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唐代法门寺,精美的系列茶具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3-02-16
导读: 第四章 绝美茶具 茶道之祖 地宫文物中,有一套唐僖宗供奉的系列茶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最为精美的系列茶具。它证明了茶道起源于中国这一历史事实。这套茶具上有五哥的画文。五哥为唐宗的小名。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他人不会也不敢直书皇帝小名

第四章 绝美茶具 茶道之祖

 

 

地宫文物中,有一套唐僖宗供奉的系列茶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最为精美的系列茶具。它证明了茶道起源于中国这一历史事实。这套茶具上有“五哥”的画文。“五哥”为唐宗的小名。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他人不会也不敢直书皇帝小名。此两字应是唐僖宗亲手所画写。这使这套茶具愈发珍贵。

 

 

1.金银丝结条笼子

 

 

烘焙器,即将加工的茶饼置入晾干。金、银丝编织而成,由笼盖、笼体、提梁组成。高15厘米,重355克。盖心以金丝编成塔状,衬以金丝花瓣,塔状物四周各饰一金丝团花。上下口沿及笼底沿均镶以金银片。盖、笼体、提梁饰涡状金花带,四足膝部饰髯龙头。工艺精巧,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2.鎏金银茶碾子与碣轴

 

 

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高7.1厘米,长27.4厘米,宽4.4厘米、重1168克。浇铸锤击成型,纹饰鎏金。长方形,由碾槽、辖板、槽座组成。碾槽呈半月形尖底,嵌于槽座内,槽口插置辖板。槽身两端呈如意云头状,两侧饰一鸿雁与流云纹。座壁承镂空壶门,錾天马流云。设计精巧,精美华贵。碾板等处均画“五哥”字样。

 

 

3.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

 

 

碾罗器。由盖、罗、罗架、屉、器座组成。长方形,高9.5 厘米,重1472克。盖面錾两相对的飞天。盖刹四侧各饰和合云纹,两侧饰如意云头,刹边饰莲瓣纹,盖立沿饰流云纹。罗架两侧刻头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錾相对飞翔的仙鹤。罗、屉均作匣形,两层中夹罗网。座镂桃形壶门。罗底錾文,并有墨书、画文“五哥”。

 

 

4.鎏金银龟盒

 

 

贮茶器。此盒龟状,龟昂首,曲尾,四足内缩,欲跑状。高13厘米,长28.3厘米,宽15厘米,重820.5克。分体锤击,以甲背为盖,内有圆形子口架,各部位纹饰与龟体相近,形象逼真!

 

 

5.玻璃茶盏与茶托

 

 

玻璃茶盏,淡黄,稍泛绿色,透明度好。侈口碗壁上薄下厚,素面,与宋代耀州窑的小平底侈口碗相似。托高形制与现代茶托相似。造型简朴,素雅。

 

 

法门寺出土的茶具系列中还有摩羯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鎏金蔓草纹长柄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等,举世瞩目。这套茶具包括了从茶叶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等全部工艺流程和饮用过程所用器具,有茶笼、茶碾、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调料盛器等。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其质地之精良、造型之优美、工艺之精湛、品类之完整、设计之合理、价值之宝贵,空前绝后。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人们对茶的功能和质量有了进一步认识,茗饮文化由自然走向自觉,并与释、道、儒文化精神相契合,完成了由一般的饮茶向精神文化的升华,逐步形成了茶道理论和精神。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它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饮茶艺术,总结了唐代的茶道精神。法门寺茶具证实了陆羽所总结倡导之茶道的真实存在,为陆羽创制的茶具二十四器提供了实物佐证。

 

 

唐代茶道的形成与佛教兴起有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跏趺而坐”、“过午不食”。茶既有提禅益思功用,又可止渴减轻饥饿感,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逐步形成了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的风尚。寺内设“茶堂”,供僧人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寺门前置“施茶僧”,为香客施惠茶水。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长安佛教,法门寺与六大祖庭寺院饮茶之风尤盛,影响到社会各层面和全国各地。受寺院饮茶的影响,慢慢出现了官办的大型茶宴,促成了中国最早的茶肆的产生。大茶坊更是富丽堂皇,讲究文化装饰,营造品饮环境。民众饮茶之风渐盛。

 

 

佛教茶风于长安、关中鼎盛,耳濡目染,文人诗人也成了茶人。感动之下为茶大唱赞歌。杜甫“检书烧烛短,煎茗饮杯长”、“落日平台上,春风吸茗时”为饮茶名句。白居易亲手开辟茶园,种茶烹茗,常办茶会,以茶会友,以茶赋诗。诗僧皎然形象地描述了饮茶之妙:“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自称“玉川子”的诗人卢仝,更加细致地描绘了饮茶时步步升华的精神境界: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去。

 

 

皎然的“三饮茶”诗和卢仝的这一“七碗茶”诗,被人们称为饮茶诗篇中的千古绝唱。文人通过烹茶品饮,激发文思,吟诗唱和,交流思想,使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佛教文化孕育了和谐、雅致的佛教茶礼,与儒、道文化一起,对推动唐代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发展,为宫廷茶文化的兴盛,为中国整体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宫廷对饮茶之道十分重视,派人到各地收集优质茶叶,设计制作华贵精美茶具,法门寺系列茶具是其中佼佼者。皇帝和官员将饮茶作为国家礼仪。皇室不仅要臣民贡茶,还要贡天下名水和著名茶具。宫廷茶饮主要在以下场合:帝王清饮、供养三宝、娱乐、王子公主婚嫁、殿试、内廷赏赐、接待外国来使、祭天祭祖等。“清明茶宴”是宫廷举行的最大宴请活动,参加人员有王公大臣,皇亲贵戚,外邦使者等。法门寺茶具向世人展示了唐代宫廷茶具的独特辉煌气象,折射出大唐宫廷茶文化的精神境界。唐代宫廷茶文化是大唐茶文化趋向成熟的历史标记。

 

 

法门寺茶具还向人们诉说了陆羽茶道90年后即晚唐,在形式上发生了部分变化。从茶罗子上细密的纱网和残留的褐色粉状物来看,茶道形式已开始从煎茶向点茶发展。

 

 

法门寺宫廷茶具的出土,是继陆羽《茶经》问世以来,中国古代及世界茶文化史上又一划时代的发现。它以设计精巧的造型、寓意深刻的图纹、古朴典雅的风韵,说明了中国唐代灿烂的茶文化成就和制造金银器具的工艺水平,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它印证了中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发现地,也是世界茶文化、日本茶道的源头和发祥地。

 

 

关于这套茶具的影响力,2008年7月27日《三秦都市报》文章《法门寺地宫发掘人韩伟解密法门寺》中的一段,读者从中可见一斑:

 

 

一个不起眼的盐台,就为我们争回了茶文化的源头。盐台,就是盛食盐的器皿。唐人饮茶成风,每沏新茶则放盐少许,故盐台就是饮茶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此可见中国在唐代就有茶道。当年韩伟去日本访问。日本学者自夸为世界茶道之源头,倘若法门寺地宫没有开掘,我们还真没有证据与其一争长短,此次有盐台为证,韩伟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们知道早在唐代,中国人不但饮茶蔚然成风。而且已经有别具一格的饮用方法。此证一出,东瀛哑然,自此只敢夸言自中国宋代以后,他们的茶道发展迅速,达到一流水平,而不敢再妄称茶道之宗。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