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玉扳指,竞价上百万?真的是玩不起了……
“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
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
这是身为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
咏赞玉扳指的一首御诗,
一生爱玉的他,对扳指情有独钟。
那么,小小玉扳指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能成为乾隆皇帝的心头好、
玉石拍卖场上的佼佼者。
本期,我们一起来聊聊玉扳指......
各种材质的清代扳指
玉扳指,被称为韘(shè),是古人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用的工具。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十分流行。战国时期扳指开始变短,到了西汉,韘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实用价值,成为一种装饰品。
目前所知最早的玉韘出土于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中。
殷墟妇好墓· 玉韘
此件玉韘为青玉质,中空筒形,一端平齐,另一端一侧高一侧低。低侧紧贴拇指背,装饰兽面纹。兽目下方有两个穿孔,供绳贯穿系结固定,兽面两侧分别雕刻兽的身、尾、足。
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
战国中晚期玉韘 湖北博物馆藏
宋代仿古之风十分盛行,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玉韘,其形制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
到明清时代,玉韘则完全异化为观赏之物,在王公贵胄中十分流行。
清乾隆以后扳指的实用性逐渐丧失,以装饰性为主,做工越来越精益求精,质料非常讲究。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清乾隆碧玉刻诗文扳指
清静无为玉扳指 清乾隆时期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扳指虽然个头不大,但里面的学问与门道,那是一点都不少。一枚扳指戴在手上,在低调处彰显自己的品位。
千百年来,从当初的弓射实用器发展成为赏玩的对象,小小的玉扳指上,记录了中华悠久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成为收藏界的一道亮丽风景。
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有一套“乾隆七件御用玉扳指”,于HK$3,800万起拍,获得8口叫价,最后以HK$5,400万落槌,由林宛娴(Wendy Lin,亚洲区主席)为「L0012」号牌客户投得,连佣HK$6,493万易手。
清乾隆 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
连 御制诗剔红紫檀落花流水三鱼纹盖盒
《乾隆年制》款盖盒
落槌价:HK$54,000,000
成交价:HK$64,936,000
这套玉扳指外套为一剔红海鱼图圆漆盒,由盖和底两部分合成,盒盖外及底外墙朱漆雕落花流水纹,盖上三条鱼戏于滚滚波涛之中,刻画生动。盒内御制《咏玉韘》诗,底外正中刀刻填金楷书“乾隆年制”款。
通观此套乾隆帝御用扳指,设计严谨,雕琢精细,令人爱不释手。而整个包装环环相扣,与七个扳指交相辉映,成为完美的组合。
此外,在永樂2023春季拍卖会,清乾隆玉扳指一套七枚以880万元落槌,加佣金1012万元成交,位居此专场第二名。
清乾隆 玉扳指 (一套七枚)
成交价:RMB 10,120,000
永樂2023春季拍卖会
此套扳指一组七枚,造型各异,用料不同,有色白如雪、有熟黄如栗,沁皮相杂、相得益彰,各式均为其中上品,其中有以深浅浮雕刻画江上行舟、高士访友者,苍松翠拍映照其中,青山绿水怡然自若。
总的来说,玉扳指是中国传统玉文化中的一种重要饰品,它不仅具有象征意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佩戴和收藏玉扳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