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雅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明代初期,政局逐渐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人阶层迅速扩大,人们开始重视古代文物的鉴赏。
明代文人,将那些不是必需的身外之物称为“长物”。
虽然他们心里向往不依赖外物的简单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却一心追求那些"无用之物"。
明天启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仙人乘槎图盘
庄子思想里,有一条重要的哲学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之用”,是指无形的空间,看不见的用处。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思想,是对物质与空间关系的深刻领悟。
这句话揭示了“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有”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而“无”则是无形的空间(看得见的东西,是利;看不见的东西,才是用)。
明代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直径14.6cm;直径11.7cm;高16.5cm
以5520万元高价成交
2012年5月12日中国嘉德“翦淞阁 文房宝玩”专场
在鉴古雅学的领域,这一思想如何的体现的呢?
明代文人在鉴赏古物时,不仅注重其物质的“有”——即古物的材质、工艺、形制等具体的属性。
还注重其“无”——即古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艺术精神等无形的要素。
在他们眼中,古物的“利”不仅在于其物质的“有”,更在于其无形的“无”。
这正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鉴古雅学中的体现。
明崇祯青花仕女人物图束腰笔筒
口径20厘米,高24厘米,足径17厘米
举例来说,一件明代的青花笔筒,其“有”可以体现为瓷盘的形制、花纹、颜色等具体的物质属性,这是我们能够直接看到和感受到的“利”。
而其“无”则体现为青花笔筒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时期、艺术价值等无形的要素,这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却能够感受到的“用”。
明崇祯青花仕女人物图束腰笔筒展开画面
明代文人在鉴赏古物时,更注重通过这些物质的“有”,来挖掘和感受古物背后的“无”。
在他们眼中,古物不仅是一件件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从明代高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对书斋内文物、文具的精心论述,这些文物和文具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对斋室中的文物陈设极其讲究,追求的是一种清幽、古朴、恬淡、雅致的美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他们的斋室里,有长桌、古砚、古铜水注、窑笔格、斑竹笔筒等古物,每一件古物都代表了他们对古人文化的一种追求和尊重。
明代仿官釉双连莲蓬式水注
明万历青花龙凤纹笔船
明宣德青花岁寒三友纹笔盒
清 · 乾隆竹管楠木斗兼毫笔和清 · 雍正仿哥釉笔山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汝窑青釉圆洗
这样的精神生活,不仅使得文人的心灵得到滋养,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
文人们通过对"长物"的鉴赏和创造,实现了"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创新。
唐代“大圣遗音”伏羲氏古琴以1.15亿元成交
在今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古代文人们的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一种精神生活的追寻。
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