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写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清代皇帝喜用美玉作佩饰,乾隆对玉佩饰的制作十分讲究,常会亲自挑选制作玉佩的白玉籽料。此外,自鼻烟壶十七世纪末传入中国后,以玉质为材质的鼻烟壶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工具。
评:受青铜礼器的直接影响,中国人的视觉艺术创造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中国人经常自造没有实用功能,甚至也不类似实用器外形的纯粹礼器和赏玩“器”。这个玉佩就是这样的“器”。
评:如果从源头上讲,中国古人认为器就是形,“形乃谓之器”。”形又是什么呢?,古人的回答是:“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道器不相离,如有天地。”所以,在中国人的眼里,器从来不仅仅是实用器,而更是载道的形。器宇轩昂、器量宏大、器识不凡、国之重器,等等,都是由此而来。
从本质上讲,中国字、中国画、中国雕塑,这些“形”的艺术,从来不讲“象形”,而是“象道”!
美玉自古就受到珍视,有传说以玉为饮食器可以得长生。
乾隆生活用玉器,品类极为丰富,凡日用所需瓶、炉、薰、盒、酒具、茶具、餐具等无所不有,工料俱美,把玩之际令人爱不释手。
白玉平定四方香薰,清乾隆
据《遵生八笺》及明清小说,常有以漆茶盘配细瓷茶碗使用的记载。又有根据乾隆十一年《记事档》考证,三清茶碗器型及纹饰结构应源自明嘉靖青花人物茶碗,而其中纹饰及御题诗则是乾隆参与设计而成。另外,在乾隆《咏嘉靖雕漆茶盘》的诗文及自注曾有明嘉靖雕漆茶盘配三清茶碗使用的记载,所以,三清茶碗的使用方式应是搭配茶盘使用,创制时间应自乾隆始。
乾隆十一年,秋巡五台山,回程经定兴遇雪,于毡帐中以雪水烹煮三清茶,并作诗《三清茶》。乾隆十八年第一次用竹炉烹三清茶,而且同年“竹炉烹三清”也出现于重华宫联句之中,故该年极有可能是重华宫联句宴会赐三清茶之始。
清代宫廷玉器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别,即充满着异域文化情调的被称为“西番作”的玉器,其代表作品是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玉器最初指今西亚与中亚相接(包括喀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地区的玉器,后称西番作。这些玉器在形制上一般都极薄,上刻较深的异域风格的花纹,整体上显得纤巧秀美,晶莹剔透。
满清皇室笃信藏传佛教,至乾隆时期藏传佛教的影响达到顶峰极致,乾隆更是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两方面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自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在紫禁城、圆明园、承德共修建了八座六品佛楼。此外,乾隆一生六度朝礼五台山,前后历时数十载完成汉文、满文大藏经的雕印工作,是为乾隆崇佛的空前绝后之壮举。
碧玉雕山石龛无量寿佛坐像,清乾隆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