多有星星点缀,非常强调人物的动态。人物的脸部有回首的、有正面、侧面的,手部也开始摆动起来,或是指向太阳,或是指着一幅画。用脸部和手部的姿态来表现高士具体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