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座博物馆,名气不大却藏着15万余件宝贝,其中有尊金冠堪称国宝
到一座城市旅行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它的话,那么一定要去这里的博物馆走走逛逛。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内蒙古而言,虽然境内保存下来的古迹并不算太多,但藏在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博物院依然是见证着这里的辉煌历史。
内蒙古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10余万件文物,虽在馆藏数量和旅游知名度上,它要逊色于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网红博物馆。
然而内蒙古博物院3楼的陈列同样是中国文物中的精品,带着浓郁的草原民族气息。这个展厅中你将会领略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保存下来的文物。
这些文物中不少都和草原丝绸之路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的草原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丝毫不逊色于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
草原丝绸之路沿途经中原、阴山、燕山、蒙古高原、再到中亚北部,最后抵达欧洲,不但承担着货物运输之用,更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线路。
时间流逝,现代的话进程让这条通道早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然而藏在内蒙古博物院3楼的这些文物依然为你展示丝绸之路的魅力。
马且停想要分享的第一款文物就是玻璃杯,2003年出土于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一看就知道是从中亚过来的舶来品,在当时的中国还无法达到如此高超的玻璃制造工艺,而如此精湛的玻璃杯也只有当时的两河流域才能够制作出来。
仔细来看看这款高足杯,杯身轻薄,色泽透明,曲线优美,通体为淡蓝色,通过这件器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曾经辽代与西方有着频繁的往来。
想要分享的第二款文物就是匈奴王金冠,它也是内蒙古博物院所有金器中最为豪华的一个。
通过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草原游牧民族不论是平民或者百姓都对金器有着极度爱好,佩戴装饰抑或是家居用品都会加以金器装饰。
这款匈奴王金冠主要由主体和额圈两部分组成,主体以展翅的雄鹰展示,额圈部分为三条半圆形金条榫铆缠绕成圈。细节处的卧虎、卧式盘角羊和卧马装饰都极具游牧民族的气息,而主体部分的雄鹰更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图腾,如此精美的金器让它一跃成为内蒙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匈奴王金冠的出土也让我们了解到早在战国时期游牧民族就开始流行黄金装饰。
马且停想要分享的第三款文物就是镶宝石金冠,这是一款汉代的金器。
如果说匈奴王金冠以雄迈取胜的话,那么镶宝石金冠则以秀美而闻名,这款金冠呈花环状,主体由圆形金条围成圈,周围用金叶金丝金片编织成树叶花卉等形状装饰,在花卉上镶嵌了各种颜色的宝石,看起来极为精美。
这种风格像极了曾经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的阿富汗文物中的黄金冠,也或者这款镶宝石金冠就是借鉴了中亚风格制作而成的金冠。
阿富汗的金冠
当然内蒙古博物院中不仅仅只有刚才提到的几款草原丝绸之路的文物,像象征游牧民族女性地位权贵的金步摇同样是不可错过的文物,下面这款就是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金步摇。
这款金叶步摇冠因主体以鹿首为主而被叫做鹿首步摇冠,外形取材于草原上常见动物-鹿,整座金器分为鹿首和鹿角两部分。鹿首部分面庞瘦长,双竖耳;三支主干的鹿角的枝干上分别点缀一片桃形金叶,整体来说这款金步摇虽不及阿富汗的那款来的华丽,然而鹿首步摇冠简约又不失贵气,同样是马且停比较喜欢的一款文物。
可以说内蒙古博物院中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文物馆藏并不算太丰富,然而这些仅存的文物依然彰显着内蒙古作为丝绸之路交汇之地的重要地位。(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