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日照香炉生紫烟——《觅香寻炉》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4-10-04
导读: 炉之名最早载于《周礼天官冢宰》: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鑪炭,凡劳事,四方之舍事,亦如之。、翦氏掌除蠹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香炉是最重要的焚香器具,中国香炉的形制可以追溯到 商周 时代的鼎和秦祭器及酒具演化而来。 汉 铜 博山

炉之名最早载于《周礼·天官·冢宰》:“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鑪炭,凡劳事,四方之舍事,亦如之。”、“翦氏掌除蠹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香炉是最重要的焚香器具,中国香炉的形制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和秦祭器及酒具演化而来。

汉 铜博山炉

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指出:“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主,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毬则古之莺,其等不一。”其次是战国时期的铜炉,但是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却迟至汉代才出现,一种炉盖上凋镂着山峦之形,山上有异兽及仙人等。炉中的香烟就从镂空的孔洞飘逸出来,就宛如神山上盘绕终年的云雾,这就是着名的汉代铜博山炉。

 

汉 铜鎏金博山炉

香料相关的各类使用器具为「香具」,其中既有存储香料的器具,也有各类燃香及相关辅助用器。存储器如香盒、香囊、香袋等,燃香则包括香炉、香熏、香筒、香盘、香插,而燃香的辅助用具还有香几、香匙、火箸等等。中国香具文化是伴随着香文化而产生的,从最初的简陋到奢华......

 

西汉 铜错金博山炉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香炉的款式有大、小、方、圆、长短不一;质材也有金、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香炉作为熏衣﹑熏香或陈设﹑或敬神供佛等功能外,更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斋桉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蕴。

汉 陶彩釉博山炉


人们更赋予灵性的香炉以更多的生命性灵,他,蕴藉而且内敛、高古而且敦穆,沉着和宽厚中蕴含着灵动和奇妙,在金相玉质中体认芬芳馥郁,在死火冷灰中感悟风生水起和活色生香的自在境界。他像阅历丰富的老者,快乐而且智慧,在平实的言谈笑语之间就能引领我们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明 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螭耳熏炉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形成了很多异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现象,“香道文化”即是其中之一。追根溯源,可以用始于春秋、成长于汉、诸备于唐、鼎盛于宋、风行明清。

 

明宣德 铜冲耳三足熏炉

香道,是指从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一种高尚优雅的方法。香道博大精深,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清 白玉朝冠耳锦地仿古铜纹透雕缠枝莲盖炉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清 白玉镂雕花炉熏炉

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晓“香道”一词,令人扼腕。

 

清 青金石双螭耳条纹炉、瓶、盒
清 剔红小香几附炉、瓶、盒
清 碧玉龙耳活环寿字蟠龙纹四管式盖炉及瓶、盒
清 掐丝珐琅勾莲八卦纹双耳三足盖炉
清 铜镀金嵌料石镂空重檐六方香亭
清 金鹤形香熏
清 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香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清 银莲花形香熏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