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四千万的乾隆玉扳指谈古代扳指的发展演变
乾隆御制的玉扳指与盖盒
在香港苏富比的乾隆宫廷艺术品拍卖专场上,一套清乾隆御制玉扳指以创纪录的成交价4736万港元被拍出。这套玉扳指包括白玉、碧玉、汉玉、青玉和赤皮青玉等多个款式,其中碧玉、汉玉、青玉的扳指上刻有乾隆御题诗,记录了乾隆皇帝55岁至80岁期间的心路历程。同时,还有乾隆御制的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盖上雕刻着落花流水纹和三条鱼,底部刻有《咏玉韘》诗和“乾隆年制”款。
这套玉扳指和盖盒彰显了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被视为清代皇家艺术珍品,具有难得一见和珍贵的价值。
玉扳指的历史渊源
玉扳指是清代盛行的玉器,代表着清朝独特的社会文化和人文风貌。扳指,又称搬指或班指,演变自古代的“韘”。韘是远古时代用于拉弓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一种专用工具。最早发现的玉韘可追溯到商代殷墟妇好墓中,这表明玉韘早在商代时期已具备实用和装饰的功能。
在春秋战国时期,高等级的王侯墓葬中发现了随葬的玉韘,说明玉韘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盛行的王侯玉器。然而,与商代玉韘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在形制上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趋向装饰而非实用。
汉代是玉韘形态变化最丰富的时期,演变出立体向平面发展的装饰性玉韘和简化实用功能的扳指。然而,与现今常见的扳指相比,汉代扳指有较大的区别,因为汉代扳指更像是戒指,由于材质多为玉石,所以才有了“玉戒”之称。
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扳指逐渐恢复了实用性,并且成为宫廷贵族装饰性玉器的代表之一。清代的玉扳指多采用名贵的玉石材料,雕刻精细,形制丰富,题材多样。在乾隆皇帝的激励下,玉扳指的制作达到了巅峰,成为乾隆时期玉器艺术的典范。
玉扳指的艺术价值
玉扳指作为清代宫廷玉器的代表,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首先,在材料上,玉扳指采用名贵的玉石材料,如白玉、碧玉、青玉等,这些玉石具有独特的色泽和纹理,使扳指更加美观和高雅。
其次,在雕刻工艺上,玉扳指的雕刻精细,细致入微,展现了清代工艺美术的高水平。乾隆御制的玉扳指更加奢华华丽,上面刻有乾隆御题诗,记录了皇帝的心路历程,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此外,玉扳指的制作也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时代特征。玉扳指的外形设计多样,既有传统的扳指形状,也有创新的造型和纹饰设计。这些设计不仅展示了工匠的创作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趋势的变迁。
因此,玉扳指具有重要的艺术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清代皇室艺术的重要代表,也是了解清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