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探秘“瓷之源”,青瓷竟是中国瓷的鼻祖?

德清窑,在德清县,故名。是东晋至南朝中国南方自成系统的民窑,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时期结束,上下延续近2000年,德清窑主要出产黑色陶瓷,兼烧青瓷,是已知最早烧制黑瓷的窑场之一,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掘史




西周至春秋原始青瓷罐残片

战国原始青瓷悬鼓座残件
后面经过多方的发掘,火烧山窑址、亭子桥窑址等,都出土了烧造高档次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的窑场,胎釉质量上佳,此类大型青瓷器的烧造成功,是制瓷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专家一致认为:
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生产时间、窑址规模、种类、数量,还是产品质量、装烧工艺等方面,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誉之为“瓷之源”可谓实至名归。


左 春秋鼓腹罐
右 战国带盖鼎
德清窑的前身:德清原始青瓷

战国原始青瓷镇残件
什么是原始青瓷?

战国原始瓷兽面鼎



原始青瓷自夏商出现,历经西周、春秋、战国基本没有间断,礼器类产品占相当比重。


右 战国原始瓷镈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原始瓷中大量的日常实用性碗、盘等开始出现;礼器类物品出现大型化趋势,有仿烧具有江南特色青铜器造型的鼎、尊、簋、盉等。
西周晚至春秋早期云雷纹卣
纹饰也多种多样,有与同期青铜器相似的云雷纹、勾连纹、水波纹、S形纹、绞索状绹纹等。
装饰手法采用刻划、模印、堆贴等,釉色饱满,有青、青黄、青绿色。
西周 青釉双耳三足鼎(俯瞰)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高18cm,口径7.9cm,底径10cm
故宫博物院
东晋黑釉瓷以德清窑为代表,在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就发现了黑釉瓷器。
在发掘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龙窑窑址,除了出土了大量原始瓷器标本和一些制作精美的仿青铜礼器的卣、鼎等原始瓷产品之外,还发现了少量的酱褐色釉和黑釉。


总结
目前已基本确立了东苕溪流域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华瓷器的发源地。汉六朝德清窑瓷器,尤其是黑釉精品,是德清瓷业又一座高峰,在中华瓷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回首“德清窑”的发掘之路,漫长艰难却充满惊喜。未来,相信“德清窑”一定会在更多、更广的平台上绽放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