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明清纹饰解读
一、 清代瓷器上的仕女纹
清代瓷器上的仕女图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这些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积淀,再现了当时女子美丽、端淑、勤劳、智慧的形象,还折射出清代女性的生活状态、艺术品位与精神追求……这些瓷画仕女图,传达出不同境遇下女子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深闺独处
清代,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普通人家女子,在父权、夫权与族权等约束下,其生活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如不许进香礼佛、不许到茶馆听书、不许去戏园看戏等等。可以说,独处深闺是当时多数女子的主要生活方式,瓷器上也常常见有此类题材的画面。
清雍正 粉彩仕女图 首都博物馆藏
“妇学而至清代,可谓盛极一时,才媛淑女,骈萼连珠,自古妇女作家之众,无有逾于此时者矣。”清代瓷画上的读书仕女图也是屡见不鲜,说明读书作画确实是当时深居内宅闺阁名媛的主要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最佳的消遣活动内容。
清道光 粉彩拜月祈福图碗局部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这件清道光粉彩碗,碗外壁蓝地轧道开光内绘粉彩仕女拜月祈福图。画面绘制精细:在洞石玲珑、松竹掩映的庭院中,设有香几与香炉,一仕女双手合于胸前,在两名侍女的陪同下,躬身施拜。画面生动,真实传递出当时女子拜月祈福时的诚挚情感。
清道光 粉彩络丝图笔筒 北京艺术博物馆
女红是清代女性必修的日常家务劳动内容,也是生活的技能与品行贤淑的衡量标准之一。如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这件清代道光粉彩笔筒上的络丝图:简陋的室内有一名女子右手拿丝篗,正坐在一架络车前娴熟地操作。空白处书写“络系”二字,点明了画面主题。图像为实场描绘,因此具有珍贵的资料研究价值。
清道光 粉彩织布图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这件清代道光粉彩碗上的织布图:宽敞明亮的室内,摆放着一架高大的织机。一蓝衣女子右手拿梭,正坐在织机前愉悦地织造。窗外的红衣女子与绿衣女子正在观看。画面写实,是当时民间手工织造场景的真实记录。
课子育儿
清代,繁衍子嗣是女性无可替代的“重任”,育儿成长也是她们的家庭职责。因此,清代瓷器上非常流行仕女婴戏的题材与内容。
清康熙 五彩仕女婴戏图盘 上海博物馆藏
这些画面以母亲与孩童为核心,其中童子戏莲、赏莲图寄予了人们对多子多福、连生贵子的期待。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这件清代康熙五彩盘上的仕女婴戏图:一位手持羽扇、端坐玲珑石上的母亲,正扭头注视着一手持荷花奔跑而来的孩童。孩童胸佩金锁片,衣饰华丽,表情活泼。母亲装束高贵,面带微笑,慈爱静雅。孩童手举莲花,寓意“连生贵子”。
清康熙 青花仕女婴戏图盘 故宫博物院
清代人们大多是通过读书识字、高中状元、进入仕途而改变命运的。受此儒家思想影响,瓷器上出现了许多寄托愿望的象征性装饰符号与图像。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清代康熙青花盘上的仕女婴戏图:在高墙围护、洞石玲珑、亭阁错落、桂花盛开的庭院里,一位母亲手擎桂枝,侧身回望着三个争夺官帽的孩童,寓意“折桂加官”、“夺冠登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婴戏图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求学入仕也是清代人们心中的普遍愿望。许多家庭中的母亲,都将儿子能够读书中举、踏入仕途、发扬门楣、光宗耀祖作为最大愿望,并为此承担起督子课读的重担。且由于当时妇学的兴盛,使得清代闺阁多才女,名媛辈出,无论蕉园七子、荔乡九女、吴中十子,还是随园女弟子等,既通晓经史、辞赋与文章,又能挥书作画,女作家人数也为历朝之冠。
清乾隆 珐琅彩课子图碟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清代瓷器上流行的仕女婴戏题材中便有很多这方面的图像。如现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清代乾隆红地珐琅彩碟上的课子习书图:窗外翠竹横斜,室内典雅舒适,一位娴淑端庄的母亲端坐于椅子上,正向依偎在身旁的孩童指导书上的内容。室内陈设讲究,墙上挂着名人山水画,案上摆放着青铜器等古董,衬托出官宦世家的富贵之气,也象征着母亲的学识与修养。
实际上,清代瓷器上的仕女图内容十分丰富多彩,这些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积淀,再现了当时女子美丽、端淑、勤劳、智慧的形象,还折射出清代女性的生活状态、艺术品位与精神追求,因此具有一定的证史、补史的资料作用与价值。
二、 明清瓷器上的三国故事纹
以人物的形象在陶瓷器上作装饰,大致可分为传说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文学故事人物、生活场景人物、佛教人物等。明清瓷器上的三国故事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赵云、乱世佳人二乔等。
清晚期 青花三国演义之辕门射戟人物故事图瓶 高 43.7cm
清康熙 青花三国演义人物故事图罐 高 20.2cm
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是陶瓷艺术中常见的题材,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家归晋都有涉及。其中以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刺杀董卓、三顾茅庐、大宴铜雀台、凤仪亭、空城计、火烧赤壁、大闹长坂桥、七擒孟获等为多。这些题材大多描绘了一些历史上的故事场景,记载了重要的人物活动和重大的战争场面,寄托了普通人民群众对英勇奋战、仗义豪爽的精神品质的推崇和敬重,表达了人们惩恶除奸、扶弱扬善的愿望。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凤仪亭人物故事图盘 直径 27.5cm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凤仪亭人物故事图筒瓶 高 44.7cm
吕布和貂蝉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施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讲述在王允的安排下,貂蝉巧妙周旋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终于令两人反目成仇的故事。这只明崇祯青花筒瓶描绘的正是凤仪亭的故事。画面中貂蝉亭亭而立,吕布站立左侧,头戴小冠,身穿铠甲,显得威风凛凛。最右侧为董卓,面部皱纹堆积,一手扶须,神色震怒。吕董两人的矛盾由此激化。
清道光 粉彩三国演义之空城计人物故事图花口盘 直径 24.8cm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人马乱纷纷。”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讲的是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这只花口盘,画面是城门大开,诸葛亮在城头镇定自若地抚琴,城下司马懿策马迟疑不前,惟恐中了诸葛亮的埋伏。
清康熙 五彩三国演义之孟德献刀人物故事图盘 直径 23.5cm
三国中的诗词名句、人物话语也会出现在瓷器上,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这些诗词表达了对道义、亲情、友情、爱情等的认识,引起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 瓷器吉祥图案图谱
吉祥图案:吉谓善、利;祥本指吉凶的征兆。二字合用有幸福、吉利的意思,战国时期开始,吉祥这个词日渐普遍。至唐,成玄英解释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此后,吉祥一词便成为福寿吉庆、诸事顺利的祝语,追求吉祥、「好彩头」的观念便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
辈辈封侯
吉祥如意
百事如意 | 柏树、柿子、如意
事事如意 | 柿子、如意
吉祥如意 | 大象、童子手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