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少价高,比郎窑红还要贵10倍的——郎窑绿釉瓷!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3-05-17
导读:
说到康熙一朝的代表性瓷器,很多人都会想到郎窑红;它色彩绚丽,红艳鲜明,而且釉汁极厚,表面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因为当时景德镇官窑的负责人是督陶官郎廷极,故得名郎窑红。 清康熙郎窑红穿带瓶 御承堂博物馆藏 不过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还有个一母同
说到康熙一朝的代表性瓷器,很多人都会想到郎窑红;它色彩绚丽,红艳鲜明,而且釉汁极厚,表面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因为当时景德镇官窑的负责人是督陶官郎廷极,故得名郎窑红。
清康熙郎窑红穿带瓶
御承堂博物馆藏
不过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还有个一母同胞——郎窑绿(也叫绿郎窑)。
绿郎窑,因其名称所含「郎窑」二字,多认为与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一七〇五年〜一七一二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主持监造的瓷窑有关,有学者将其与「郎窑红」相对应,径呼为「郎窑绿」。
郎窑绿又称“绿郎窑”或“绿哥瓷”,系郎窑红的“窑变”之色。
清康熙西湖水釉锥拱螭纹杯碟
故宫博物院藏
郎窑红制品在窑内烧成的最后阶段,因误被氧化,使釉中的低价铜变成高价铜,里外陆面均呈现浅绿色,釉面有连片绿色苔点,并泛有红晕,很像新鲜苹果的色泽,故也称“苹果碌”、“苹果青”。
与郎窑红相比,郎窑绿较为少见。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创烧于康熙时期的郎窑而得名。
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产品往往以小件为主。
著名瓷器学者耿宝昌先生认为「绿郎窑」为郎廷极之郎窑专烧的一个色釉品种,其特征与著名的「郎窑红」有异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所以人们说起郎窑绿就会联系到郎窑红瓷器。
并曾在其《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为郎窑绿背书,称“绿朗窑,又叫绿哥窑。它是和郎窑红并存的品种,与郎窑红釉的同类器相比,在胎、型、足等方面基本一致”。
郎窑绿的上乘器物表现为:釉面凝厚、玻璃质感很强,光亮莹彻,釉色较深,开有细碎的斜片纹,并映出五彩光泽,常常被叫为『苍蝇翅』。
当时民谚就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而郎窑绿则更为稀少、珍贵。《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一书记载,“据说当时郎窑绿比郎窑红贵重十倍”。
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郎窑绿烧制成功几率很低,传世的郎窑绿瓷器很少,所以知道郎窑绿釉色的很少。
如果跳出郎窑这个小圈子,从整个陶瓷史来看,绿釉才是真正的大哥。绿釉早在汉代的陶器上即已出现。
到唐宋时期,绿釉瓷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南方的邛(qiong)窑、吉州窑、容县窑、南平窑,北方的磁州窑、宝丰窑、和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等诸多窑口,都有烧制过绿釉瓷。
明代以后,绿釉瓷的颜色开始丰富起来,出现了孔雀绿、瓜皮绿、苹果绿(又叫苹果青)、秋葵绿等各种各样的绿。
而在这各色的深绿、浅绿中,只有苹果绿是和郎窑绿一样的高温(1200-1350度)绿釉,其他都是低温(600-900度)或中温(900-1200度)绿釉。
明正德 孔雀绿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知道,温度越高,瓷面强度越高,釉质越细腻,釉色越稳定。郎窑绿经过1300度以上高温烧制,釉层薄而均匀,呈浅翠或明丽的翠绿色,釉面上有很强的玻璃光泽,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小纹片,乃绿釉中的珍品。
清康熙 郎窑绿釉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康熙郎窑绿釉水丞 高四厘米,唇口与圈足釉色酱黄,外壁通体罩淡绿色透明釉,器身密布纹片,足内施白釉,无款(图四)。
清康熙 苹果青釉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康熙苹果青釉瓶 高二十一点二厘米,通体施青釉,呈青苹果色,开细碎纹片,釉面滋润,玻璃质感强;足内施白釉,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清雍正 绿哥釉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绿哥釉瓶 高二十三厘米,口沿及器里施白釉,有细碎开片纹。外施翠绿色透明釉,釉不到底,釉面玻璃质感强,莹亮润泽,并有细碎开片纹。足内无釉,无款。
恭王府旧藏苹果绿釉罐 高二十二点九厘米,通身透明玻璃釉,釉色呈淡翡翠色,釉质匀净,带斑点和纹片。断代在十七世纪或明末清初之际。
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藏苹果绿釉罐 高二十一点六厘米,口沿及内部为白色釉,外施绿釉,带细碎开片,可见一些棕色斑点及小孔。光线下釉面呈现彩虹色。
此郎窑绿釉梅瓶 高二十厘米,口沿酱黄釉,通身翠绿玻璃釉,釉色明亮,带细碎开片。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