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观展系列:上海文物商店 片玉玄勾(3)
写在前面
因为图片比较多,所以分了三次。但分段叙述不仅要克服惰性,还要面对记忆的模糊。譬如当时以为记住了材质和特征,隔了这一段忘了一干二净。当时拍摄的名牌不够清晰,未能及时查看,留下遗憾了。
本想发邮件,去询问策展的上海文物商店,想了想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再去打扰别人,考验他人的耐心,实非本意。读者诸君如发现有错漏,尤其是专业人员,还请见谅,如能不吝指正,感激不尽。可随意私信我,或私下联系。
片玉玄勾 的图片,本期发完,也算了填一坑。第一篇写完后,朋友们来要图片,赶上策划上海古玉展设计广告最忙最焦虑的时候,多有不周,还请见谅。现在基本都在文中了,也是松了一口气,不负友朋。谢谢各位关注!
3. 材质
本节橱窗应该是展示材质,料器、玛瑙、翡翠、其余材质不一而足。

橱窗品名标的是料器,起初不敢相信,可以做到这样的纹饰。还请教了现场的讲解人员,说确实是,放大镜下就比较明显,气泡特征凸出。和旁边标号2的一件玛瑙,特意放在一起对比呈现给观众,展陈确实很用心。

这一件才是玛瑙,不过来回仔细看了几遍,肉眼确实很难分辨。如果以图比较的话,大概前者稍显透一些。公藏没有上手的机会,更别说用放大镜,遗憾。

珍贵材质,罕见。

这种应该算冰糖玛瑙?皮色也有原皮和烤皮两说。

种沁一流,巧色颇具匠心。

传统的翠色,这一团汪绿,娇嫩欲滴。

忘了是否红翡,橱窗品名图模糊不清,只能暂定存疑。

看多了工巧,突然出现极简,眼前一亮,拙朴取胜。

非常别致的一件,造型别出心裁。

黄玉吧?型有前朝遗风。

小可爱,沁色脱胎的感觉。

有仿古的味道,体型小,气象大。
4.嬗变
下一橱窗,用同样两种题材,比较元、明、清三朝的时代差异,令人一目了然。

子母龙和马上封侯,两种造型的时代演变。

从奔放到程式

元 粗放,气象恣肆。


明 收敛,工艺特征明显。

清 玉质工艺无可挑剔

马上封侯演变有同样特点

元 写实

明 粗略

清 程式

宋 凤首,这一组是历代凤首龙首的纵向比较。

元

明

清


羊首的明清对比

5. 周边

这种玛瑙的棱环,望之生凉,种色具美。

无可比拟的早期简约,器形、沁色、盘变,前人的审美,并不过时。

还是升坑的灰皮,体会造型的力度。

原来是双面工,螭虎交龙。

美到窒息

各个角度,都不失型美。

蹲龙钮,皇家御用。

一拓一钤,资料也极为用心。

耳杯常见,这种质料的不多。

双螭,时代特征明显。


双欢吧?标号10的记不清勾首了,应为同类。
6. 同类
带钩的一些同类用具,带板、带穿等。基本在薛贵笙先生书中均有著录。不过可以在橱窗中立体地看到,感谢策展方上海文物商店。

带板,唐代兽纹,中古气息,《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66。


金,秋山题材,留皮巧色,气息浓郁,《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98。


这种带环,古眼,环小,元,《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203。


元 玉质叹服,题材时代气息,《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71


桃形,镂空,云鹤,明代,《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95。


明 群鹿,这种镂空和雕刻,相当繁复,拉斯特征明显。《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86


童子瑞草,钮桃形,造型别致,独此一见。《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35


明,铊尾,缠枝龙纹,《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96。


这种带扣,后期演化,工巧,也展出了好几件,精彩。

清 龙首,素身,然棱角弧度绝不输雕刻件。《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57

清 双龙云纹,发长,花叶尾,《中国玉器赏鉴》著录第159

7. 镇馆 2
最后以一组中央展柜的几件镇馆

宋 凤首兽纹,鬼斧神工。

元 龙首凤纹,也是独此一见。

明 龙首螭云纹

明 龙首云纹

明 凤首兽面纹

极致的展现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