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的不锈之谜

来源:网络 编辑:未知 时间:2024-08-08
导读: 越王勾践剑,因正面近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铭文而得名,这两行鸟篆文既如美丽的纹饰一般装饰了这把剑,也明确了这把剑是越王勾践的自用剑。因卧薪尝胆,成功复国的故事,勾践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传奇人物,他的佩剑在2000多年后,又续写了另一个

越王勾践剑,因正面近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铭文而得名,这两行鸟篆文既如美丽的纹饰一般装饰了这把剑,也明确了这把剑是越王勾践的自用剑。因“卧薪尝胆”,成功复国的故事,勾践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传奇人物,他的佩剑在2000多年后,又续写了另一个不朽的传奇。

越王勾践剑刚刚出土时,从剑鞘中抽出的那一刹便寒光乍现。周围有民工听见挖出了一柄光洁如新的宝剑便凑上前去看,还伸手去摸,结果瞬间划破了皮肤,血流不止,其锋利的程度令人惊叹,在地下埋藏了2500多年的越王勾践剑,竟还如此锋利吗?

1977年,为拍摄一部名为《古剑》的科教片,用越王勾践剑做了一个锋利度的实验。“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能将牛、马斩断,也能将青铜盘、青铜匜斩断,《战国策》中这样描述吴、越之剑。不过,由于越王勾践剑本身实在太珍贵了,谁也不敢去做这样的验证。毕竟有毁坏的风险,最终只做了划纸的测试,越王勾践剑一次性划破了20几层厚的纸,可见,这柄宝剑至今仍是锋利无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柄宝剑在地下埋了二千多年而毫无锈蚀呢?

千古名剑的不锈之谜

笔者曾有幸一睹这把名剑的风采,整个剑身在绮丽绚烂的菱格花纹的装饰下,显得十分华贵,确实无愧于“天下第一剑”的美誉,但越王勾践剑并非如传闻中的那般毫无锈蚀,剑身上的锈蚀甚至是肉眼可见的。

原来,由于距离越王勾践剑最初的出土时间已经过去了近60年,即便在过去一直精心保管着,也有了一定的锈蚀,远不如刚出土时明亮了。而且,坊间流传甚广的“出土时毫无锈蚀”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份有铜、锡、铅、铁和硫等,经检测,花纹处的含硫量高于剑身与剑刃,有研究者认为这是铸剑者刻意为之的,在处理这些花纹时使用了某种硫化物以得到这般的黑色菱形花纹的硫化铜,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这相当于在越王勾践剑的身上镀了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这就是早先一直流传的“硫化物处理法”,但如今看来这一猜想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其实,越王勾践剑剑身花纹处含硫高的部分腐蚀的更明显,同墓出土的另两柄青铜剑的情况与此类似,这种情况之下又怎能说是剑身表面的硫化物起到了防锈的作用。花纹处的硫化物也非铸剑者所为,很有可能是剑身的铜与古墓中尸体、食物等腐坏之后产生的硫化物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出土时剑身上的菱形花纹呈现出的“黑亮色”,其实就是锈蚀后的效果。因而,越王勾践剑并非完全没有锈蚀,只是,锈蚀的不明显,是一般人难以察觉的。

越王勾践剑原本的颜色应该是更为明亮的、黄白相间的感觉。越王勾践剑是一把复合剑,剑的各个部位采用不同配比的青铜合金以达到最佳状态。经检测,越王勾践剑剑身锡含量约为24%,剑刃锡含量约为20%,含锡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剑的硬度、强度与韧性,同时,也会影响剑身的颜色。锡含量由低到高会呈现出红、红黄、黄、黄白、银灰、银白色的颜色变化,同时,由于菱形花纹处锡含量高达31%,所以,越王勾践剑的剑身便形成了“黄白杂”的视觉效果。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越王勾践剑,由于剑身合金成分的不同,氧化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目前所见的越王勾践剑的剑身颜色看着是有明显颜色分层的,但整体的感觉和当初不会相差太多。

越王勾践剑之所以保存的如此之好,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处的墓葬环境非常有利于它的保存。考古界有“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这句话是对古代文物储存条件的一个经验总结,干旱、水下都是绝佳的文物储存环境。

江陵望山1号楚墓的墓坑底部用白膏泥铺垫,墓室内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也用白膏泥填塞,墓坑上部填土经过了夯实,首先是整个木棺内的密闭性很好。其次,出土了越王勾践剑的望山1号楚墓位于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处一片平坦的岗地上,一直以来这里的地下水位都很高,地下水一点一点的渗透到墓室中,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位基本趋于稳定,这种情况下整个墓室内的含氧量是很低的,且地下水基本呈中性,这样的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墓室内文物的保存的,所以,这座墓的一些漆器出土时的状态也是比较好的。而越王勾践剑又是出土于江陵望山1号楚墓的内棺之中,且紧紧地插在漆木制剑鞘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很好的隔绝作用。

不过,墓葬的储存条件好是一方面,但也别忘了,自古吴越之地就以一流的铸剑术而闻名天下。《庄子·刻意篇》中有:“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一个人得到了吴越名剑甚至舍不得用,而是用木匣珍藏起来。吴越之地之所以能铸造出精良的青铜剑,个中玄机《周礼·考工记》中有所记载,“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吴粤(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即认为吴越之地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有着上好的铜、锡资源,因此能铸成上乘的宝剑。当然,也少不了“工巧”,像铸剑师这样的历史上的小人物也因此得以青史留名,吴越之地的铸剑大师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他们铸造的青铜剑被看作是稀世珍宝,世人竞相追逐,有诸侯甚至不惜用城池来换取。

吴越之地,剑气纵横:考古出土的吴越名剑

据《越绝书》载,越王勾践拥有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这五柄由欧冶子精心铸造的绝世宝剑,其中湛庐为五大名剑之首,此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而纯钧剑,当时的相剑者这样评价它:“观其釽,灿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深深如水溢于塘;观其断,严严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釽”,即指剑身的纹饰。倘如前文中所说,越王勾践剑原本的颜色应该是更为明亮的、黄白相间的感觉,加上剑身的菱形花纹,这不正与相剑师口中的“灿如列星”、“如水溢于塘”相符吗?因而,越王勾践剑很有可能正是传说中的绝世宝剑“纯钧”。然而,跨越了两千多年,我们很难去找到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这一刻,我们与那段儿历史的联结无疑更深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纷争不断,吴越之地除了天然的铸剑优势,还因历史上的吴越之地水网密布,不利于车战,常常需要短兵相接,剑成为重要的步战和近战的利器。且自周代以来,剑就备受古代贵族们的喜爱,剑成为君子之器,青铜剑早已不是单纯的随身佩戴的防身之器,也是古代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甚至于不同的身份所佩剑的长短重量都有不同,世人对剑的推崇,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吴越之地的铸剑技术,一些具有特殊工艺的宝剑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越王者旨於睗剑,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吴越青铜剑,除了越王勾践剑,这些年来多有出土,其中不乏带铭青铜剑,如浙江省博物馆藏的“越王者旨於睗剑”,全长52.4厘米,形制同越王勾践剑,圆茎,宽格,两刃近锋处内收。剑格处的设计尤为精美,两面铸双钩鸟篆文共8字:“越王越王,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绿松石,极难得的是它剑茎上还有较完整的丝质缠缑。配置的漆剑鞘保存的也很好,乌黑光亮,光洁如新,上面密布瓦楞纹,很是精美,是越国王室髹漆工艺极其珍贵的实物遗存。因此,就整体而言,这把青铜剑甚至不逊于越王勾践剑。如此高配置的吴越青铜剑目前来说还是极为罕见的。

剑鞘

“者旨於睗”即史书中的“鼫与”、“鹿郢”、“与夷”等,他是越王勾践的儿子,在位仅6年。目前所见的“者旨於睗”铭青铜剑不少于8柄,苏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均有收藏,其中苏州博物馆藏的越王者旨於睗剑两面均铸有双钩线鸟篆体铭文,字口间嵌满片状蓝绿色松石,为迄今保存绿松石原貌最完整的一柄越王剑。

越王州句剑,绍兴出土

具有越王之名的青铜剑,还有越王州勾剑、越王亓北古剑等,均有多柄出土,但越王勾践剑仅见此一件,因而更显珍贵。

吴王余眜剑,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吴国的青铜剑有铭者如吴王诸樊剑、吴王余眜剑、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等,其中,吴王余眜剑为苏州博物馆(西馆)的镇馆之宝。这把剑的剑脊两侧,每侧各有铭文一行,共75字,铭文涉及了吴国的三位国君:寿梦、余祭和余眜,提到了“伐麻、伐荆楚、伐越”三场战役,铭文中还提到了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眜和季札,吴王寿梦想越过诸樊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不肯接受,诸樊继位后立下了“兄终弟及”之制,诸樊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余眜继位,于是用吉金铸成此剑。如此多的铭文,信息量又如此的丰富,是目前所见先秦铜剑中铭文最多的一柄,这已经远远超越了这柄铜剑本身的价值。

苏州博物馆藏的一柄吴王夫差剑,通长58.3cm,身宽5cm,重980g,剑身略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其犀利。剑格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近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圆盘形首,铸有8圈精致同心圆,术语叫做“薄壁同心圆”,难度极高,是吴越地区少数名剑才有的,代表了当时的最高铸剑工艺。

在博物馆观赏越王勾践剑时,一般多着眼于它的剑身,一边惊叹于剑身的光洁,一边赞美剑身上黑色菱形格花纹的精美。但其实越王勾践剑剑柄处的同心圆也是当时大师级别的杰作。越王勾践剑的剑首处有11个同心圆,是目前为止出土的吴越名剑中圈数最多的一柄,这些同心圆间距不等,在0.3毫米到1毫米之间,每一圈的铜片都是极薄的,最薄处的同心圆铜片(第3道)厚度仅为30微米,和一根汗毛的直径差不多。越王勾践剑之所以能从众多的吴、越名剑中脱颖而出,成为轰动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剑”,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剑格两面均铸有纹饰,正面为兽面纹,兽眼处镶嵌蓝色玻璃珠,是所见最早的玻璃实物之一,反面铸云纹,镶嵌绿松石。剑格处的设计简单、大气,平添了几分贵气。让这把宝剑真正成为一把“君子之器”,剑身的菱形花纹、剑首处的11个同心圆,突显了此剑作为“王者之剑”的风范。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未知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