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宣炉撷珍|中贸圣佳2024春拍
中贸圣佳2024春季拍卖会
集萃—古董珍玩专场
地点
圣佳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
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以下简称“宣炉分会”)于2019年1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正式批文成立,是迄今唯一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明清宣德炉收藏团体。目前已出版两部学术专著,邀请全国明清宣德炉领域重要藏家、研究者举办数次主题学术研讨会。2019年11月,宣炉分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博物馆联袂举办“崇祯时期的宣德炉特展”,出版了专著《辨物——崇祯时期的宣德炉》;2021年11月-2022年7月,宣炉分会携手温州博物馆举办了为期近9个月的“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特展”,出版专著《辨物——官作篆书款的宣德炉》。2024年,宣炉分会将于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康熙时期的宣德炉”特展并出版相关专著。
本专题为中国收藏家协会明清宣德炉分会推荐专题。
清昼长烟
明清宣炉撷珍
Lot 1701
清早期 富甲一方铜琴炉
口径9.2厘米 高6.1厘米 重493克
无底价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件铜炉尺寸较小,可一掌托持,铜质致密,表面色如深栗壳,斑驳而富古雅之质。整器身形为筒式,内里毛膛,口稍阔,直腹内收,至底承三只鼓状足。其双耳附于炉身两侧,造型十分特别,为一对攀附的甲虫状,虽未作精雕细琢,但甲虫之羽翅、双目皆表现地生动传神,别富奇趣。炉底正中开框,“大明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为铸后修成,地子平整,字形亦颇规矩,显清早期风貌。
以甲虫为饰的铜炉较为少见,偶于玉器上见得几例,其以谐音蕴“富甲一方”之吉寓。此品以两只甲虫攀附于炉上,亦可解作“二甲传胪”,置之书房即富金榜题名之美好祝愿,具文人逸趣。
Lot 1702
清早期 铜点金压经炉
直径9.7厘米 高6.2厘米 重932.5克
估价:RMB 90,000-120,000
款识:宣德
此炉用材颇丰,质料厚重,扣之有清音悦耳,器身作栗壳皮色,质细润,表面又作点金装饰,金层颇厚而饱满,为清早期点金炉之特征。栗壳皮色与金斑相衬之下,愈见此炉古雅可赏。
炉形不大,平沿侈口,垂腹圆润,下收为圜底,并出三枚较粗壮乳足。炉身两侧置一对出鋬环耳,令此炉更具庄重端正之气质。炉底正中,开框罗“宣德”二字篆书款,款书端正,颇有玉箸篆之风格。此造型比例之鋬耳押经炉,颇具清早期官造铜炉之特色,存世见有数例,皆作篆书款。而此件用点金装饰,且底款仅“宣德”二字,则较为少见,别富奇趣。
Lot 1703
清乾隆 “乾隆年造”螭虎饶莲钮铜镇
高5.2厘米
估价:RMB 50,000-60,000
款识:乾隆年造
此镇以精炼黄铜铸成,圆形底座上立三只翘尾回首之螭虎,目睁嘴张,灵巧生动。三只螭虎间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与螭虎之动态形成呼应,其螭虎之肌肉线条、面容神色颇为生动,虽仅方寸之间仍可见螭虎之炯炯双目,足见其铸工、雕工之细腻入微。底座周边浮雕仰莲瓣纹,并铸有“乾隆年造”四字篆书横款。
整体观之,此器铸工浑厚流畅,古意盎然,为典型的乾隆内廷铸造铜器。此类铜镇,清宫档案记为“压纸”,在雍正乾隆二朝制作颇为繁盛,或与皇帝的文人情趣有关。如清宫活计档中记载乾隆五年“奉怡亲王内大臣海望传各作,将小式活计做些,以备万寿(节)呈进”,此后便做得“各式烧古鎏金压纸九件,各式烧古鎏金水盛九件”,可见每逢节庆,宫中都会制作此类镇纸以进贺。
此“乾隆年造”四字篆书横款,亦属颇为少见的款识,一般在清宫佛堂所用铜瓶、蜡扦上可见“大清乾隆年造”六字款,另乾隆帝曾命在供中正殿喇嘛使用的铃杵上刻“乾隆年造”四字款,或说明此款一般用于佛事相关的器物上。
Lot 1704
明 天鸡耳铜炉
口径7.2厘米 高5.5厘米 重715.5克
估价:RMB 100,000-15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尺寸较小巧,而炉壁颇厚,可一握于掌中,有压手感。整器作栗壳皮色,色沉穆而富古韵,莹莹如蕴宝光。炉口外侈,平沿,颈稍收束,炉腹垂而膨出甚多,重心下沉而愈显沉稳端庄,炉腹内可见精细的修膛旋痕,底承圈足。炉身两侧天鸡耳置于肩部,线条古朴而不失于细节,天鸡之虬鬃、长目皆表现地颇为生动,表现出鲜明的明炉风韵。
炉底正中开框比例颇大,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款字为修刻而成,笔画表现地颇富力道,承“台阁体”之风,亦为此器增色不少。
Lot 1705
明 铜“道原家藏”款鬲氏炉
口径8.7厘米 高4.7厘米 重641克
估价:RMB 300,000-500,000
款识:道原家藏
鬲式炉尺寸颇小巧,器高不盈两寸,置之案头宜充琴炉之用。炉身外壁皮色深褐如熟栗壳,内里隐透金辉,三足处亦可见其铜质之精纯。器型十分周正,修铸亦精细,侈口外撇,口沿微内收,下承矮束颈。炉腹轮廓浑圆饱满,与口、颈相映成趣,底三足随势而出,承托炉身甚为稳当,亦不致喧宾夺主。炉腹内膛旋痕清晰而规整,外底正中开框落“道原家藏”四字篆书款,为铸后修刻而成,刻痕仍清晰可辨,字形亦藏古而富金石意趣。
此“道原家藏”款于宣炉中未见他例,而款字古朴,审美意趣亦高,当为士人之私家款。查明代以“道原”为字号者,有嘉万年间官员沈启原。沈启原(1526-1591),字道原,号霓川,又号存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明朝官员,藏书家。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初授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累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因仕而富,爱好藏书、刻书,著有《存石草堂书目》。
Lot 1706
清早期 鬲式炉
口径14厘米 高7厘米 重1990克
估价:RMB 120,000-200,000
款识:宣德年制
此炉作鬲式,器壁颇厚,持之颇为沉坠压手,可见其铸造用料精且不惜料。炉腹内膛修磨颇为平整,外壁色棕褐似所谓“熟棠梨”色,其间有雪花金隐约透出,清丽可赏。器型为标准的清初鬲式炉形制,平口颇宽厚,沿边出缘,下承束颈,炉腹饱满,略扁圆,三足较粗壮,更显沉稳。清初官造鬲式炉,多在束颈上以两道弦纹为饰,使整器视觉重心不致过于向下,此器亦然,颇为巧妙。
炉底正中,开框作“宣德年制”四字篆书铸款,书体近于清初之“玉箸篆”,铲地平整,线条亦极利落,为标准的清早期官造宣炉底款。
Lot 1707
清早期 乐天书院珍藏款蚰耳炉
口径17厘米 高9厘米 重3535克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款识:乐天书院珍藏
炉为蚰耳簋式,用铜颇丰,持之沉坠压手,其内膛修磨平整,外壁皮色灿然似棠梨之皮,其间点洒金辉。炉形沉稳周正,平口略侈,璧厚,颈微束,随之即出略垂的鼓腹,下腹则收分明显,至底承外撇圈足。炉身两侧一对蚰耳甚粗硕,自颈部环转收于腹部,其线条上放下收,提拉整器重心,与较厚的器身相得益彰。此炉底款亦佳,其于外底正中开规整的方框,内“乐天书院珍藏”六字篆书款,为铸后精修而成,其铲地甚为平整,阳文线条细而均匀,字形奇古且富金石韵味,显出藏炉者独特的审美意趣。
从此炉为典型的清早期官造蚰耳炉形制,用料、铸工俱佳,其私家款识颇为稀见,不仅为私家珍藏款,且书体、修刻亦不似寻常所见者。此款中“乐天”,当出自《周易》之“乐天知命,故不忧”。乐天书院之出处则未见明史籍确记载,其或为清宫皇子别院,可待识者考证。
Lot 1708
清康熙 象耳炉连座
口径13.5厘米 通高13.8厘米
总重3945克
估价:RMB 500,000-600,000
款识:宣德年制
来源:英国古董商Spink&Son旧藏(据标签)
此炉为标准的清初象耳炉形制,铜质精纯,沉重坠手,皮色褐而略近枣红,光润鲜亮,局部隐透金辉,观之艳丽璀璨。铜炉宽沿侈口,颈部微束,出圆鼓腹,下承圈足。炉身颈部稍长,两侧各出一只象耳,刻出扁目扇耳及象牙,象鼻下卷收于炉腹,环作耳状,雕工精妙灵动,颇为传神。炉底铸“宣德年制”四字单行篆书款,款文笔画细直,修磨圆整,颇具法度。炉下配一束腰如意足圆座,使炉形上提,突出象耳轮廓,更添端庄典雅的气质。
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象耳炉源于宋代官窑瓷炉,明宣德年间仿铸并作赏赐之用。其造型中的象耳暗含“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在明清时期甚受欢迎,遂成为宣德炉中的经典形制。相似存例可见《明清宣德炉》,页196,图96,原座象耳炉,另杨炳祯先生旧藏中亦可见相同造型、款识的原座象耳炉。
Lot 1709
清早期 四方筒式炉
长11.6厘米 宽11.6厘米 高10.4厘米
重2835克
估价:RMB 350,000-500,000
款识:宣德年制
此炉形制特别,作四方筒式,不设双耳,整器用铜颇丰,壁厚而质坚密,实为佳材。炉内腹毛膛,外壁作棠梨色,并有隐隐透出氤氲金片点洒状,颇为古雅可赏。其外壁自上而下斜直内收,无一处曲折、雕饰处,外底四足亦随器型作方折状,整体器型方正似一方槽,更见平准刚正之态。炉底正中开框,作“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款字为铸后细刻而成,铲地平整,刀口纹理亦清晰可辨。
此四方筒形炉式,应承于马槽炉之形制,然而不出双耳,且长宽统一作正方形,存世器中未见同例,颇为特别。其兼存原配紫檀方座,用材甚厚,外壁浮雕八卦,顶面则雕太极图。由此看来,此方形筒炉亦和于天圆地方的道家阴阳观念,当为道教供奉所用之香具。
Lot 1710
明 无款筒式炉
口径11.7厘米 高9.5厘米 重1866克
估价:RMB 90,000-120,000
此筒式炉器型追摹宋瓷意韵,素身直壁,由上至下微微内敛,底部三足随势而出,线条凝练。其足形与常见铜炉之板足相异,上下浑然一体,有简素清雅之韵。
此筒式造型,多可于宋代瓷炉中找到参照,如宋龙泉窑之筒式炉,意韵即与本品相类。兼此炉内腹毛膛,外壁皮色作深栗壳色,并有苍古氤氲之态,更具古雅风韵。
按《宣德彝器图谱》,宣炉初铸之时,炉形多参照宋瓷形制,以追摹其古韵。此类上下一任光素的筒式炉虽未载于炉谱中,确沿袭了这一审美趣味。从存世实物来看,这一炉形多见于明末私家款炉之中,典例如杨炳祯先生旧藏“光风霁月并置”款筒式炉,其中亦体现出明末文人铜器的崇古之风。
此炉另难得于,其外底亦光素不落款识,存世宣炉而无铭款者,十中不见一例,此器不仅形制素雅,亦未加凿刻,更属稀见器。
Lot 1711
清早期 徐伯调制马槽炉
口径:长10.5厘米 宽8.6厘米 高6.7厘米
重1652.8克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款识:徐伯调制
记录:北京瀚海,2009年秋季拍卖会,lot3523
此炉原铜包浆,年久温养,为自然天成之蜡茶色,赤色蕴黄,洁银藏紫。底铸“徐伯调制”篆书刻款。字迹工整,刀笔劲健。马槽炉为方正耿直之器,一般宣炉均取“天圆”,唯马槽炉则依“地方”,恰为宣炉一族添了阴阳平衡,历来为文人崇尚。细察斯炉,宽长合度,高低适中,双耳谐称,四足规矩,炉之形、色、款、质、工艺、相品可谓全矣。
徐伯调为晚明人,与虞山先生钱谦益交情深厚,钱有《答山阴徐伯调书》,其中与徐坦然说起自身早年沉溺俗学之态:“空同、弇山二集,澜翻背诵,暗中摸索,能了知某纸,摇笔自喜,欲与驱驾,以为莫己若也”,又力陈其欲挽救晚明文坛歪风之策略,曰:“建立通经汲古之说,以排击俗学。”视之亦师亦友。清王晫《今世说》卷七亦有载录云:“徐伯调处梅市,扁舟箬笠,弋钓自娱。落落与世俗鲜有所谐。会宋荔裳分守绍兴,宣城施愚山寓书于宋曰:山阴有徐,缄者谓之亚也。宋遣人招之,久不至。比宋罢官客湖上,徐乃时时来相与盱衡抵掌,抗言今昔,意所不合,虽尊贵甚有气势,口期期不服。”其中言及伯调在梅市时不与官吏相交,自己箬笠扁舟,垂钓自乐之态,与世俗人等不同;又言及时人对徐有“亚圣”之誉,可谓是评价极高了。
Lot 1712
明 “瑞生家藏”款戟耳炉
口径11厘米 高7.8厘米 重1565克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款识:瑞生家藏
炉身为筒式,平唇直口,直壁微弧,至底折收,下承外撇圈足,线条收分有致,颇显平准端正之气韵。炉身两侧出一对戟耳,造型隽秀,线条圆弧内收,与炉壁内外相映,倍添古雅气韵。
炉质精纯致密,持之沉坠压手,扣之则有清音,外壁皮色棕褐似熟棠梨,其间隐透金辉,两种浓淡皮色交织渐染,陈置案头自生清雅古趣。炉底圈足正中开框以柳叶篆书体作阳文“瑞生家藏”四字款,其款内铲地较屏,字口圆润不露棱角,兼其柳叶篆文书体古拙可赏,更与戟耳炉气度相合。
此式戟耳筒式炉在宣德炉诸形中颇为特别,其形应源自《宣德彝器图谱》中所载之“渗金戟耳彝炉”,其形初作簋式,一双戟耳寓意“平准正义”。但此后逐渐有将炉身铸作筒式者,戟耳筒身的轮廓更显清雅文气,故历来为文人藏家所珍,亦因此尤其多见私款佳器。相似炉式者,可见王世襄先生旧藏“玉堂清玩”戟耳炉一例,王世襄先生于《自珍集》中载此炉言“李卿丈藏戟耳炉,不下二三十座,此为第一”,其炉底作柳叶篆书款,炉形亦与本品殊为相似。此炉底款“瑞生家藏”,于宣炉中未见他例,当为明末文人世家定制私款,明末徽州有方瑞生,工诗文,善制墨,以浮玉斋为堂号,并刊行有《方瑞生墨海》。
Lot 1713
明 铜“青对堂珍藏”款鬲氏炉
口径13.5厘米 高5.9厘米 重1964克
估价:RMB 600,000-800,000
款识:青对堂珍藏
此炉用铜精纯,胎壁厚实,且铸造精到,持之颇有坠手之感。炉形为鬲式,平口厚凸唇,短束颈,鼓腹浑圆周正,下承三足。整器轮廓线条丰满圆润却不失文气,皮色沉沉似蜡茶,颇有苍古意韵。底部刻减地阳文篆书款“青对堂珍藏”,款字为铸后修刻而成,刀痕尚可辨,其字形拙朴而富金石篆刻之气韵,属私家铸款之较佳者。
鬲式炉本为礼器,后经改制,引为香供用器。但因其造型似鬲鼎,肃穆端庄,气质仍是有别于一般文玩用炉,居殿堂则永固社稷,列宗庙能礼承天道,故而鬲式炉不乏精品。此件鬲式炉皮壳精光辉灿,器型亦周正圆整,款识更添清雅气质,堪为妙器。
Lot 1714
明 “玉堂清玩”款冲天耳炉
口径13厘米 高9厘米 重1760克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款识:玉堂清玩
此铜炉作冲天耳式,用铜较丰,持之颇为坠手。炉形轮廓饱满,侈口圆唇,短束颈,鼓腹彭出甚多,下随势出三乳足,足形亦粗壮饱满,使整器上下合韵,更具整体感。炉上双耳稍薄,置之口沿两侧,不致喧宾夺主,更添清雅意韵。
炉壁皮色作栗壳色,熠熠如蕴宝光,皮色下可见金辉隐透,置之案头颇可赏观。翻覆炉底而视之,见正中开框,落“玉堂清玩”四字篆书款,款为铸后修刻而成,地子上可见清晰的刀痕。其字形为柳叶篆,线条婉转,颇有古籀之意,可见刻者之篆刻功力。
“玉堂清玩”款据传为严嵩之子严东楼所有,为其搜集当时流传于世的无款宣炉刻凿而成。此说尚无例证可佐,但明清时期署此“玉堂清玩”款的宣炉,尤多见精工巧铸之妙器,多刻款且刀法精道。款识意韵与本品相类者,可见王世襄先生旧藏“玉堂清玩”款蚰耳炉一例,著录于《自珍集》图2.7,其字形刻法与本器颇似,如出一人之手,可资参照。
Lot 1715
明 “适菴”款马槽炉
长13.5厘米 高6.9厘米 重1427克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出版:刘锡荣著,《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70页。
斯炉形制,尤其独特,方长之型,正底角足,平薄之口,双耳值戟,当为明代中期以前了。与《俪松居遗珍——王世襄先生旧藏铜炉》之“谌氏之炉”同形,然“湛氏之炉”,四壁较厚,梯形稍阔,是为康熙一朝遗物。
炉之款识,甚为精致,二字篆书,工整方正,深峻硬朗,铸后剔錾。此等工艺,当为明中期以前常见工艺与样式也。
斯炉皮色,紫嫩其底,栗色通体,绿翠锈色,斑驳韵古,似秋深苍山,紫蕴烟岚,恰水岸清冽,山高水长。吾欲去锈,以烧莹润,几次下手,不忍而止。
更有上佳精铜,赤腴而细润,微红有宝光,密腻腻如膏似脂。沉甸甸良金坠手,听其声如高山流水,悠悠然沁心怡情,精铜也。
品相完美,整器秀雅,皮色原韵,藏赏皆备。“适菴”私款,寓意清雅,林泉高致,或为唯一也。珍稀高贵,足可高阁入藏焉!
Lot 1716
清 铜点金冲天耳炉
口径18厘米 高15.5厘米 重4509克
估价:RMB 150,000-250,000
款识:宣德年制
此炉为冲天耳三足式,尺寸属同类器中较大者,用铜颇丰,殊为沉坠。炉身满覆略泛青的栗壳皮色,其间施洒金装饰,金斑用金颇厚,可见其纹理层次,工艺颇精湛。
炉腹圆鼓,高、宽相近,下承三只乳足。炉口出一双冲天耳,耳势颇雄浑有力,与整器沉稳厚重的气韵相合。炉内膛旋痕隐约可辨,外底正中开框,落“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款文为铸后精修而成,铲地平整而不十分深峻,字形结体端正,为清初官造宣炉之典型款识。此类洒金冲耳三足炉多见清代官铸者,此件冲天耳炉尺寸较大,造型亦具雄浑气质,宜作堂前香供之用。
Lot 1717
明 铜高浮雕云龙纹龙耳炉
口径14厘米 高8.5厘米 重2350克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本品炉身以精铜制成,炉身形制规整,包浆沉稳。炉身高浮雕三爪神龙穿梭于祥云之间,神龙怒目圆睁,矫健有力,炉两侧饰有双铺首耳,底部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款,‘德’字心上横笔有避讳省去。款字书体清丽,有明代“台阁体”之风。内底心铸后阴刻“壹样贰个”四字,故此炉或原为两件成对铸造、陈设。
此类作通体高浮雕装饰的宣炉,自明代至清初皆有,存世不多,见有龙纹、凤纹两种。其纹样风格也随时代而有所变化,此件浮雕行龙舞爪张扬,鬃发飞逸,颇有粗犷雄浑之态,显明代风韵。其浮雕云纹立体层叠之态,也与故宫明代石刻相仿。存世相类者,有1986年在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举办的“文玩珍萃展”展中的一例高浮雕云龙纹铜炉,可资参照。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