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在海外向我们招手!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3-10-02
导读: 最近,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红全网。 不少网友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估计真的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 这部短剧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 短剧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这盏中华缠枝纹薄胎

最近,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红全网。

不少网友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估计真的“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

这部短剧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

短剧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这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偶遇了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

剧中的“小玉壶”为什么郑重强调自己是“盏”呢?
小玉壶初次与男主张永安见面时,就刻意强调自己是“盏”这个量词。因为在英文的语境中一只、一个、一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同的物品却有着不同雅称。
小玉壶听到熟悉的中国话那一刻,立马激动不已: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
“相信我,我真是从大英博物馆逃出来的……”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呢?
主创夏天在采访时说过,之所以选取玉壶作为主角,因为它是通过正规的渠道送往大英博物馆的,而非被盗抢掠夺。
去英国是为了推广中国文化,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没有失传。
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的文物依旧漂泊在外,根本无法回家。
短剧最后文物们的念白部分,更是令所有的观众深深地震撼、动容。
这些文物被拆、被卸后漂洋过海,流转数百年,他们诉说着穿越万里的相思与壮怀。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我早已将回还之事抛之脑后。只是这具木镂之躯,承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留连的目光。”

当所有文物们一齐呼喊出“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时,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奔涌而出,心情澎湃。

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无法平静地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700万件中国流失的文物,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惊人。
1700万件,是什么概念呢?
北京故宫馆藏文物约有180万件,那流失海外的所有文物,快抵得上10个故宫了。

根据大英博物馆的官方数据,称馆藏有两万三千多件中国文物,以及6万多种文献和古籍,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

藏品种类包含了:书画、刻本、青铜器、陶瓷、玉器、雕塑……

这些文物跨越了整部中国史,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有学者称,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很可能超过二十万件,但因为文物的来源太有争议,他们根本不敢透露真实数据。

这些展出的大部分文物,在展柜里随意挤在一起,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拍照。这些挤在一起来的中国文物,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得心疼。


△大英博物馆,中国明代琉璃砖。

这些文物大多数来自于侵略战争的疯狂掠夺,以及清末民国时期盗墓贼的销赃和清皇室的流出变卖。

最后再由黑心贩子倒卖到英国,大部分以“捐赠”或“收购”的名义进入了大英博物馆。

所以,大英博物馆不仅是盗贼,还扮演了销赃的角色。

维克多·雨果就曾在书信中写道:“胜利者装满了口袋,携手回到欧洲……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窃行为,和两个小偷。”

由于管理混乱,这些艺术瑰宝无法发挥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反而要面临被偷盗、被损毁、被挂上电商平台售卖的命运。

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
这句话虽然夸张了些,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文物在海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33号展厅是以国家命名的中国馆,每个走进这里的中国人都既自豪又生气。
展厅门口写着:“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广泛最持久的文明……”
这里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还有一些是从未面世的孤品。
33号厅外走廊的尽头就是著名的斯坦因密室
这个20多平米的隐秘空间里,保存着大量斯坦因当年从敦煌带来的文物,大约有一万三千多件。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女史箴图》也在此。
它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一个叫约翰逊的上尉盗走,回英国后他却对外声称是救过贵族的赠予。
他压根就不懂此画的价值,只是看上了画轴上的玉扣,最后以 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更让人气愤的是,大英博物馆对《女史箴图》并没有好好保护和尊重。
它刚到大英博物馆时,几乎被毁......

盗贼哪有文化啊,大英博物馆也根本不懂《女史箴图》的价值,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装裱保存,竟然将它割成三段,还切下了上面的题字。

导致它不停地开裂掉粉,造成了这件国宝不可挽回的伤害,颇具研究价值的印章也被破坏。

最后,他们不得不聘请中国古代绘画修复专家邱锦仙出面,修复《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原作早已遗失,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幅是唐代摹本,另一幅宋代摹本现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曾说:“英国人按照西方形式来改造《女史箴图》,认为它该像油画一样挂墙上,所以一段一段截了下来。”
从这场灾难里,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对绘画鉴赏的巨大差异:
西方人认为,画应该是一幅幅独立的,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将中国画卷慢慢打开,慢慢展现画面的乐趣。
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雅致,外行的人也根本不懂。
所以,只有自家人,才懂自家的孩子,懂得如何鉴赏它们。
在95号展厅里,收藏了中国瓷器1700余件,很多精美国宝级瓷器在国内都很难见到。


挤在一起的汝窑

下图这对世界上最著名的元代青花龙纹象耳瓶,是每个人到大英博物馆,争相合影的明星。
这对元青花的发现,打破了瓷器界“元代无青花”的定论,奠定了元代青花瓷的研究基础。
还有很多很多身怀故事的文物.......大家可以去探索发现......
任何文物离开了它们本来生长的土壤,孤苦无依,只是碎片和游魂。
它们最佳的归属是回到故土,那是它们的灵魂所依。
那些背井离乡的艺术瑰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文物的回归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
▲《引路菩萨图》 约公元85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出土

绢本设色,纵80.5厘米,横53.8厘米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必定是共同的呼唤。

众多文物流失海外,是中华文明之殇。

让流失文物回家,中华儿女责无旁贷。
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诉讼、捐赠、拍卖等各种方式,成功让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得以回家。

然而,西方拍卖行就是看中我们要收归文物的决心,利用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大肆宣扬一些特定艺术品的价值,收敛钱财。

当时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鑫尧犀利指出:国人要警惕,有人利用我们的民族感情进行恶意商业炒作。

所以很明显,强盗掠夺我们的文物不够,他们的后代还要利用我们的民族情结,来推高中国文物的价格(估计大家没有忘记,拍卖圆明园的兽首事件吧?)。

愿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够早日归家,也愿“家国永安、山河无恙”,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