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景泰蓝的历史起源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5-01-23
导读: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景泰蓝的历史起源 600多年前,蒙古人的铁蹄踏平了欧亚大陆,中西文化交流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一种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这便是景泰蓝的前称。 但是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极为复杂,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元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景泰蓝的历史起源

600多年前,蒙古人的铁蹄踏平了欧亚大陆,中西文化交流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一种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这便是“景泰蓝”的前称。

但是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极为复杂,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元代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并不多。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 ,有一位皇子,不爱江山美人,一生都在追求这种美,甚至不惜把作坊搬进皇宫,因此这种工艺取得极大发展,很多藏品带有“大明景泰年制”的款识,故而有了“景泰蓝”的称谓。

清三代时期,景泰蓝的制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工艺亦比明朝有极大提高。

清中期后,景泰蓝艺术制作工艺流入民间,景泰蓝开始成为官宦人家彰显富贵的重器,市面上也逐步有老天利、德兴成、洋天利等民间作坊研制珐琅器。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皇宫里的造办处随之消失,宫中能工巧匠四处散落至民间,老天利等民间作坊如虎添翼,一些军阀大鳄也兴办起作坊,使民间的景泰蓝艺术得到喷发式发展,其价值在近年来的收藏中亦被重新认证,这一时期的景泰蓝不仅承继了宫廷艺术的华丽雍贵,保持了造办处严谨的工序,在题材上又与民间文化有了深邃的结合。

这时的景泰蓝无论是樽、瓶、觚、斛,还是盒、碗、盆、冼都精品迭出,可称为“成精”阶段。

景泰蓝的制作步骤

随着景泰蓝收藏市场的火热,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景泰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它制作工艺相当繁复,一件纯正的景泰蓝作品是由纯手工制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一般需经历108道工序,分为选图、描图、掐丝、点蓝、压模等几个步骤。

景泰蓝制作的第一步是制胎

铜胎

用踏蓝纸蒙在铜胎上,一笔笔把图案拓在铜胎上。

第二步就是掐丝

第三步是点蓝

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内。

第四步是烧蓝

珐琅点蓝完成后,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熔化融合,取出待冷却后固着在胎体上,形成绚丽的色釉。

第五步磨光

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景泰蓝的收藏行情

目前景泰蓝收藏价值高,其中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的为代表,最具投资收藏价值,而清代的珐琅器制作规模较大,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也极具收藏价值。

不过,明代至清早期的景泰蓝存量极其稀少,很难在交易市场见到,且价格高昂,因而有“找不着的‘明重器’,惹不起的‘清三代’”的说法。

再加上当今景泰蓝市场鱼龙混杂,毫无收藏和投资价值的“景泰蓝”充斥其间,如何取舍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里给您支一招,收藏景泰蓝,除了首先要认清年代以外,也同时要注意景泰蓝的器型,尽量选择景泰蓝画面上有人物、动物的制品为最好。

精品景泰蓝欣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