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顶级文人为何都钟爱篆刻?

其中《贺千秋印衡题词三则》,云:
“自胜国时,赵子昂、吾子行、周伯琦辈始拈出用之书画,书画之与印学,非夫合之双美,离之两伤耶?……此道复振于文寿承、许元复有以矣。”[2] 说的是书画与印学的关系是合之双美、离之两伤。而文彭、许初又重振印学。
文彭是文徵明长子,受家学熏养深厚,被奉为明清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而文徵明亦擅篆刻,王世贞在《艺苑言》中说:“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明清名人刻印汇存》亦辑录文徵明印作。
类此种种,皆可证“金石篆刻”之高雅与厚重底蕴,且与书画并重,富有高度的人文及丰富内涵,诚可宝也。是次,中国嘉德2023秋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亦是佳制诸多,囊及明清及当代诸多名家,篆刻形式、内容、材质等亦是多样,方家可多关注。
▼纵横驰骋——赵云壑自用印专题▼
徐新周刻 赵云壑用青田石两面印章
印文:缶师属改赵起、云壑子。
边款:仿汉将军印,得其秀逸高古之气,为子云兄作,星舟记。丙午秋,星州刻。
1.7×1.7×5.1 cm.
RMB: 8,000-12,000
赵云壑,字子云,原名龙,改名起,为吴昌硕高足。是作为徐新周为赵云壑所作自用印,作于1906年秋,其中“缶师属改赵起”即言及吴昌硕为赵云壑改名。自赵云壑改名后,其又自称“苦铁门第铁汉”,尽弃前学,深得缶翁古意,声名鹊起。而徐新洲亦为吴昌硕弟子,篆刻苍劲有力,深得乃师衣钵,故是印亦可证“徐赵”二人深厚同门之谊。
赵云壑刻 “老壑甲戌乃降”青田石自用印章
印文:老壑甲戌乃降。
边款:我宗眠云谓此刻似汉砖文之隽秀一种,现时作家恐鲜有此能,非天资卓绝者,不得似之。眠云精鉴金石,谅不虚言。壑道人识。
出版:《现代篆刻选辑(二)》P5,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0 年。
2.2×2.2×3.7 cm.
RMB: 5,000-8,000
边款中“眠云”即赵眠云,鸳鸯蝴蝶派作家。擅书法,篆刻。段琪瑞执政时任临时参议院秘书。因喜文艺不善政界工作而辞职。其与赵云壑素有交谊,壑道人曾为作凤仙花,色淡红而饶秋意,为眠云所宝藏。是印可见于赵云壑颇多画作钤印,甲戌年为1934年,时六十整寿。印文布局三行两列,清新隽秀,赵云壑借赵眠云之言“现时作家恐鲜有此能,非天资卓绝者,不得似之”,可见其之极为自得。
赵云壑刻 “一日千里”青田石自用印章
印文:一日千里。
边款:余治印久鲜当意者,今老矣,技忽孟晋,有一日千里之概,窃喜,自负作此志之。半秃壑。
出版:1.《现代篆刻选辑(二)》P7,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0 年。
2.《近代印人传》P78,马国权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8 年。
2.5×2.5×3.8 cm.
RMB: 5,000-8,000
赵云壑在近代艺林有“缶庐第二”之美称,是印回文,线条圆转中寓之劲健,得韵律感,“千”“里”二字粗线条则有书法“涨墨”的效果。长边款则亦有石鼓文书法古朴浑雅的笔墨情趣。赵云壑治印得缶翁朴茂气象,随着技艺日趋精湛,更是一日千里,日复有一日之境。
赵云壑刻 “壑山遗民”青田石自用印章
印文:壑山遗民。
边款:若云刻印不乏其人,五百年后始知壑山老民。癸酉春,赵铁汉刊于海上。
出版:《现代篆刻选辑(二)》P3,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0 年。
1.9×1.9×6.5 cm.
RMB: 5,000-8,000
是印作于1933年,印文“壑”字取神不取貌,厚重与轻盈兼具,边缘略作残破,“民”字横笔结构粗壮,亦有“既雕既凿,复归于朴”的艺术审美。行书边款恣肆烂漫,有铁笔银钩之感。“五百年后始知壑山老民”则可见赵云壑艺术之超前认知。
▼大工无巧——齐白石篆刻艺术专题▼
齐白石刻 “琵琶痴人”杨大钧用寿山石印章
印文:琵琶痴人。
边款:大钧弟属刊,白石。
钤印:杨大钧 1982 年作《琵琶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3.2×3.2×4.2 cm.
RMB: 200,000-300,000
杨大钧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琵琶演奏艺术家、作曲家、国画家、以及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其师从平湖派大师李芳园弟子朱英多年,又得教于汪煜庭、徐立荪等琵琶名家,琵琶艺术独树新风,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大钧与齐白石
其亦曾在徐悲鸿的引荐下,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国画。1948年报纸中一篇《齐白石近事》中,亦报道齐白石收徒逸事:“驰名南北的国人画师齐白石老人,今年已届八七高龄,可是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平素除作画外,甚少活动,最近收琵琶名手杨大钧为徒,已是年来唯一的过问外事。”是印“琵琶痴人”是杨大钧艺术的自况,单刀刻法,峻拔纵横,部分线条如木钉,劲健沉稳。
齐白石刻 “琴韵草堂”杨大钧用寿山石兽钮印章
印文:琴韵草堂。
边款:白石。
钤印:杨大钧 1984 年作《松梅图》,家属收藏。
说明:本作品直接得自杨大钧家属。
6.2×3.8×7 cm.
RMB: 300,000-500,000
是印椭圆形,包浆浓郁,色泽古朴,螭龙盘绕,文雅中透着威武,殊为精湛。而印文“琴韵草堂”为白石翁所篆斋号印,尤其难得,方劲的线条与圆转的印面轮廓呼应,布局舒展,“琴”“草”二字简化,虚实结合,线条亦富粗细变化,边框仅略微作残破。
齐白石刻 “墨缘”寿山芙蓉石兽钮印章
印文:墨缘。
边款:西先生,庚午白石。
出版:1.《印林第一卷》第二期,P16,王北岳编,印林杂志社刊行, 1980 年。
2.《齐白石印影》续集,P199,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1 年。
3.《齐白石丁二仲经亨颐简经纶来楚生印风》P57,重庆出版社出版,1999 年。
4.《中国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429,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年。
5.《历代闲章汇粹》P2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 年。
6.《文景堂鉴藏齐白石印集》P87,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 年。
4.7×2.8×6.6 cm.
RMB: 300,000-500,000
是印“墨缘”,作于1930年,章法朴茂,以字形的互变为照应,形成点线面的艺术张力,亦为椭圆印,古兽钮,上款“西先生”或为西哲太郎,日本文化商社驻沈代表,其通过齐白石倚重的弟子周铁衡请齐白石篆刻颇多印章。1927年末,又请齐白石为自己治了三方印,分别是“老哲”“杏盦”和“西家珍藏”。齐白石在落款中亦称西哲太郎为“西先生”,颇为有趣新潮。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西哲返日前,将五百余方所藏之印尽皆赠予周铁衡。
齐白石刻 寿石工用寿山石兽钮印章
印文:苦手。
边款:白石山翁。
出版:1.《道古轩集白石印谱》P40,朱宝成辑,1935 年钤印本。
2.《铸梦庐藏印》第四册,P18,寿石工辑,1936 年钤印本。
3.《齐白石诗文篆刻集》,上海书局出版,1980 年。
4.《齐白石印汇》P142,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1988 年。
5.《寿石工藏印》P132,天津市古籍书店刊行,1991 年。
6.《齐白石印影》P123,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1 年。
7.《中国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248,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年。
2.4×2.4×5.3 cm.
RMB: 150,000-250,000
是印印纽作古兽趴伏状,雕刻细腻,包浆浑厚,亦有诸多早期出版。印文“苦手”,语见北史,篆法富有形式感与空间变化,古逸生动,为寿石工自用印。寿石工工书,能词,喜藏古墨,亦善篆刻,名驰印坛,一生勤勉,治印数以万计,其在美专执教数十载,弟子诸多。此外,寿石工曾治“木居士”印,很可能是为齐白石所治。
齐白石刻 袁家普用寿山石薄意对章
印文:1. 雪盦。2. 袁家普印。
边款:1. 雪厂厅长五十有五诞辰,弟罗正徫以石为寿,倩齐璜刊并记,时己巳十月二十二日。2. 白石山翁。
出版:1.《印林第一卷》第二期,P21,王北岳编,印林杂志社刊行,1980 年。
2.《白石山翁印集》第一册,P20,齐良迟辑,1988 年钤印本。
3.《齐白石印影》续集,P121.141,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1 年。
4.《续印史留遗》第七册,P47.49,现代中国艺术中心刊行,1996 年。
5.《齐白石全集》第八卷,P147.227,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6 年。
6.《中国印坛三大家·齐白石篆刻作品集》P356,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年。
2.4×2.4×5.8cm./2.5×2.5×6.7 cm.
RMB: 350,000-550,000
是作为罗正伟为友人袁家普五十五岁寿辰请齐白石所篆,作于1929年,对章亦是难得。其中“雪庵”印,“雪”字颇具象形意味变化,“袁家普印”则为白文印,布局对称分列,横笔画略取斜势,或竖笔画略取斜势,部分可见齐白石典型的“倒三角”线条。袁家普 (1873—1933) 字雪安,亦作雪庵。湖南醴陵人。少就读于渌江书院,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国立法政学校教务长。教育部聘请的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中九个委员之一。历任云南、湖南、山东、安徽等地的财政厅长。
▼缶翁治印,余绪不绝▼
吴昌硕刻 “仁者寿”寿山芙蓉石兽钮印章
印文:仁者寿。
边款:质公属,辛卯一月昌硕刻。
2.8×1.7×4.3 cm.
RMB: 200,000-300,000
吴昌硕为近代艺林的扛鼎之人,诗书画印“四绝”,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杨文份,号质公,清同治、光绪年间人,与吴昌硕交善,吴氏为其刻印颇多,另有“杨文份印”“质公”“杨质公”等。是印语出《论语·雍也》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吴昌硕刻 沈佺用寿山芙蓉石印章
印文:沈佺之印。
边款:昌硕仿汉。
出版著录:1.《苦铁印选》第一卷,方节庵辑,宣和印社原石钤拓本,1950 年。
2.《苦铁印选》第九册,P294,日本书学院刊行,1977 年。
3.《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十六卷,P155,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出版,1981 年。
4.《吴昌硕作品集—书法篆刻》P5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1984 年。
5.《吴昌硕印谱》P178,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年。
6.《吴昌硕印影》P177,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年。
7.《中国近代印坛三大家—吴昌硕篆刻作品集》P194,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年。
8.《缶翁百印》,日本扶桑印社刊行,2000 年。
9.《缶翁印痕》P218,日本扶桑印社刊行,2001 年。
10.《苦铁印选稿本》卷 3-78,陈康健辑,2003 年钤印本。
11.《吴昌硕全集·篆刻卷一》P496,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4 年。
1.7×1.7×5.4 cm.
RMB: 400,000-600,000
沈佺(1862-1932),字期仲,浙江吴兴人。书法家,曾任苏州府昭文县令、江苏淮安府桃源县令、太仓州宝山县令、南汇县县令、江苏候补道、江南水利局第二任总办等职。在宝山县令任上曾参与筹建中国首条商用铁路——淞沪铁路。著有《民国江南水利志》。浙江省博物馆藏吴昌硕为沈佺作《鼎盛图》,款识:“期仲大人观察属,拟十三峰草堂点色,即蕲钧鉴。时在壬寅仲秋之月,癖斯堂雨霁。吴俊卿。”亦可见缶翁与沈佺之金石书画交谊。
吴藏龛刻 “半偈缘”王一亭用青田石印章
印文:半偈缘。
边款:壬戌立秋后三日,拟汉铁铸印,奉白龙山人法正。藏龛。
出版:1.《海月庵名印拓存》,钱君匋辑,民国钤拓本。
2.《海上印坛百年:近现代海上篆刻名家印选》P73,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年。
3.《醉石风流:海上藏印集》P98-9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 年。
钤印:1. 王震 1926 年行书《皆大欢喜》,香港苏富比 2020 春拍Lot2802。
2. 王震行书《素食美味》,香港苏富比 2020 春拍 Lot2801。
3.1×3×5.4 cm.
RMB: 200,000-300,000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海云楼主,浙江湖州人,寄居上海。与任伯年、吴昌硕友善。工书画,所作花果、鸟兽、佛像,雄健浑厚,与吴昌硕相近。为海上重要名家之一。吴昌硕曾有诗言“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二者亦师亦友,相互提携。
而吴藏龛即吴涵,号藏龛,亦作藏堪。吴昌硕次子,浙江安吉人。清末贡生,曾官任山西知县,后又任名画家兼富商王一亭秘书。自幼禀承家学,于训诘、词章、书画、金石篆刻等皆有造谐。有《古田家印存》。印文“半偈缘”语出乾隆《大藏经》,而王一亭笃信佛教,热心公益,曾为中国佛教会会长。
▼顾湘小石山房藏印▼
汪关刻 “此鸟安可笼哉”青田石印章
印文:此鸟安可笼哉。
边款:汪。
出版:1.《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二册,P24,刘运龄辑,1818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三册,P25,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三册,P13,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4.《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4,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4,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6.《学山堂印谱》P27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 年。
7.《孙慰祖论印文稿》P278,上海书店出版社刊行,1999 年。
8.《汪关篆刻集存》P25,孙慰祖辑, 西泠印社出版,2016 年。
9.《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八册,P30,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 年。
2.5×2.5×3.3 cm.
RMB: 500,000-800,000
是印精纯古雅,流传有绪,印文语出《晋书·郭瑀传》,寓意鸿鹄之志。汪关(约 1575-1631),原名汪东阳,字杲叔。后得汉铜印“汪关印”,更名汪关,字尹子。安徽歙县人,寄居江苏娄东,并与程嘉燧、李流芳交往甚密,其居室称宝印斋。汪关篆刻以汉印为法,善用冲刀,刀法工整稳实,布局匀称圆活,有时寓方于圆,灵秀婉畅,深得汉印神髓。其印风恬静华贵,有书卷气息,亦能刻玉印和铜印,惜传世作品不多。因其家居娄东,篆刻有娄东派的称号。其作对印学发展有很大作用。清初沈世和、林皋的篆刻深受他的影响,著有《宝印斋印式》行世。
李流芳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色冠”青田石印章
印文:秋颜入晓镜壮发凋色冠。
边款:流芳为古民兄。
出版:1.《学山堂印谱》卷七,P50,张灏辑,1634 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一册,P13,刘运龄辑,1818 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24,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16,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5.《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2,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1,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19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 年。
8.《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三册,P27,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 年。
3.6×3.3×3 cm.
RMB: 500,000-800,000
是印印文语出李白《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其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崇祯二年,卒于檀园,享年五十五岁。
上款人“古民”应为张灏,一名素,字古民、夷令,号长公、白於山人、平陵居士、学山长,江苏太仓人。为南京工部尚书张辅之子,张灏幼承庭训,少时以贵胄子弟身份补诸生,精通经学。以金石翰墨自娱,建成“学山堂”。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承清馆印谱》,又辑有《学山堂印谱》。
文彭刻 “自顾为人浅”青田石印章
印文:自顾为人浅。
边款:自顾为人浅。嘉靖辛丑秋日,三桥。
题跋:寿承遗泽时约四十六,风气已成,迥异牙铜,越四百七十年,子建记。
出版:1.《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14,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9,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3.《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2.5×2.4×3.7 cm.
RMB: 1,500,000-2,500,000
是印作于嘉靖二十年(1541),印文“自顾为人浅”语出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章法疏密自然,刀法稳健古朴。吴子健题跋边款。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文徵明长子,明代书法篆刻家、书画家。其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印无一不精。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兼官北京国子监博士。文彭擅画,能诗,著有《明文博士诗集》等。其篆刻风格工稳透逸,格调高雅,富有盛誉,与何震并称“文何”,对后世影响甚大,为明清文人篆刻之开山鼻祖,在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苏州一带学习文彭篆刻技法的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后人称为吴门派。
何震刻 “竹窗茶话”青田石印章
印文:竹窗茶话。
边款:万历乙未春三月,德弘先生命因作于萝石山房。何震。
题跋:承清馆载主臣印原石,今珍如拱璧。印面有损而边款之精且宛若新斲,主臣传世多赝鼎,此可为准绳玉尺者。乙未元月,子建记。
出版:1.《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21,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13,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3.《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5, 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6,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3.1×3×4.1 cm.
RMB: 800,000-1,200,000
是印作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三月,何震(1530-1604),明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今江西婺源人。徽派创始人,与文彭情同师友,印坛上并称“文何”。其精于六书,曾说过:“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周亮工称其印无一讹笔。何震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其与文彭独树一帜,实现了书法与刀法的一致。“以六书为准则”成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之一。
上款人“德弘”应为项德弘(1571后-1630后)字元度、玄度,又字裕甫,别号泰宇,又名炽昌,慧目道人,嘉兴人。项元汴五子,项德明弟,项德达兄。明代篆刻家,收藏家。篆刻则刀法挺峻清健,印文富有文人闲逸之趣,竹窗茶话,荡涤心尘,岂不悠哉。
RMB: 200,000-300,000
苏宣(1553-1626 后),明代著名篆刻家,明代五大家之一。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今安徽歙县人,师从文彭学习书法刻印。缥缃旧业,残碑断碣,无所不窥。所至问奇字者履相错。从此,其直接取法汉印,先后临摹仿刻汉印近千方。又潜心文字结构。最后形成了雄浑朴健的风格,开创了泗水派篆刻,与文彭、何震齐名于印坛。
是印作于天启元年(1621)冬日,印文“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自明高志清洁之意。篆法则冲切兼用,平中寓奇,雅而可观,与文彭的“雅正”、何震的“猛力”皆有不同。《苏氏印略》中,苏宣亦言及:“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可见其富有创新意识。
▼神游太虚——吴让之专题▼
吴让之刻 姚正镛用寿山田黄石印章一组三件
印文:1. 姚仲海。2. 正镛印信。3. 正镛私印。
边款:1. 仲海仁兄属,弟熙载。2. 仲海名印,熙载作。(2/3)
出版:1.《晋铜鼓斋印存》第五册 P14. 第七册 P5. 第三册 P6,李培桢编,1876 年钤印本。
2.《吴让之印存》第八册 P7. 第二册 P13.25,吴隐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04 年钤印本。
3.《吴让之印谱》P8,中国印学社编,1935 年钤印本。
4.《中国篆刻丛刊》第 23 卷,P97.P99.P113,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1983 年。
5.《篆刻全集》第六册,P94.96.98,日本二玄社刊行,2001 年。
RMB: 1,200,000-1,800,000
是拍品一组三件,为姚正镛自用印,材质为珍贵的寿山田黄石,包浆浓厚,色泽明黄,质地温润凝腻,两方素章,另一方浅浮雕夔凤纹,萝卜丝纹、红筋格等特征明显。姚正镛(1811—?),字仲声,又字仲海,号迟云山馆、转蓬吟馆,奉天盖平人,官郎中;精于诗词书画,兼长治印,其家财亦巨,为彼时泰州首富。
吴让之篆隶行草无所不能。亦善画。而其篆刻初宗汉印,悉心模仿,后师邓石如,参以己意,晚年之作入化境,缶翁尝言:“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鉨探讨极深,故刀法圜转而无纤曼之习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其“印从书出”的印学实践影响亦深有所得。存世有《吴让之印谱》、《晋铜古斋印存》、《师慎轩印谱》、《通鉴地理今释稿》。
吴让之刻 汪研山等三家用青田石三面印章
印文:卜生盦、虚过盦主、寄心盦主。
边款:此石汪君冬巢属余刻“卜生盦”,时在壬午。冬翁去后,归程君雪问,余不忍磨,为之刻“虚过庵”。程君去后,归于砚山,又复姓汪,三君皆工词。三十年来而一一如昨,可慨也已!乙卯九月,让之。
出版:1.《晋铜鼓斋印存》第七册 P7. 第三册 P11.16,李培桢辑,1876 年钤印本。
2.《传朴堂藏印菁华》卷 9,P13,葛昌楹辑,1925 年钤印本。
3.《二十三举斋印摭续集》第二册,P43,高络园辑,1938 年钤印本。
4.《丁丑劫余印存》第十六册,P5,丁仁、高野侯、葛昌楹、俞人萃辑,1939 年钤印本。
5.《明清名人刻印汇存》卷八,P19,葛昌楹、胡佐卿辑,1944 年钤印本。
6.《晚清四大家印谱》第一册,P29,方节盫辑,1951 年钤印本。
7.《中国篆刻丛刊》第 23 卷,P83,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1983 年。
8.《印史留遗》第二册,P4,艺友斋刊行, 1996 年钤印本。
9.《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徽宗印风》下册,P124,重庆出版社出版,1999 年。
10.《篆刻全集》第 6 册,P83,日本二玄社刊行,2001 年。
4.2×2.3×1.4 cm.
RMB: 2,000,000-3,000,000
吴让之的印作中,是印当为最具传奇色彩,无出其右。一印囊及汪潮生、程雪问、汪鋆三位名家,创作时间亦前后相距三十年,足可窥吴让之的治印的变化轨迹,内容亦佳,可作斋号印,长边款在吴让之的作品中亦为稀见,足可宝也。
汪潮生(1777 - 1832)字汝信,号余泉,一作饮泉,一号冬巢,今江苏扬州人。工花卉,精填词。程雪问,生卒年不详,吴让之友。汪鋆,字研山,清代画家,江苏仪徵人。与张春蕃(恩焕)一起在李馨门下学习。擅长写诗,精通金石,善画山水花卉,也能写真。作有《扬州景物图册》、《岁朝清供图》、《梅花图》等作品。
▼曼生风流——陈鸿寿治印▼
陈鸿寿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孙恩沛印。
边款:曼生作,丙寅五月。
出版:1.《明清篆刻流派印谱》P160,方去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 年。
2.《增补陈鸿寿印谱》P6,武汉古籍书店,1990 年。
3.《篆刻艺术赏析》P151,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年。
4.《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第三卷:篆刻(上)》P185,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年。
5.《陈鸿寿篆刻》P115,孙慰祖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年
6.《品味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篆刻史》P150,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年。
7.《新篆刻大图解》P14,福建美术出版社,2014 年。
8.《中国篆刻聚珍·陈鸿寿》P13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年。
2.6×2.6×5.3 cm.
RMB: 500,000-800,000
是印作于嘉庆十一年(1806)五月,以汉印基础,刀法得丁、黄之意,而豪爽过之,笔画跌宕流动,天真自然。出版累累,亦著录于其年表。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
陈鸿寿刻 “清啸倚长松”寿山石印章
印文:清啸倚长松。
边款:曼生。
边跋:1. 句出《牡丹亭》,有“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印与此同为曼生盛年经意之作。余审两印刀法滋厚,的是玅品,乃以余编《陈谱》未及见此为恨。丙申岁尽致诚兄邀余赏印,因志眼缘,慰祖。
2. 曼生合意之作,丁酉三月衍方记。
出版:《陈豫钟与陈曼生交游考述 • 附册》,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 年。
2.5×2.3×3.6 cm.
RMB: 800,000-1,200,000
是印语出陆游《翠围院》,疏密运用合宜,线条方折雄健,部分转折处外方内圆,朴拙古厚,部分有锯齿状和燕尾之形态出现,上阔下尖,顾盼生姿。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以及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作边跋,以志眼缘。
▼明清、近现代名家荟萃▼
高翔刻 “清湘遗人”兽钮印章
印文:清湘遗人。
边款:西唐。
出版:《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徽宗印风》上册,P83,重庆出版社出版,1999 年。
2.8×2.1×5 cm.
RMB: 100,000-200,000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为“扬州八怪”之一。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 " 四凤 "。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是作印文“清湘遗人”即“大涤子”石涛(1642-1708),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明亡之际出家为僧,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四僧”。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对后世画坛影响殊深。
钱瘦铁刻 “钱厓之印”青田石自用印章
印文:钱厓之印。
边款:叔厓。
出版:1.《中国篆刻丛刊》卷四十,P127,日本二玄社,1983 年。
2.《印林》第六卷 • 第五期,P16,台湾出版,1985 年。
3.《近现代书画名家印鉴》P484,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6 年。
4.《钱瘦铁印谱》上册,P11,台湾文沛美术图书出版社出版,1997 年。
5.《近现代名家书画品鉴》P28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 年
6.《钱瘦铁印存》上册,P43,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1 年。
7.《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P529,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1 年。
8.《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1195,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2 年。
9.《海上印坛百年:近现代海上篆刻名家印选》P147,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4 年。
10.《钱瘦铁印举》P3,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5 年。
1.7×1.7×5.7 cm.
RMB: 50,000-80,000
钱瘦铁,名崖,一作厓,与“苦铁”吴昌硕及“冰铁”王冠山并称“江南三铁”。印作宗秦汉人印、浑朴古茂,受吴昌硕影响颇多,晚岁从事金文研究,因以之入印,其结构突变,颇具奇趣。尝自谓“书第一、印第二、画第三”。或因篆刻名气过盛,其画作也被忽视。其山水画近石涛,所作笔墨苍润,气势雄浑,画风朴拙,有生活气息;花卉似沈周、徐渭,设色沉着古艳,着墨苍秀。是印典雅,妙造自然,为钱瘦铁自用印。
方介堪刻 周湘云用寿山田黄石兽钮印章
印文:湘云平生真赏。
边款:介堪篆。
出版:《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方介堪》P113,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9 年。
3.1×0.9×3.3 cm.19.5g.
RMB: 100,000-150,000
是印为方介堪为周湘云作自用印。材质为珍贵的寿山田黄石,色泽浓郁,形制规整,萝卜丝纹清晰可见,有红筋格特征。雕刻古兽趴伏于地,神情呆萌,憨态可鞠,尾部拉丝亦细腻刻画。隶书边款,线条美妙,流畅自如。
周湘云(1878-1943),名鸿孙,号雪盦,宁波人。民国时上海地产大王。富收藏,现藏北京故宫的宋米芾《向太后挽辞帖》及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怀素《苦笋帖》、米友仁《潇湘图》、西周器齐侯罍、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明董其昌临《淳化阁帖》10 卷以及元黄公望《富春大岭》残卷、元王蒙的《春山读书图》、明文徵明的《湘君夫人图》等,都曾为周氏所藏。
陈巨来刻 “思逸神超”昌化鸡血石印章
印文:思逸神超。
边款:巨来。
1.5×1.3×4.6 cm.
RMB: 20,000-30,000
是印材质为昌化鸡血石,软地,血色如练,鲜艳纯正,粒粒如白水滤丹砂,清新可爱。隶书边款。印文 “思逸神超”取自《书谱》,寓指神思纵逸,超越出一般的境界。
赵叔孺刻 “一贯轩长物”王伯元用寿山芙蓉石兽钮印章
印文:一贯轩长物。
边款:仿家无闷法,伯元仁兄属,叔孺。
出版:1.《二弩精舍印谱》卷五,P8,张鲁盦、叶潞渊、陈子受、俞叔渊辑,1941 年钤印本。
2.《印林第一卷第六期》P23,王北岳辑,印林杂志社刊行,1980 年。
3.《赵时棢印谱》P84,日本东京堂刊行 ,1989 年。
4.《二弩精舍印谱》P220,重庆出版社出版,2015 年。
2.1×1.3×4.6 cm.
RMB: 80,000-120,000
赵无闷即赵之谦,可知是印为赵叔孺仿赵之谦法而成,印面元朱文富有清丽典雅恬静气象。时人曾推赵叔孺篆刻为二百年来第一,其门下弟子叶潞渊、陈巨来、方介堪、沙孟海等,亦是艺林名贤。包浆浓郁,古兽雕琢亦是造型准确生动,技艺精湛,芙蓉石为寿山名石。附有多次出版。“长物”本是指多余之物,典出《世语新说》王恭语“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然其于文人生活中,虽形微体轻,却俱是清玩,如影随形,亦讲究之至,不可或缺。
王怀忠(1893-1977),字伯元,浙江慈溪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协平织造厂监理、中国实业公司董事长、国泰银行董事长、上海市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44 年任垦业银行总经理。曾任宁波同乡会代理会长。1948 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王伯元雅好文翰,尤好碑帖与书画的收藏,斋号“一贯轩”,与当时海上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等人熟稔。
吴子建刻 “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教日月换新天”青田石印章
印文:为有牺牲多壮志 , 敢教日月换新天。
边款:湧石索刻即请正之,戊申五月,吴起敬作并记。
3×3×4.1 cm.
RMB: 50,000-80,000
是印印文语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富有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与战斗豪情。吴子建,当代金石名家,室名长屋、从因楼,祖籍福建闽侯。童年时,吴湖帆先生导之亲笔研,问业于张伯驹、叶恭卓、王世襄、容庚、顾廷龙、沈尹默、潘伯鹰、谢稚柳、陈佩秋、钱廋铁、来楚生、方介堪、方去疾、陈巨来、王壮弘等诸大家。1971-1990年间曾为谢稚柳制印一百余方。
王镛刻 “万事惟于睡里消”寿山石兽钮印章
印文:万事惟于睡里消。
边款:惟睡美如黑甜者方有此境,丙子,王镛。戊寅冬杪,王镛制。
出版:《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王镛卷》P94,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年。
3.6×3.6×5.6 cm.
RMB: 200,000-300,000
是作作于1998年,印文语出宋代张征《自然亭》中“万缘不自闲中起,百事唯于睡里消”,富有哲学境界。附有出版。王镛,山西太原人。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曾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韩天衡刻 “神鱼”寿山黄芙蓉石印章
印文:神鱼。
边款:天衡刻石。
3.4×2×6.3 cm.
RMB: 100,000-150,000
韩天衡,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祖籍江苏苏州。擅长篆刻艺术。师从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学;从马公愚、陆维钊先生习书法;从谢稚柳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现任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西泠印社名誉社长。
▼林乾良旧藏专题▼
赵之琛刻 戴熙用青田石印章
印文:熙。
边款:次闲篆。
出版:《印迷丛书》P34,林乾良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1999 年。
1.1×1.1×3.6 cm.
RMB: 10,000-20,000
此赵次闲为戴醇士所刻名印,石极旧,包浆沉着。西泠印社85周年之会,重庆徐永年见林乾良所出示印稿,其郑重在印稿中注曰:“此乃次闲为戴醇士所刻,常见于醇士画上,极可贵重。无闻拜观。”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鹿床、榆庵、莼溪、井东居士、鹿床居士,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进士,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归,主讲崇文书院。诗、书、画均有造诣,与汤贻汾齐名。其山水画名重一时。
王个簃刻 “天台山农”寿山石印章
印文:天台山农。
边款:汉铸印率皆严整古穆,意趣隽永,偶效为之,弗能肖也。山农先生道鉴,个簃贤。
出版:1.《印迷丛书》P127,林乾良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1999 年。
2.《西泠百年印举》P195,余正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 年。
2.1×2.1×6 cm.
RMB: 10,000-20,000
此印为沈侗廔先生所赠,天台山农,刘山农之号也。其人为民国初年之著名文人,与袁世凯次子寒云交好。刘山农(1878-1932),本名青,字照藜,后改字文玠、介玉,号天台山农。原籍浙江黄岩,生于嘉兴。擅书法,初学苏东坡,后参北魏,雄浑俊拔,与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熙并称三大家。
潘天寿刻 “坐花醉月”青田石印章
印文:坐花醉月。
边款:向见钝丁老人有坐花醉月一印,背临之,寿。
2.1×2.1×4.6 cm.
RMB: 10,000-20,000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别署阿寿、懒道人、颐者、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现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西湖艺术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国立西湖艺专校长。1959 年出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并于次年当选为中国美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副社长。
吴湖帆刻 “石仙”寿山石印章
印文:石仙。
边款:丑簃。
2.4×2.4×8.4 cm.
RMB: 20,000-30,000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其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
▼良工绝艺,名贵材质▼
清康熙 魏锡祚用寿山芙蓉石三螭钮对章
印文:1. 魏锡祚印。2. 长麓。
钤印:魏锡祚《行书七言诗》,杭州西泠印社2015 年春拍 LOT0071。
5.2×5.1×9.7 cm.×2
RMB: 100,000-200,000
是对章为名贵的寿山芙蓉石,包浆浑厚,印纽雕刻精美,材质亦硕大。三只螭龙相互攀爬,肌肉健硕,造型盘曲,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印文一朱一白,线条隽逸爽利,挺劲而不单薄,具有独标清丽,集飘渺韶倩之妙。魏锡祚(1669—1734),字子晋,号长麓,山东莱芜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初任河南林县知县,以考绩卓著升江南泰州知州,后调任建昌知府、署理江西通省驿传盐法道兼巡瑞袁临筹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官阶中宪大夫。通达经史,深研理学,善诗文,著有《盱江治牍》、《树德堂诗文稿》等。
清 吴云用寿山田黄石兽钮印章
印文:归安吴氏二百兰亭斋审定真迹。
3.2×2.3×2.5 cm.28g.
RMB: 120,000-180,000
此章材质为清代老寿山田黄石,质地凝润细腻,萝卜丝纹细密可见,形制小巧可人。所刻太狮少狮嬉戏,其乐融融,憨态可鞠。吴云曾以“二百兰亭”为斋名,著有《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等书。吴云(1811-1883),字少青,号平斋。浙江归安人,曾官镇江、苏州知府。笃学考古,善书能印。
清 寿山田黄石素方章
印文:古衰城诗书画。
出版:《美哉斯石—海内外中国印石精品集》P57,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09 年。
2.5×1.3×4.6 cm.33.9g.
RMB: 100,000-200,000
此清代寿山田黄石素方章色如熟栗,质地细腻莹润,萝卜丝纹清晰可见,红筋格特征亦明显,触手温润宜人。随形打磨,状若孤山特立,不加雕镂,纯以天然质地气韵取胜。印文“古衰城诗书画”,典雅有趣味。
清 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
2.7×2.7×3.8 cm.53.5g.
RMB: 350,000-550,000
旧时,无论帝王贵胄,文人士子,寿山田黄石皆倍受推崇,以至于“每得一田石,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又田黄材积多不盈两,且无根而璞,裁制为章,其价陡升。此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呈熟栗黄色,质地凝腻通透,色泽温雅,包浆润泽,有典型萝卜丝纹。形制典雅,印台方正,上雕一獬豸作俯卧状,头生独角,意态庄重威严,眼鼻齿爪须发尾毛皆刻画精细,生动可玩,确为精心之作。
清 寿山田黄石雕赤壁夜游山子
印文:精勤不退,一念通天。
10.9×8.3×7 cm.529g.
RMB: 1,500,000-2,500,000
黄金易得,田黄难求,成材者价格高昂,然田黄产地先人连掘数百年,资源已然枯竭,重逾三十克者已是少有,更况乎一斤以上,殊为罕见。此山子所用寿山田黄石,体量硕大,质地细腻滋润,包浆厚重自然,可谓大而色质兼美,特征明显。以东坡游赤壁为题,随形做成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之状,生动自然,尤其以天然石材褶皱,模拟江岸巉岩,惟妙惟肖鬼斧神工。表面薄意雕出树石、亭台,位置布局疏密有致,极有章法,工料双绝,不可多得。
金禹民制钮 寿山将军洞芙蓉石荷塘清趣钮印章
印文:三韩许氏
款识:禹民。
4.1×4.1×8.8 cm.
RMB: 60,000-100,000
寿山芙蓉石,如脂如膏如腴,娇艳清新,宛似仙子。尤是白色者,雍容华贵,天生丽质,有“石后”美名。而将军洞芙蓉石,最大特征是石质凝结,特别白的部分似玉非玉,厚重而温润,通透中有沉着,有坠手感,还有所谓的“芙蓉屎”,惜产量极少,且早已绝产多年。
此印材质即为上品寿山将军洞芙蓉石,质地滑腻油润,色泽洁净,如脂如膏如腴,类初晓之木芙蓉花。上雕为荷叶相接,叶上有金蟾俯卧,叶下鸳鸯戏水,雕工极细,水波翎羽与莲叶翻卷之态栩栩如生,荷塘情趣满池娇,十分清丽可人。
金禹民(1906-1982),姓马佳氏,原名马金澄,字宇民,后以金姓,改字禹民,号宜齐、西桥,别署自耕老人,斋名谦牧堂、长年馆等,满族,生于北京。师从寿石工,广涉古玺汉印,擅书法篆刻,尤精印钮雕刻。有《金禹民印存》,作品编入《五人篆刻选》。
▼历代名砚▼
此次,中国嘉德2023秋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佳作诸多,另有其余拍品,如砚台、印谱等,篇幅所限,不一而足,窥斑知豹足矣。
朱彝尊铭 澄泥可耕可读砚
铭文:昔润于屋,今比于玉。琢而为田,可耕可读。竹垞铭。
题盒:朱竹垞先生铭“可耕可读砚”澄泥,宝宋室藏。听莺山房藏。
来源:石原西涯旧藏、林朗庵递藏。
13.8×10.5×2.2 cm.
RMB: 120,000-180,000
是作澄泥制砚,石质细腻,坚润如玉,形似案上小几,两侧下卷落足,砚面开方形砚堂,形制规整,中凸而四边下挖墨渠,砚背刻朱彝尊行书诗文,运刀如笔,结字清俊,以合“笔耕砚田”之喻,是为文人之雅意。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博通经史,参加纂修《明史》。词风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
又经石原西涯旧藏、林朗庵递藏。石原西涯(1872-1938),原名幸作,号西涯漁史、西涯逸人、鼓溪漁人、三癖老人,斋室名百砚千章斋、听莺山房,東京市人。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台湾人。早岁留学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旅日经商。雅好文物,深于金石学,收藏颇丰。辑有《磊斋玺印选存》。
袁克文铭、谭天淇制
吕海寰用无量寿佛平板砚
铭文:1. 贞石永寿。壬戌夏六月,踽厂制于海上。洹上袁克文题。
2. 无量寿佛。镜宇姻世伯尚书八十晋一寿。克文敬祝。茶陵谭天淇艁讫。
5.4×4×1.6 cm.
RMB: 150,000-250,000
平板式砚,形制规整,砚面镌刻达摩面壁之典故,运刀如笔,刀法老辣。结合砚铭,此砚是袁克文、谭天淇为镜宇(吕海寰)贺寿所制,木质砚盒有袁克文铭“贞石永寿”四字,年款为“壬戌(1922 年)夏六月”,查吕海寰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942 年)六月初五日,壬戌正是其虚岁八十一岁寿。上款称其为“姻世伯”,可知二人有姻亲关系。袁克文书法作品留存下来的不少,而文房器物则极其少见。
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号寒云,学名继前,乳名昭儿,河南项城人,生于朝鲜汉城,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谭天淇(民国),字踽厂,谭锡瓒之子,擅书画,工篆刻,富收藏。吕海寰(1842-1927),字镜宇,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南隅村人。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历任驻德国、荷兰两国公使,工部尚书、钦差商约大臣、兵部尚书、外部尚书、督办津浦铁路大臣,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
陈端友制、吴湖帆铭
端石门字砚
砚铭:鹅黄新晴。照读楼藏端溪妙品,湖帆题。
钤印:端友制、照读楼第七砚。
17.2×11×3.8 cm.
RMB: 200,000-300,000
端石制砚,圆角长方形,打磨光润,石质坚细,形制规整。砚面简素,砚堂斜通墨池,不饰雕刻。侧缘吴湖帆题刻砚铭。砚背浅琢覆手,内部刻荷塘胖鹅,别有夏日清趣。砚铭“鹅黄新晴”出自宋代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其三》中“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照读楼”应为叶藜青(1907-?),名逸,号石林后人,斋号饱香室、照读楼、在涧堂,江苏苏州人,居上海。曾师从赵叔孺,后为吴湖帆入室弟子、民国实业家。
吴湖帆,江苏苏州人,吴大澄嗣孙,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其亦富有收藏,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山水画家的身份。
陈端友(1892-1959),江苏常熟人。初从扬州张太平学刻砚,后至上海,入题襟馆,与金石书画家游,业益进。解放后曾入华东艺专,1958年调入上海市文史馆。为人淳朴耿介,不谐于俗,终身不娶。名作有瓜砚、笋砚、古践砚、松菌砚、田螺砚、海天入浴砚、竹节砚、龟砚等,每作常倾数年或十数年之力为之,精工巧妙,形神自然,不愧杰作。
清 端石天然荷叶形砚
出版:1.《中国の名砚》92-1,五岛美术馆刊行,1977 年。
2.《文房清供展》P64,福冈县高等学校书道教育研究部会刊行,1982 年。
14×13×2.5 cm.
RMB: 200,000-300,000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