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瓶三事|明清文人的焚香雅器,妙不可言!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4-02-02
导读:
焚香,作为和点茶、挂画、插花并列的宋代四艺之一,也有自己的一套非常完备的工具体系和独特审美。它的优雅,出现在风俗画与仕女画的角落,也出现在古人的生活起居里。 炉瓶三事,就是香道中对于固定的一套香具组合的叫法。这一期,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的炉瓶
焚香,作为和点茶、挂画、插花并列的“宋代四艺”之一,也有自己的一套非常完备的工具体系和独特审美。它的优雅,出现在风俗画与仕女画的角落,也出现在古人的生活起居里。
炉瓶三事,就是香道中对于固定的一套香具组合的叫法。这一期,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的“炉瓶三事”以及精致雅器。
01
何谓“炉瓶三事”?
清 掐丝珐琅炉瓶三事
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由三件组成,分别为:香炉、香盒、匙箸瓶。香炉用来焚香;香盒用来盛装香料;匙箸瓶包括瓶、香箸、香匙(铲),香箸用来夹取香料,香匙(铲)用来处理香灰,两者一同收纳于瓶中。
古时香炉中焚的香,并不是现在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所以会用到铜箸与铜铲,而箸瓶就是用来盛放这些工具的,而香盒就是用来装香面和香条的。
在古代,士子读书时是必须要焚香的。例如南宋大诗人陆游便是爱香之人,他在《雨夕焚香》中写道:
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
翻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明清两代,无论是演义小说、戏曲弹词,还是文人诗词、丹青画作,必定少不了焚香情趣的体现,并且都有“炉瓶三事”的身影。可以说「炉瓶三事」是香事中所用的风雅之物,文房清玩的典型设施。
一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香瓶。瓶中插香箸、香铲、灰押等行香用具。在读书过程中,有一炉香相伴是闲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故宫博物院藏
清掐丝珐琅炉瓶三事
02
“炉瓶三事”“的继承和发扬
宋人对器物的精致、典雅要求很高,讲究意境的清幽,瓷器中的炉、瓶、盒三样,用途是瓶养花、炉焚烟、盒盛香。
“炉瓶三事”,经历从两宋到元明清的继承和发扬。此一固定组合的出现大约在元代,“元代出现了线香,不过旧日的香饼香丸依然与它并行,薰燃香饼所必需的香合(香盒,古籍通常写作香合)于是与香炉、箸瓶以及箸与香匙结为固定的组合,即所谓炉瓶三事”。
“炉瓶三事”掐丝珐琅香具
元人将香箸、匙放入小瓶中,应该是受宋人食具摆设的影响,元人孔齐《至正直记》中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箸瓶、渣斗,或银或漆木为之,以箸置瓶中」。
明代应是“炉瓶三事”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时期,抛开名闻天下的宣德炉不说,在明代士子所擅长的仕女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炉瓶三事”的身影。
在明清时代,“炉瓶三事”成为定例,也是室内精巧的陈设小品。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对文人书房的陈设有这样的描写:“几外炉一,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四者等差远甚,惟博雅者择之。然而 炉制惟汝炉、鼎炉、戟耳彝炉三者为佳。大以腹横三寸极矣。瓶用胆瓶、花 觚为最,次用宋磁鹅颈瓶,余不堪供。”
这个时期,“炉瓶三事”已经为世人所接受,并且不局限于豪门巨族,即便是没有读书人的小康人家,焚香学风雅也是彰显门第的必备之物。
清 乾隆窑 松绿釉番莲 炉瓶盒
>>>>
“炉瓶三事”之香炉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历代使用的香炉包括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置于几案,实用、观赏两相宜。
错银云龙纹铜炉 明宣德
博山炉
明成化 白地绿彩灵芝纹三足香炉
>>>>
“炉瓶三事”之香盒
香盒的组成非常简单,就是盒身和盖子两部分,大小通常为手掌可握,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多种材质。
小小的香盒,汇聚了雕刻、镶嵌、描金、书画等诸多工艺,精美别致,充满雅趣,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可执于手中把玩的艺术品。
元 越窑香盒 (三件)
>>>>
“炉瓶三事”之箸瓶
箸瓶在香事中是必不可少的盛物之器,形状为小口细颈大腹、下重不扑的瓶子。用于盛放香箸和香铲等物品,以便于取用。它通常由铜或陶瓷制成,但大多香箸、香铲都是铜质的,与香炉匹配,显现雅相。
龙泉窑青釉箸瓶
炉瓶三事不仅仅是用于香事,它使文人的书房更加雅致,也是房中不可缺少的点缀,为古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雅事。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新闻时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