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观展系列:上海文物商店 片玉玄勾(2)
花了不少时间整理,有些图片依然不尽人意,还是要吐槽展期太短,来不及补拍。这些小精品,再次亮相不知猴年马月,只能尽力而为,为自己,为大家留下些资料。基本不是古玉爱好者,看这些龙勾也会是一种美的享受吧。
发了第一部分之后,收到不少朋友私信,或请求转载。当然没问题,资料共享公开本应为互联网之本意,虽然这个想法,现在显得有些老土,有些螳臂拦车。
最近忙着在做九月份的上海古玉展的策展筹备,千头万绪。整理整理图片觉得很放松,博方家一晒。
明

虽然是常说的龙首,却是不常见的形制;勾身的形制纹饰,别出心裁。

拓片的诗文看得比较清晰,勾钮也用了心思。

碧玉双龙首,似乎有元风。

阔板的勾身,古朴威严。

背部别有洞天

一组小可爱,玉质在明代来说已是难得。第二件标号11,应该是《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24;第四件标号13,《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30。

应该是石性重的料子,但经巧妙运用,别具一格。第一件标号15,《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29;第二件标号16,《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30

五色斑斓

脱胎状态下的古玉,玲珑剔透。
清

玉质一流,工艺相对程式化。有些辨不清是否《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35?

想起一个成语:买椟还珠,这件二者皆可宝。

带一些油烟皮在面部,更具古意。

重口味,应该是提油了,但表层俏色似乎为原皮。

这种鸡骨白的料子,或原料或后期火劫,依稀带朱砂沁。

无与伦比的珍惜、修补和匠心。

有称水银沁,盘出黑色点墨如漆。

这一橱窗,看来是以色取胜了,利用料子的分色巧雕,实在精彩。

玉质对比

墨分五彩,沁色能分万彩。

下一橱窗,各种勾首和勾身装饰,此件鹅首。

马首,和元明颇不一样,多了娴静。

螳螂首,玉质白皙,不容易清晰,外廓颇有不同。

马上封侯,常见题材,不常见的做工。

两头俏色

猴比较立体

凤首,造型流畅写意。第一件标号07,《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41。

勾尾很有特点

猴子的动态,极尽工巧。

喜欢这淡淡的金色

鹭鸶鸟装饰勾身,难得一见。

勾身纹饰别有洞天

这种仿古的勾尾和勾身乳钉纹,早出战汉。

玉质一流,纹饰首次见到。

勾身异形如此,实在难得。灵芝纹展出若干件,根据沁色,应为《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45。

堪称鬼斧神工

松鼠葡萄,还俏色了后部这块糖。

此橱窗未排序,应为展示各种尺寸和形态。

放在现代,白度细度依然吊打。


一组袖珍型,大小可对比标号牌。标准和超大尺寸好找,迷你型的不常见。





一组异形结束本节橱窗

此节有清代仿古意味,这个流线型非常现代。


勾尾勾钮别出心裁



IMG_1757.jpg

勾身纹饰为勾连云纹,战汉常用,仿古精彩。

造型特立独行,罕见。

对纹饰的要求达到一个高度

拓片为证,细节出彩。

仿古,利用了糖色和皮色。

造型能力一流

勾身勾尾卷云状,似为墨床。《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40。

一件比一件精彩,皮色脱胎令人心生怜爱。

异军突起,巧用石皮,眼前一亮。

误以为《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44,勾身装饰类似,但那件是螳螂兽,这件却是龙首。

又一件出廓,谷纹。

想形容玉质,已经词穷。古玉的精彩之处,在于材料,更在于盘玩脱胎。《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36

皮色无与伦比

这件和镇馆橱柜中的,宋代蝉纹带钩如出一辙。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