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新石器晚期(七)·大汶口遗址与类型·棺椁制度与礼乐文化发展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3-08-31
导读: 让我们一起来博物馆学习中国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位于内蒙古东部、辽宁省西部和河北省东北部交界的地区,在古十二州的营州境内。年代距今约 6500 年至 5000 年。红山文化来源于兴隆洼文化,去向不明,后发展为夏家店下层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博物馆学习中国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位于内蒙古东部、辽宁省西部和河北省东北部交界的地区,在古十二州的营州境内。年代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红山文化来源于兴隆洼文化,去向不明,后发展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红山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牛河梁遗址是附近部落联盟的公共墓地和祭祀中心,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其祭祀文化是祖先崇拜,为传统孝道文化的渊源。

 

 

这次我们学习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的大汶口类型。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和宁阳县交界处,毗邻泰山。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年代距今约6400年至4600年。从北辛文化延续到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又分为王因类型和大汶口类型。遗址发现了墓葬、房址、陶窑等遗存。

 

 

大汶口中晚期已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其手工业的门类广泛,主要有制陶业、玉石器加工业、骨角牙蚌器加工业等。大汶口墓地出土了透雕或嵌绿松石的骨筒、象牙筒、精制的象牙梳、雕花骨匕等。其中,镶嵌的绿松石来自数千里外的湖北,由此可见各地区文化交流的广泛,推测当时可能已出现了商品交换。

 

 

大汶口晚期遗址的陶窑保存最为完好,结构复杂,分别由窑室、窑箅、火道和火膛四部分组成。由三条长火道直通火膛,每条火道进入窑室后又分出二三条短火道。窑温接近1200度,已近瓷器的烧成温度。陶窑结构的进步可以创造出更高品质的陶器。这一时期轮制技术已日臻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烧制的陶器薄胎、质硬、器形独特而规整,还发明了薄胎黑陶和白陶,制陶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

 

 

大汶口文化和大汶口类型以大汶口遗址而命名。大汶口类型从大汶口文化中期延续到晚期,主要分布于汶河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北至泰山,南抵微山湖,东达蒙山,西临古运河。属于古九州中的青州境内,或海岱地区境内,《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年代距今约5600年至4600年。主要遗址除泰安大汶口外,还有邹县野店,曲阜西夏侯,兖州六里井,枣庄建新,滕州岗上,章丘焦家等遗址。大汶口类型来源于王因类型,发展为龙山文化。

 

 

大汶口类型流行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拔牙、头骨人工变形、死者手握獐牙等习俗。墓葬中还发现了加工过的龟甲器和大量随葬猪、狗。习俗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器物的制作技术可以很快传播,习俗则不易改变和传播。这些特殊习俗可以成为区别不同文化的重要特征。

 

 

大汶口类型晚期出现了城市,如章丘焦家、滕州岗上的古城。岗上古城是大汶口类型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城,遗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古城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年代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时间跨度长达2000年。古城始建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

 

 

大汶口类型最引人注目的是礼乐文化的发展。棺椁制度是传统丧葬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汶口类型的大汶口、岗上、焦家等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棺椁葬制,焦家遗址60%是棺椁墓葬。证明这种制度新石器晚期已经出现。高等级墓葬中还发现有一定规制的玉石礼器、陶礼器、骨器等礼器。岗上遗址墓葬中还发现了陶鼓、鼍鼓等乐器。说明礼乐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丰富。“器以藏礼,礼以行义”,证明当时的文明程度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值得说明的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已进入新石器末期,与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末期文化发展基本同步。

 

 

下次我们学习城头山遗址和大溪文化。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城,历经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大溪文化以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为中心,主要位于古荆州境内,年代距今约6500年至5300年,主要来源于城背溪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发展成屈家岭文化。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