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将迎来“井喷”,艺术品投资迎来新机遇!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艺术品市场也是如此。一份关于新肺炎疫情对中国艺术品行业影响的报告显示,近五成专家学者认为,新肺炎疫情将导致上半年市场同比减少。30-50%。
调查显示,36.6%的受访者认为这场疫情对艺术界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知道,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专家分析,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将出现明显反弹。传统文化产业和艺术品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更广的维度迎来新一轮繁荣。
同时,艺术品收藏家的数量每年都略有增加。有人开始关注艺术品资产的配置,这也是世界的潮流。据相关研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三大板块分别是瓷杂、油画与当代艺术、中国书画。对于2020年艺术品市场的走势,很多专家认为,艺术品市场将呈现出与2003年“非典”过后的“井喷”相似的增长态势。
虽然在短时间内,这种流行病可能会对艺术品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艺术需求上升与市场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品市场将迎来自己的“春天”同时,经历了这场流行病的洗礼。
在艺术品市场上,很多不规范、无规模的公司或机构可能无法生存,但好的、值得信赖的权威企业仍将屹立市场。对于大多数艺术品客户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房地产市场降温,股市难有起色,银行有资金,也面临通胀风险。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艺术品投资以其风险小、升值快、风格高的特点,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最受欢迎的投资对冲工具。
疫情带来的拍卖发展机遇
以精致和推广频率著称的上海嘉禾,共有68024名围观者,983名竞拍者,募集资金37.6万元。
参与范围广、影响力大的“艺起扛·爱无疆”拍卖会和华辰拍卖会等其他机构将分别拍卖300件艺术品。首场拍卖会共有78件拍品在网上进行了11.8万人次的在线访问,募集善款109.1万元。
由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主办,中国首都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承办的“全国著名书画家抗击疫情慈善拍卖会”开拍即募集资金1061.2万元,创下后疫情时期慈善拍卖的新纪录。
与其他拍卖相比,由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巨头嘉德拍卖主办的“至诚——中国嘉德网络拍卖”拍出168件拍品100%成交,成交总额1574.56万元,位居榜首。
从关注人气和最终成交纪录来看,不仅是“网拍”,不管是“线上”,而且是“线下”,最好的设计套路,仍然属于标准的“精品”与实力雄厚的巨擘“大行”
例如,在上海嘉禾专场中,清光绪年间朝廷供奉、孝钦皇后信任的女历史画家缪嘉惠的《双喜松寿图》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竞拍总数为82次,最终以3.25万元成交。作为张晓刚(微博)2008创作“大家庭”系列的典型作品,《穿海魂衫的男孩1号》的竞争更加激烈,创下了180万的纪录。
至此,202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能够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其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清晰地感受到。
疫情冲击后的中国书画生态
然而,近几年来,市场上对艺术参与者的主动或专业的评价标准大多是积累的。”判断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不应追求名望,而应考虑艺术家作品的学术意蕴,以及其在美术过程中的地位和贡献。”。
文化复兴的大潮并没有被新冠所阻挡。随着这种判断的加深,中国。绘画界的主流美学正在从繁复、丰富多彩、精巧的写实、形式化创作,转向注重意境、文化、人文关怀的写意文人画。文化的回归使传统写意精神得到认可和提倡,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审美思潮。
“写意”不仅仅是一种绘画风格,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笔墨技巧。它是传统文化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思想的寄托,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哲学思想。当大潮落下时,它凸显了一直屹立不倒的礁石。艺术品市场分拆后,一个更健康的来源被揭示出来。
疫情后拍卖市场的潜力
1、后疫情时期,网上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参与拍卖的群体增多,专场拍卖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2、各大拍卖公司因疫情影响停摆的常规春拍繁忙季蕴藏的拍场能量亟待释放。其中5-6月英国哈布斯堡、中国嘉德、保利香港、东京中央、邦瀚斯、苏富比、佳士得等
各大主要拍卖公司相继推出了包括拍卖计划在内的实施方案。整体拍卖行将期待新的成交纪录,以平衡特殊时期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平衡。
3、随着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减量增值”的走势越来越大,特殊的投资需求也越来越大。控制着优质收藏资源的人,会及时释放自己的藏品,赢得新的收藏利益;而受疫情影响而隐居的艺术品投资者,也会寻求释放投资需求的机会。
4、为适应疫情好转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在疫病期积累了才华的艺术家急需投入市场,实现生产与需求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