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古玉的老化特征与鉴定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5-01-15
导读: 古玉鉴定是看其老化特征,老化特征光泽与新玉的区别度大,不同时代之间的古玉表现出的老化特征光泽也成线性规律,即古玉年纪越大光泽越坚挺。所以 古玉的鉴定看其光泽坚挺度是最佳实践。 古玉的老化理论 古玉的包浆 以上两篇文章已经初步提及古玉的包浆和皮
古玉鉴定是看其老化特征,老化特征光泽与新玉的区别度大,不同时代之间的古玉表现出的老化特征光泽也成线性规律,即古玉年纪越大光泽越坚挺。所以古玉的鉴定看其光泽坚挺度是最佳实践。

— 古玉的老化理论
— 古玉的包浆

以上两篇文章已经初步提及古玉的包浆和皮壳
 
 

 

 
▲从出土到展示全过程 (以上图片来源第三方网站)

在鉴定实践中,包浆和皮壳割裂分析既不实际也不科学。鉴定看的是古玉皮壳老化和包浆老化一起表现出来的老化特征,即皮壳和包浆共同作用的老化特征光泽。

1

 
▲皮壳光泽

 
▲生坑包浆光泽

古玉的包浆和皮壳之间并不存在物理意义的接触面。包浆过渡到皮壳可以理解为最外层的皮壳化合包浆物质,所以古玉包浆无法彻底的盘玩干净,因为包浆物质已经成为皮壳的一部分。古玉的包浆和皮壳老化产生的特征光泽表现出存世越久则光泽越坚挺的规律。依据老化特征光泽鉴定真伪最普适的方法论是看玉的极小点反射光,后文简称点光极小点反射光的定义:在视力范围内看一点面积趋近于零的反射光,称之为极小点的反射光。

 
▲这就是点光

2

古玉的不同保存状态用不同的比较对象来鉴别古玉的新老。古玉大致分以下三种状态。一、生坑状态生坑状态的古玉被包浆严严实实的裹住(不论是墓道包浆还是出土加传世的包浆);古玉的包浆是日积月累附着上去并且也在老化。老化的自然规律是结构最稳定最致密的物质残留下来。于此同时古玉的表皮也在老化风化,玉与接触物质发生化学物理反应以及微生物的腐蚀等,在这些极其复杂质变过程中产生了老化皮壳。皮壳和包浆形成了古玉外在表现产生了其独有的老化特征光泽。生坑状态的古玉鉴定看的是皮壳和包浆老化特征光泽,看其点光坚挺程度。

 
▲ 商周熊

 
▲ 明双獾

 
▲ 生坑光泽对比,越老光泽越坚挺

二、熟坑状态      长时间盘玩的古玉其包浆基本被把玩干净而露出皮壳;皮壳是玉老化产生的晶体薄膜。古玉存世时间越久其皮壳也就越致密越厚,老化表现也就越明显。皮壳老化特征也是保存时间越久,其点光越坚挺。

 
▲熟坑宋玉

 
▲熟坑明玉

 
▲熟坑清玉

 
▲宋  明  清三代古玉点光对比

三、半生坑状态       古玉盘玩使包浆松动晕散,那么包浆的光泽不是那么坚挺而皮壳未能显露。依据包浆不均匀的特点,从包浆最薄的部位寻找皮壳老化光泽(内透光)。由于包浆的影响,假如光泽没有实际到代那么坚挺,常规的方法便是以晚清玉器的老化光泽为底线,点光的坚挺程度高于晚清玉器就是老的。如要精确断代,需盘玩古玉至皮壳完全显露便可。

 
▲盘玩一半的汉蝉

 
▲开窗点 皮壳老化光泽显露

3

不难发现,三种状态古玉都是有共性的,即古玉存世越久其点光越坚挺的规律。不同朝代的古玉互为背书佐证,商周的点光一定坚挺过战汉的,战汉的点光一定坚挺过唐宋,依次类推。所以晚清玉器就是鉴定的底线,点光坚挺度超过晚清就是老。

 
▲新玉

 
▲晚清的玉簪

 
▲ 新玉没有点光 即使是晚清玉器点光明显

 
▲作伪古玉

 
▲ 晚清玉簪点光对比

4
       鉴定古玉一看包浆二看皮壳三看对比参照物; 看点光为第一要务加以其他特征为辅助。1、古玉底板要活,色差要自然。2、整体光泽要活,每个部位光泽不一致。3、沁色要活,富有层次感。4、古玉整体要莹润。

 
▲ 沁有层次感
综上所述,看老化特征光泽是判断古玉真伪的最佳实践。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家在收藏中不断的实践和验证,相信眼光也会不断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