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的清代皇家玉器,养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玉器渊远流长,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玉器始终与传统文化一起砥砺前行,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开始了对中国近三百年的封建统治。
清朝初期,清帝国统治者对玉器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无论是清世祖顺治还是清圣祖康熙,对艺术品的追求均比较淡然。
随着政治局面的逐渐稳定,国民经济也开始逐步好转,清朝皇帝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开始增加,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因宫中所需用度急增,康熙皇帝下旨扩大了清宫“造办处”的规模。
清代的宫廷玉器
正是在此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为喜爱玉石,他给自己的十七个儿子起名也统统都用“玉”字旁。由于乾隆对玉的热爱,导致了乾隆年间玉器生产的空前蓬勃,甚至促生出了中国玉器史上大名鼎鼎的工艺标准——乾隆工。
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中馆藏玉器三万余件,其中一半都是乾隆年间制作生产的。
不仅如此,乾隆除了对当代玉器热情高涨之外,对古代玉器收藏更是情有独钟。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乾隆时期的官员纷纷投其所好,不惜重金四处搜罗传世古玉,然后呈贡给皇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我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看到的清宫藏玉,绝大多数都是乾隆一朝的“丰硕成果”。
清代宫廷治玉的鼎盛时期出现在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1760年~1795年)这35年间,当时以宫廷玉器为龙头,带动了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玉器制作的长足发展,中国玉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繁荣局面。
究其原因
既有历史的偶然因素也是时代的必然结果
首先,有清一朝发展至乾隆时期,历经了顺、康、雍三朝不断的积累,正值清帝国综合国力达到顶峰之际,因此江山稳固、国库充盈的乾隆一朝堪称风调雨顺的太平盛世,客观上造就了促进玉器生产的时代背景。
最后,由于乾隆皇帝对玉器收藏的热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堪称绝无仅有般的强大。而正因为乾隆对玉石无与伦比的狂热和推崇,大大促进了朝隆时期玉器生产的蓬勃发展。
但是,孔子曰:过犹不及。由于乾隆对玉器和其他艺术品的过度追求,从一方面来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但从另一方面看,也给当时的人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但。
嘉庆四年(1799年),随着乾隆帝驾崩,“知父莫若子”的嘉庆皇帝开始亲政,立刻下旨停止了耗资巨大的新彊和田玉料进贡,以后直到清朝覆亡,新疆和田玉的进贡再也没有恢复。
而清代宫廷的治玉高峰也随之戛然而止,从此迅速转入低谷,虽然嘉庆一朝有也少量的玉器精品产生,但数量和质量上却无法同乾隆时期相提并论。
直到几十年后的清代中晚期,随着咸丰皇帝的妃嫔、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当政,翡翠制品开始风靡皇宫。
慈禧作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对翡翠有着莫大的兴趣,如果说乾隆皇帝是实至名归的“玉痴皇帝”,那么慈禧太后就堪称名符其实的“翡翠狂人”。
由于翡翠受到慈禧太后无比的珍爱和推崇,清宫造办处的玉作也开始重焕生机,各种精致无比、美不胜收的翡翠制品陆续出炉,相继呈现于清宫大内之中。
以上就是清代宫廷玉器的历史沿革,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清一朝的宫廷风尚与价值取向,也可以理解为玉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佐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