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韘——扳指的前身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3-12-08
导读: 扳指,自清代起便成为男性普遍流行的装饰性饰物,作为男性身份、财富与审美的象征,沿用至今。 说起扳指,你应该不会陌生。可是,你了解韘(sh)吗?而它正是扳指的前身! 图:翠镶金里扳指图源:www.dpm.org.cn 究其起源,当今主要作为装饰物的扳指曾是一种
扳指,自清代起便成为男性普遍流行的装饰性饰物,作为男性身份、财富与审美的象征,沿用至今。说起扳指,你应该不会陌生。可是,你了解韘(shè)吗?而它正是扳指的前身!
图片
图:翠镶金里扳指 图源:www.dpm.org.cn
究其起源,当今主要作为装饰物的扳指曾是一种纯粹的实用器——韘。东汉许慎著《说文》曰:“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韘是开弓时套在右手拇指上,起保护手指作用的一种钩弦辅助用具。韘通常用硬木、象骨等材料制作,贵者用玉。为了舒适和防滑,韘内有时还衬一层皮垫。
图片
图:白玉扳指及套 图源:www.dpm.org.cntn
 

图片
图:碧玉刻诗扳指 图源:www.dpm.org.cn

 

 

商晚期至西周时期,实用器。韘体有所谓的“舌形斜坡”,与底部边缘不在一个平面上,韘体左右对称,无突出的钮。因骨韘、玉韘都较光滑,戴在拇指上易滑落,需要用细绳缚于手腕,韘上有穿绳用的小孔,更证明此时韘用作实用器。目前所知最早的玉韘出土于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中,玉韘上有两个穿孔,供绳贯穿系结固定,兽目上方有一条横向浅槽,应是长期钩弦留下的使用痕迹。故此时韘为纯粹的实用器。

图片

图片
图: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韘(晚商) 图源:自摄

东周至战国中晚期,由实用器向装饰品转化。东周时期,起钩弦作用的横向凹槽被突起于器身一侧的钮来代替。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东周时期发展出了食指用韘,突出的钮左右位置的不同说明还分出了左右手形制。也有学者认为此时韘仍戴于拇指,突出的钮是为了降低撒放时护具对弓弦的影响,增加命中率。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玉韘的造型特点是,原紧贴拇指肚的高侧,由近垂直而变为平缓的舌状斜坡,韘的高度变矮。其整体造型已不适于钩弦,舌形斜坡表面更未见使用磨痕,可推测韘已由实用器向装饰品转化。
图片
图:云纹韘(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图源:www.chnmuseum.cn

图片
图:谷纹韘(战国) 图源:自摄

两汉时期,玉韘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的韘形佩。其形状已变为扁平状,只是仍有内凹,韘体和两翼开始出现纹饰。原因大抵如下:一是战国时期发明了弩,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弓的使用频率降低,韘的实用性随之减退。二是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直到明晚期,射箭仍是文职文员考核的一项,是中国文人士大夫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艺,故把佩戴韘形佩作为一种符号。
 

图片
图:龙凤纹韘形佩(东汉) 图源:自摄


图:龙凤纹韘形佩(东汉) 图源:自摄

尽管汉及之后墓葬中不见有韘,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韘的使用。惯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将士以及尚武者仍是必备之物,只是大多不用珍贵材料制作,不为一般人所特别关注。
玉韘在清代演变成了扳指,并因乾隆皇帝对玉扳指的特别关注,而成为时尚之饰。究其原因,大体有三:
1.满族属于草原游牧民族,清太祖曾要求满族子弟自幼要到所属旗下的弓箭房熟悉演练拉弓放箭,满族入主中原后,依然每年秋狝冬狩,以示不忘祖,扳指体现了草原民族勇敢的精神;
2.乾隆赋予了扳指以新的警示意义,戒奢崇俭;
3.新疆地区在乾隆时正式重新纳入行政管辖,用来自新疆的玉料制作扳指,成了浓缩这些复杂情感、意蕴的绝佳载体。

二、作用与样式
扳指一开始是作为一种射箭的工具,戴在大拇指上,小伙伴们在电视古装剧里应该都见过,只是从没见过它作为射箭的形态。在扳指的正下方还有着一个槽,就是那个孔洞,专门作为用来扣住弓弦,为了方便拉弓射箭,最大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在放箭的时候,急速回抽的弓弦会擦伤拇指手上,是借此来保护手指并且可以减少手指的运动量。
而为什么会有穿孔呢?因为不管这东西是骨制韘还是玉制韘,戴在手上的时候一般都会容易脱落下来,因此人们为了方便就想出了办法在使用的时候,用一根绳子穿过小孔,然后再系在手腕上。
同时射箭是作为冷兵器时代当时的一种特别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而被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这功能跟扳机相类似,故又被称作为“机”。说到此,已经明确地说明了韘最早开始的功能以及用法,最早时候发现的韘跟扳指相似的用品是出土于妇好墓。
几千年来,流传下来扳指的形制,曾经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样式。其中最为主要的,要数汉族的坡形扳指跟满族的桶形扳指。相对来说,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常见的都是直筒形的扳指,而作为我们汉族的坡形扳指,反倒是比较少见了。
传统的汉族扳指是倾斜的斜坡形态,从侧面看上去像是一个梯形一样,则是两边不相等的高低。而在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都是那种直筒形的圆柱体。坡形的扳指出现得较早,最早的时期那会还有弦槽,不过后来被取消了。汉族的坡形扳指几乎一直用到了明代,后来的满清朝就改成了筒形扳指。
三、争论不休的源头
驼鹿……角长大,色如象牙,以制射,盛暑无秽气,然黑章环绕,匀而不晕者,截数角不得其一,值数万钱。——《黑龙江外纪》
仿清代军事用扳指,黑章环绕
桶形扳指 ,大部分是用驼鹿角或者角盘骨打造,其中驼鹿又被叫做“犴大罕”,多用作战场上使用,因被应用于军事,现今俗称又被叫做武扳指。扳指中间部分带有一条完整的圈髓腔孔最为好用,因为用得久了髓腔长期被手中的汗液所沁黑,又被称作黑璋,而黑璋环绕是名品。
到了后来,有关于扳指究竟如何使用的话题,也是越发的让人们争论不休。其中有一部分的人们认为,扳指是用来保护手握弓箭时,那一只手的拇指(是指托箭的时候手上的拇指,不是拉弦的那只手的拇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身学着模拟一下,感受一下)。在搭弓射箭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右手上掌控弦,左手上托持住弓,因此扳指照常来讲是要戴在左手的拇指上,用扳指借力来托住箭。
也有人提出:“亲身试验过的就知道,拉箭再放箭飞出去的时候,那速度快得像子弹一样,虽然只是柔软的箭翎以及光滑箭杆,但是只要再加上速度,够快就可以极奇容易擦伤皮肉!” (例如有学过吉他的小伙伴嘛?吉他上的琴弦一般来讲只要不是练习琴,大多琴弦都是崩得很紧的,尤其是在演奏过程中扫弦的时候,太过用力就可能崩断,一崩断的琴弦就会迅速反抽,弹吉他的都知道坐着的时候离脸部较近,就会产生有一部分的可能性割伤脸部,所以要相当的注意安全。)
但是,在从古至今到现在的考古中发现,凡是射箭护具,大部分都是单单用来保护拉弦那只手的,而不是托箭的那只手。如果假设成立,箭支会伤害到托箭的手指,不可能几千年来都没有人发现过,而且根据在实战中的表现来看,也不会擦伤手指。
四、辨析解答
其一:搭箭点一般会高出箭点,在射箭的一瞬间,弓体伸展,弓弦推动箭支,在弦上提供了巨大的力量推动箭支前进。这时的力量大概是向前以及向上的,但不是向下的,箭在弦发之后,箭跟持弓的手之间没有压力而不会产生擦伤的情况。只有箭在向下,箭支压迫到持弓的手才会有相对运动,产生压力,造成擦伤。
其二:压强方面,古代战弓的力量大概是七十公斤左右或者两百磅所受到的重力,这样的力量作用到弦上,压强无疑巨大的。在巨大的压强面前,皮肤更容易被割伤,而且是力量越大,压强越大,力与力之间的作用性是相互的,即使只有直径一厘米的手提袋,假如重五十斤,就算整个手同时也依然很割手,何况是在5.1毫米的箭弦前。现在射击俱乐部上一般的射箭爱好者所用的弓箭都在四十磅左右上下,新手刚刚练习的时候没有老茧,射出十发左右,指腹就差不多会出现淤血,甚至有的人连三发都支撑不了。
最后:正确的搭箭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在平射的时候,让搭箭点跟出箭点看齐在同一水平上。在需要射出远程或者近程的时候,保持在这状态上,依靠放低或者抬高前手来控制。
还有一定不能移动后手,动的是前手。后手是作为拉弦的那只手是有一个固定点的,要作为瞄准的基准点。箭支与拉弦的手之间位置是固定的,而新手在缺乏经验的时候,又想射出远程距离就抬高箭支,导致前高后低,这样是最容易发生所谓的擦伤持弓的手。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