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古书画鉴定学的发端与传统书画鉴定中的作伪手段
作伪,作为中国古书画鉴藏体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就在书画的鉴定与收藏过程中如影随行。中国古书画的作伪可谓由来已久,至少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至宋代达到第一次高峰,其后经过元代的蓄势,至明清再度迎来作伪的盛况。
张珩(上)与徐邦达(下)
自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古书画鉴定事业留下了张珩与徐邦达的身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张珩与徐邦达等人共同从民间鉴定并征集大量古代书画,并从中发掘出一批湮没已久的珍品,这些藏品后来又调拔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故宫书画类藏品体系的不断完善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
文物出版社1981年6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薛永年于1962年记录的徐邦达授课笔记
上为文物出版社1982年8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古书画鉴定概论》
右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古书画伪讹考辨》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王翚《富春山居图》临本(局部)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唐代冯承素《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冯承素摹本中的双勾痕迹 (红圈处)
近代张大千仿《八大山人和石涛合作山水图》此轴曾经罗振玉误鉴为真迹 原藏于辽宁省文物总店
伪宋代岳飞《后出师表》拓片(局部) 此系后人书写完成,托名于岳飞
南宋人仿唐代卢楞伽《六尊者像图》六帧之一,高脚桌椅晚至五代才开始流行,且“降龙伏虎”始出于宋代,唐时均未出现,左下“卢楞伽进”四字款识墨色浮垢(徐邦达语),为宋人伪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宋人伪添的“卢楞伽进”名款
元代倪瓒《吴淞春水图》(款)此轴画心左上为倪瓒落款真迹,左边款为明代王穉登跋文真迹,右边款为明代董其昌跋文真迹,此图山水笔墨风格与倪瓒不类,作伪者刮去画心右上的,原作者落款真迹,使本为跋文的倪瓒手迹替换成原作者真迹,现藏上海博物馆
《吴淞春水图》画心右上的原作者落款处留有刮去痕迹(红圈处)据倪瓒款文诗句内容推测,原作者可能为元代张中
元代鲜于枢《行书醉时歌等唐人诗十二首》(款)(局部)行书正文与鲜于枢风格不类,册页最后名款和钤印皆为后添(详见下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册末尾名款”枢“与二方钤印”鲜“(细朱文)、”伯几印章“(白文)皆为后添,此册行书正文后还接有一纸,原作者题下款识及钤印,后被”减“去裁掉,并“添”鲜于枢名款及印章(红圈处),“添”、“减”和“改”这三种方法都是属于改天换面的手段。
北宋米芾《拜中岳命诗》此卷后有元代倪瓒款跋文,为后人临写后,“拆”去真迹,“配”以此临本接裱(红圈处),而米芾此诗帖本身为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拜中岳命诗》卷末的倪瓒款跋文临写本,此跋“用笔滞钝,但形式还象倪书”(徐邦达语),非倪瓒原迹,作伪者“拆”下倪瓒跋文真迹后,或往别处“添”真跋“配”伪作
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全景气韵不全,现存画心遭多处裁割,四边山石林木残缺明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管道昇《秋深帖》(款)此帖为管道昇丈夫赵孟頫代笔而成,末尾名款留有更改痕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深帖》末尾更改的名款痕迹,原书“孟頫”,后原地改写“道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