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这14个鉴别瓷器底足的方法,从此购买瓷器“不求人”!
在瓷器收藏的圈子里,大家都知道,鉴定瓷器,主要是从神韵、器型、釉面,还有表面纹饰的画工,发色来判别的,当然还有款识和底足,都能做为辨别瓷器的依据,并且,这里面,底足在瓷器的辨别方面,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辨别真伪和断代方面,底足更是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那么,底足到底该怎么看,今天墨轩就跟大家来聊一下。
一、火石红
火石红,是一种里面有锈黑点的一种颜色,用肉眼观察,会有油润感,非常自然,不发干,很润泽,在放大镜下面,能看到有光泽,并且非常耀眼。
二、修胎刀痕
瓷器在制作的过程中,底足有的时候是需要修的,也就是把谓的修胎,古时候修胎一般会有伤害较小的竹刀,而现代多用锯条,所以,这两点不同,成为了足底的又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用竹刀修理过后,会呈现细丝状的刀痕,而用锯条修胎,则是距离在2mm左右的粗线条,很明显能看得出来。
三、露胎胎骨
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些瓷器的底足,会有露胎的情况,观察露胎的磨损情况,也是可以辨别瓷器的真伪的,一般真品的磨损是自然平滑的,而赝品虽然也平滑,但是不自然,能够看出人工干预的痕迹,而真品的露胎部分一般都会比较干燥,而赝品则比较湿滑细腻。
四、粘砂现象
粘砂现象也是辨别瓷器的一个标准,明之前的瓷器一般粘砂现象程度比较严重,而清朝的瓷器也有少量的粘砂现象,而赝品却很少有,就算有少数赝品有粘砂现象,也会显得比较润滑,不够干燥。
五、底足做法
在不同的时代,瓷器的底足做法都不一样,一般南宋瓷器底足都是圆圈纹,元朝瓷器是带有鸡心点的圆圈纹,明朝就是放射性的跳刀痕,等等,都是给瓷器断代的最好的依据。
六、足底观察
真品的底足,自然大气,有年代感,并且没有泥土,而赝品,一般会有一种无法去除的物质,是做旧的时候,残留下的一些人为物质。
七、内折角
内折角,一般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前的瓷器当中,因为在上釉的时候,会有上多了的情况,然后,底足与瓷器壁之间,就会有积釉的情况,烧制出来后,这些积釉就会呈现出虾青色,而赝品,一般积釉都是淡绿色,并且比较宽厚。
八、胎骨质地
底足胎骨的质地,一般以明洪武之前和之后为一个区分,一般情况下,洪武以前的瓷器,胎骨大都比较粗大,胎色呈灰白色,而永乐之后的瓷器胎骨都会比较细腻一些,细白一些,生动自然,不突兀,不生硬。
九、胎骨外观
因为现地赝品瓷器与古时候的瓷器所用的胎土不一样,所以,从胎的质地,密度,声音,都能看出区别,比如,古时候的胎质比较自然,有色泽,沾老气,而现在的胎土,一般都是使用机械淘泥,所以,会有明显的快速陈腐的表现。
十、刻字
古代的瓷器,一般情况下,只有日用瓷器,才会有刻字的现象,其它的瓷器不会刻字,所以,从刻字情况来看,也可以判断瓷器的年代。
十一、削足方式
削足是给瓷器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在明代中期的时候,瓷器的底足都会削足的痕迹,而到了清代,除了劣制品之外,削足之后,都会用布或者濡笔等,对削足之处做为修整,所以,清朝的瓷器底足看上去,都非常的润美,就算是清仿明的瓷器,底足方面,也会没有削足的痕迹,所以,在辨别瓷器的时候,看一看修足情况,也是一个断代的有力证据。
十二、护胎釉
护胎釉,是为了保护素胎的时候,施的一层釉,这层釉中通常会有芝麻色的植物灰,所以,乾隆时期的护胎釉一般都是闪闪发亮,呈现出芝麻色,而现在的赝品,则没有芝麻色的护胎釉。
十三、胎土痕迹
真品的胎土,一般都含有砂料,因为古时候对于胎土的净化没有现在那么完美,内部也会有因手工拉坯而造成的大小不一,有深有浅的拉坯纹,而现在赝品,都是大多都是使用机器,所以不会有拉坯纹。
十四、胎釉的连续性
很多瓷器都不是施以全釉,所以,瓷器上就会有胎釉的连接处,在这个连接处,如果干燥,与釉呈一体状,则为真品,而赝品,一般露胎的地方,略显湿滑,连贯性不好,不呈一体。
以上的十四点,就是看底足,从底足的蛛丝马迹,看出瓷器的真伪,判断瓷器的年代,当然,从底足上我们能够看出更多的东西,但是由于篇幅的关系,暂时介绍到这里,后期墨轩会整理一篇比较全面的,关于瓷器鉴定方面的理论知识,供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