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辽南画派创始人杜平山水画赏析
杜平,又名杜稍多,1956 年生于辽南,他是唐代诗人杜甫后裔,中国当代大儒、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著名美术教育家,更是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山水画艺术巨匠。他创立了“辽南画派”,成为公认的“辽南山水画第一人”,在收藏界和书画界有“中华金笔”“杜家山水”之美誉,曾获得“世界文化大使”“世界和平金奖”“画坛领袖”“书画泰斗”等殊荣。
杜平的艺术履历辉煌而多彩。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同时担任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中国民族画院院士、中华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四川西部画院特邀画家、中国艺术促进会艺术顾问、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等重要职务。
杜平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且极具魅力,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他九岁习画,对传统山水情有独钟,虽无缘专业院校,亦无师承传授,但他先后学习于鲁迅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亲聆何海霞、王朝瑞、季观之、孙恩同、宋雨桂等山水大家的指导,融汇诸家之长。在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的经历让他得以饱览历代名家真迹,尤其是范宽和石涛的山水令他痴迷不已,几十年间反复临摹,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在创作过程中,杜平注重吸收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山水画创作经典技法,在继承前人取势和笔意的基础上,结合草书手法,着重强调对墨色的运用。他擅长巧用浓淡枯湿,用水去丰富墨法,往往一笔画到底,从润含春雨的湿笔到干裂秋风的枯笔,讲究浓淡、干湿、苍润的变化,使墨色富有层次。其用笔洒脱自如,线条起伏连转,铁画银钩;风格千姿百态,出神入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山水形式。
同时,他以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由雨点皴和麻点皴凝聚提炼出“抓挠皴”技法,将山石的苍劲厚重、峰峦的巍峨雄浑表现得气势昂扬、天地苍茫。他深入挖掘本真的自我,找准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追求时尚,贴近当代审美取向,用当代眼光研究自然界,做到笔墨随时代;师古学习传统的技法、境界和意境,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发展,从而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境界。
杜平的山水国画作品令人震撼。他下笔胸有成竹,果断有力;用墨意气风发,翰逸神飞。其作品清新、刚健、明朗、壮丽,让人深深感受到自然豪迈的气息,以及由心生发的山水刻画的魅力。他那些既不失传统,又个性鲜明、别开生面的作品,在演绎传统文化诗情画意的同时,又给人以现代气息的审美震撼。他擅长在用墨过程中掌握笔性,体现出山水画的音乐节奏感,注重运笔时的节奏韵律,通过用笔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产生不同墨韵,轻重徐急交替进行,点画长短、粗细、刚柔反差较大,极富变化,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画面上的线条犹如音乐般充满灵动旋律,笔势奇纵,连绵不断,起伏跌宕,汹涌澎湃,有一种强烈的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感,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气势,给人以朴拙遒劲的美感。在其山水画作品中,笔墨以或急或缓的节奏、或聚或散的墨迹、或涩或润的格调,表现着心中的山峦岩石、树木花草,成就着一种特有的气势,烘托出几分古朴的情韵。
画坛评论对杜平的作品不吝赞美之词。有人称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山水的雄浑与壮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资深美术评论家万玲认为:“‘披风皴’写出的山峰,有剑削披风之势,丰富多彩而变化莫测,层次感极其强烈。可谓壁立千仞,却又草木纵生。断崖摩天,自有老辣风骨。”
总之,杜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山水画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的作品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传递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是中国山水画界的一道独特风景和标杆。
杜平山水国画欣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