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用过的杯子长啥样?居然是银的?
宋代金银器的特点是造型玲珑剔透。形体小巧的碗、盏、杯、盅、盂一类器物,往往直径为8.5-11厘米,盘直径一般在16.5-17.5厘米之间较多。造型的小巧,胎体的轻薄,都使宋金银器给人以精巧俊美的视觉效果。
五曲梅花形银杯为当时贵族较为喜爱的作品。这种模拟大自然中干姿百态的植物花卉形状的金银器形,如同百花感开,争艳斗芳,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颇有艺术欣赏价值。这种新奇雅致的造型风格的出现,与宋代以心境意绪作为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及追求自然天趣的审美观有密切的关系。
捶探工艺利用金银延展性强的特性,将金银捶成薄片再制成器型的制作工艺。此器通体一整块银千绿万跳打造面成,刻有月影梅纹,极富诗情画意。梅花工艺细致,联通花叶褶皱表现细致入微。宿若梅花开干富中。并有錾刻几何纹于盏中及盏壁装饰。表面皮壳温润自然,呈现出银纸氧化后的古色之美。为难得一见的宋代工艺精品。
在宋代,政府不再像唐代那样,让银器只供皇家,使得许多贵族也能够参与到金银器的设计制作使用中,由此给了进银器更自由的发展。
宋代的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富商大贾,都享用着大量的金银酒器。《东京梦华录》记述宋代富豪们,将进银器用于日常,不惜工本的情况:“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
宋 凤鸟纹银执壶 成都博物馆藏
相比较唐代银器浓郁的异域风情而言,宋代的银器为中古时期具有中国自己风格的“文人银器”。
宋 银熏炉盖 成都博物馆藏
宋代由于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慢慢堵塞,西域文化对宋代金银器制作的影响也日渐减少,宋代的金银器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对传统中原汉文化的一种回归和重新确立,与此同时宋代人重视文化,儒家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因而对银的喜爱,也偏向于文人审美。
宋 旋风花形银盏 成都博物馆藏
湖田窑旋风花形大盏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当时,许多银器的形式,与同时期的漆器、瓷器颇为类似。甚至可谓是异曲同工,文人的妙笔慧心,使得金银不再俗气。
湖田窑小盖罐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素面银台盏一副 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湖田窑花口盏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大文豪苏东坡,极爱银杯,留下过许许多多银杯有关的诗词:
宋 莲花形银杯、银盘 成都博物馆藏
宋 银鎏金“踏莎行”人物故事八角杯 邵武市博物馆藏
全文为:“足蹑云梯,手攀仙桂,姓名高挂登科记,马前喝到状元来,金鞍玉勒成行队。宴罢琼林,醉游花市,此时方显平生至,修书速报凤楼人,这回好个风流婿,踏莎行。”
宋代金银器装饰花纹多按照器物造型构图,并采用新兴的立体装饰、浮雕形凸花工艺和镂雕为主的装饰技法,将器形与纹饰结合成完美和谐的整体,使器物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宋 银瓜棱瓶 成都博物馆藏
产生于唐代的浮雕形凸花工艺在宋元金银器中已普遍用于器物的主体纹饰,并发展出新的浅、中、高三种凸花形式,多与模压、錾刻、焊接、圆雕等工艺相配合。
锤鍱和錾花工艺自唐代以来中原的工匠就已能够熟练的运用在金银制品上,而到了宋代,这两种工艺在工匠的手里再次得到提高,宋代的匠人能在更加轻薄小巧的材料上完成更加精致细腻的创作,让人叹为观止。
1、极为细腻的锤揲工艺展现了宋代匠人造物之心,需千锤万揲制作而成
3、月影梅花纹饰,为贵族文人乐赏,极为罕有
4、表面一层氧化层,非常自然,展现一种润泽的古色之美
本件器物,体现出宋代人生活之精致讲究,文人雅士品性之高,更体现了宋代的银制技艺。富有历史研究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