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件能卖667万?鬲式炉究竟是什么情况?

此炉敞口,斜折沿,束颈,扁圆腹,底周装三足,足跟有三道小孔,肩部饰凸弦纹,以三道弦纹分割三足,腹与足背饰三角形凸棱,施青釉,接近粉青色,足底无釉,呈灰胎色。通体有人肥润,开片自然,为龙泉佳品。
瓷器一毛,不值分毫,是业内人的共识。选择瓷器,要挑选完美的,一旦有残缺,有修复,价格往往不会太高。然而2020年一件器物,却打破了这样的惯例。
残件为何那么贵?
2020年7月11日,香港苏富比于“凝盈一色”专场中售出一件南宋龙泉官青釉鬲式炉,其来源于艾弗瑞.克拉克伉俪收藏,成交价格为677万港币,令所有人惊讶不已。

这件器物,从正面看,造型方正,线条规整,颜色清淡素雅,开片自然,堪称是完美无缺,实际上,足部做过金缮修复。




远古传说与青铜文明
鬲,读音(lì),是个较为生僻的字,今天已经不经常使用了,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鬲这一器型“出镜率”极高。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了陶鬲。
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5000年) 陶鬲 2003年出土于曲沃县东许遗址
起初,人们为了适应围绕刀耕火种的生存方式,构造了既容易悬挂、炊煮,又容易就地放置的器物。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新石器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磨光折肩陶鬲 涿州博物馆藏
到了青铜文明时代,鬲已经成为较为流行的器型。甚而荣登礼器的殿堂,成为商周时代,大王,天子,诸侯,祭祀必备的器物,是诸国实力、信仰和家国同构理念凝聚人心的重器。
商代 齐妇鬲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青铜展展出
鬲和鼎似乎很像,实际不同。《尔雅释器》中有这样的解释:“鼎款足者谓之鬲。”所谓“款足”,晋代文学家郭璞解释为“曲脚也”。也有人根据《汉书郊祀志》“鼎空足曰鬲”区分:鼎足是实心的,鬲足则是空心的。
商代 铭文青铜鬲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无论如何,三足为其主要特点,在儒家看来,三足代表着三种美德。《尚书》中,它代表着正直、刚克、柔克。《史记》则象征着知、仁、勇。《周礼》则被赋予了至德、敏德、寿德的含义。
慕古之风与文人审美
宋代,儒家思想再度提升到了核心的地位,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随着饱学博通的读书人掌握了话语权,使得慕古之风盛行。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当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古物。

孔子是尊周礼的,自然对商周礼器的研究和收藏,也为当时人们所重视。《宣和博古图》中,就有许多对鬲的考据和记载。


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例子,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鬲式炉。龙泉鬲式炉中的某一些作品,是严格按《宣和博古图》第十九卷(上)鬲、鍑篇所编录的周帛女鬲、周师鬲、周仲夫鬲、周京姜鬲、周饕餮鬲等等器形烧制而成的。通常情况下,此类香炉腹部至足突起三条棱线,釉薄处呈白色,俗称“出筋”。一般认为“出筋”是填白的杰作。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青岛观美美术馆藏
南宋官窑烧制的鬲式炉,便专为供皇帝祭祀或陈设之用。而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鬲式炉也只有文人雅士方可赏玩,故而其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并不在官窑之下。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青瓷釉色匀净,恬淡,舒朗,配合自然碎裂的开片,和线条,让人玩味于方寸之间。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拿到的青瓷鬲式炉,不会皇家所有,也是为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李清照等名臣,名流赏玩之物。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三足炉 香港苏富比2003年拍品
再看本期器物,其开片,呈现自然碎裂状态,略带冰裂之美感。出筋处,线条优美柔顺。直形束颈中蕴含重中庸之道。造型上通常通体施粉青釉,明澈温润,葱翠如玉。露胎处,更彰显千年前器物所耐受的窑火。

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