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 雕漆(剔红、剔黑、剔彩......)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5-01-17
导读: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木灰、实木、竹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木灰、实木、竹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漆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汉、唐时期。 在陶瓷还没有广泛制作使用之时,雕漆工艺产品,被大量使用。
雕漆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漆雕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元、明时期传入北京。经漆雕艺人们的辛苦钻研,漆雕技艺逐渐完美成熟,漆器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美术品。
“雕漆”是一个广义的名称,其中又分为“剔红” 、“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用单一红色的罩漆制成的雕漆,名为“剔红”;用单一黄色的罩漆制成的雕漆,名为“剔黄”;用单一绿色的罩漆制成的雕漆,名为“剔绿”;用多种色的罩漆(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制成的雕漆,名为 “剔彩”;红层间黑层交错数层,其雕刻断面形成多道红线间黑线,表面或红或黑的雕漆,名为 “剔犀”。
历代雕漆的传承,以“剔红”技艺为主体,其余的“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是“剔红”技艺色彩变化的花样,“剔红”为雕漆的代表。
雕漆工艺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第一、原料必须使用天然大漆。
第二、工艺程序是将“罩漆”髹涂在胎型上,到达一定厚度进行雕刻。
南宋剔彩花鸟纹香盒
宋代剔红如意纹圆盘 - 日本德川美术馆馆藏
宋-元 剔犀如意纹茶入 - 日本京都寺庙茶室旧藏
元代剔红器名匠杨茂与张成,便属西塘一张名片。靖康之变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嘉兴地区渐成漆器制作中心。明代黄成《髹饰录》载:“北宋名匠多在定州,靖康以后,群工南渡,嘉兴髹工遂有取代定州之势。”宋亡后,嘉兴西塘漆器进一步发展,形成“嘉兴派”,代表性人物便是杨茂与张成,都以剔红名满天下。
曹昭《格古要论》称:“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高濂《遵生八笺》称:“元时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又《居易录》记载,两人剔红器为士大夫宝玩,与书画并重。而清代《嘉兴县志》则记载明成祖永乐帝酷爱张成、杨茂剔红器,惜两人已过世,故召张成之子张德刚“面试称旨,授营缮所副”,让其负责皇家果园厂的剔红制作。王世襄先生对此考证说:“故明代永乐时造的剔红绝似元末西塘的制品,款字也仍用针划,字体并不工整而有民间的意趣。
总之,我国漆器发展史之剔红,以元代为一高峰,而西塘是当时制作中心,西塘名匠杨茂、张成是集大成者,名满世界,作品远传日本、琉球,且风格贯穿于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雕漆器中,影响深远。王世襄先生1987年出版《中国古代漆器》,封面图片即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张成造剔红栀子纹盘”。此外,我国和日本的著名博物馆、藏家,所藏剔红器,也都是非杨茂即张成,可谓一时瑜亮,作品虽存世不多,但都属辉映古今的工艺精品。
元代剔红双绶牡丹纹圆盘 - 上海博物馆馆藏
局部放大图
元代剔红如意云头纹漆盒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
元代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 - 上海博物馆馆藏
圆盒面图案
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
元代剔犀剑环纹盘
元代剔犀剑环纹盘
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明代漆器最为发达的、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
明代早期剔犀云头纹六角果盒 -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
明永乐剔红石榴花圆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明永乐剔红梅兰纹圆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明宣德剔红荔枝长方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
明宣德剔红孔雀牡丹纹几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明嘉靖绿地剔红双龙纹圣寿万年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
红漆雕双龙捧宝盆图案
明中期剔红梅花纹漆盒
明中期剔红梅花纹漆盒
明中期剔黑花鸟纹漆盘
明万历剔红龙凤纹圆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底雕龙凤相戏图,龙矫健威猛,凤柔美多姿
明晚期剔红曲水流觞图圆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盘心雕曲水流觞图,图中有名士十人,有的年老,有的年少,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对应
明末剔红夔龙捧寿纹宝座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靠背透雕夔龙捧寿纹
第一,清代漆器是对几千年的漆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漆器制作得到了皇家的重视和提倡,形成了以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并与地方漆器生产并存,共同发展,出现了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制漆艺人为皇家服务,而地方制作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漆器也以进贡的形式进入宫廷,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漆器工艺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清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以宫廷漆器***为突出,大至宫廷典章用品、陈设品,小到生活日用品、文房用品和赏玩用品。目前,尚无经过考古发现的清代漆器问世。人们所见的清代漆器都是传世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
清早期剔红伯乐相马图笔筒 - 上海博物馆馆藏
“卍”字锦纹为地,上雕硕大“福”字,笔道间又刻暗八仙、杂宝、折枝松竹等纹样,寓意吉祥。上下壁环饰“卍
“卍”字锦纹为地,上雕硕大“福”字,笔道间又刻暗八仙、杂宝、折枝松竹等纹样,寓意吉祥
“卍”字锦纹为地
清乾隆剔红枫叶秋虫图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朱漆雕枫叶细密的筋脉作锦地,压雕秋蝉、蝈蝈各一
清乾隆剔红福寿纹炕几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清中期剔红书卷式长方盒 - 上海博物馆馆藏
清中期剔红长春万岁缠枝莲纹铜里盖碗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中期清剔红花卉纹菊瓣式花盆 -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局部放大图
清中期清剔红福寿纹盒 -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局部放大图
清嘉庆绿地剔红十八罗汉笔筒
众罗汉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袈裟的衣纹飘带皆雕刻得栩栩如生
现代 - 五福捧寿大圆盒
龙凤呈祥赏盘
女款牡丹花喜字宽手镯
疏影梅瓶 - 现代 - 满建民制作
玉韵红盘 - 现代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漆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汉、唐时期。 在陶瓷还没有广泛制作使用之时,雕漆工艺产品,被大量使用。
雕漆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漆雕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元、明时期传入北京。经漆雕艺人们的辛苦钻研,漆雕技艺逐渐完美成熟,漆器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美术品。
“雕漆”是一个广义的名称,其中又分为“剔红” 、“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用单一红色的罩漆制成的雕漆,名为“剔红”;用单一黄色的罩漆制成的雕漆,名为“剔黄”;用单一绿色的罩漆制成的雕漆,名为“剔绿”;用多种色的罩漆(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制成的雕漆,名为 “剔彩”;红层间黑层交错数层,其雕刻断面形成多道红线间黑线,表面或红或黑的雕漆,名为 “剔犀”。
历代雕漆的传承,以“剔红”技艺为主体,其余的“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等是“剔红”技艺色彩变化的花样,“剔红”为雕漆的代表。
雕漆工艺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第一、原料必须使用天然大漆。
第二、工艺程序是将“罩漆”髹涂在胎型上,到达一定厚度进行雕刻。
宋代漆雕
宋代的漆器制造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剔红、堆红、戗金、螺钿、填漆、描金、犀皮等等工艺各争所长。剔红、戗金等崭新工艺的繁盛,足以说明宋代的漆器制造是一座高峰。而“剔红”工艺,无疑是宋代漆器对中国做出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使漆器迈向更精湛的艺术境界。宋代漆器工艺发展的最大一个突出成就是雕漆的兴起。据文献记载,唐代已有雕漆,遗憾的是至今并未见到唐代的雕漆实物。宋代雕漆是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雕漆作品。南宋剔彩花鸟纹香盒
宋代剔红如意纹圆盘 - 日本德川美术馆馆藏
宋-元 剔犀如意纹茶入 - 日本京都寺庙茶室旧藏
元代漆雕
元代是剔红具标志性意义的一个时代。杨茂与张成的剔红,匠心独运,工艺高超,美轮美奂。其制作技艺似天籁运,浙江嘉兴西塘镇不仅是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工艺荟萃之地。元代剔红器名匠杨茂与张成,便属西塘一张名片。靖康之变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嘉兴地区渐成漆器制作中心。明代黄成《髹饰录》载:“北宋名匠多在定州,靖康以后,群工南渡,嘉兴髹工遂有取代定州之势。”宋亡后,嘉兴西塘漆器进一步发展,形成“嘉兴派”,代表性人物便是杨茂与张成,都以剔红名满天下。
曹昭《格古要论》称:“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高濂《遵生八笺》称:“元时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又《居易录》记载,两人剔红器为士大夫宝玩,与书画并重。而清代《嘉兴县志》则记载明成祖永乐帝酷爱张成、杨茂剔红器,惜两人已过世,故召张成之子张德刚“面试称旨,授营缮所副”,让其负责皇家果园厂的剔红制作。王世襄先生对此考证说:“故明代永乐时造的剔红绝似元末西塘的制品,款字也仍用针划,字体并不工整而有民间的意趣。
总之,我国漆器发展史之剔红,以元代为一高峰,而西塘是当时制作中心,西塘名匠杨茂、张成是集大成者,名满世界,作品远传日本、琉球,且风格贯穿于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雕漆器中,影响深远。王世襄先生1987年出版《中国古代漆器》,封面图片即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张成造剔红栀子纹盘”。此外,我国和日本的著名博物馆、藏家,所藏剔红器,也都是非杨茂即张成,可谓一时瑜亮,作品虽存世不多,但都属辉映古今的工艺精品。
元代剔红双绶牡丹纹圆盘 - 上海博物馆馆藏
局部放大图
元代剔红如意云头纹漆盒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
元代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 - 上海博物馆馆藏
圆盒面图案
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
元代剔犀剑环纹盘
元代剔犀剑环纹盘
明代漆雕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满足宫廷内外对生漆工艺品需求,还专门设立了生产制作御用漆器的官办机构。宫廷内官监下设“油漆作”,御用监所属“漆作”都承做漆工活计,专门负责围屏、摆设、造办填漆、雕漆、螺钿等漆器。内府供用库还特设丁字库,常储生漆、桐油等物。明代的第三个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对雕漆情有独钟,不但自己珍赏,而且先后在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五年(1407年)数次将雕漆作为贵重礼品颁赐给日本国王妃,总计近百余件精美的雕漆盘、盒。由于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用漆之多前所未有,生漆需求量剧增,官府和民间都很重视漆林经营。原先盛产漆的长江中上游各省,漆产量大增,长江下游的南京,也新建漆园,种植漆树千万株,以供需求。据《古今图书集成》、《福建新通志》等书记载,在明清时期,西起我国云南西部,东至辽宁东部,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北部,都有漆树生长。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明代漆器最为发达的、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
明代早期剔犀云头纹六角果盒 -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
明永乐剔红石榴花圆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明永乐剔红梅兰纹圆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明宣德剔红荔枝长方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
明宣德剔红孔雀牡丹纹几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明嘉靖绿地剔红双龙纹圣寿万年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款识
红漆雕双龙捧宝盆图案
明中期剔红梅花纹漆盒
明中期剔红梅花纹漆盒
明中期剔黑花鸟纹漆盘
明万历剔红龙凤纹圆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底雕龙凤相戏图,龙矫健威猛,凤柔美多姿
明晚期剔红曲水流觞图圆盘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盘心雕曲水流觞图,图中有名士十人,有的年老,有的年少,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对应
明末剔红夔龙捧寿纹宝座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靠背透雕夔龙捧寿纹
清代漆雕
清康、雍、乾时期进入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清代漆器是对几千年的漆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漆器制作得到了皇家的重视和提倡,形成了以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并与地方漆器生产并存,共同发展,出现了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制漆艺人为皇家服务,而地方制作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漆器也以进贡的形式进入宫廷,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漆器工艺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清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以宫廷漆器***为突出,大至宫廷典章用品、陈设品,小到生活日用品、文房用品和赏玩用品。目前,尚无经过考古发现的清代漆器问世。人们所见的清代漆器都是传世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
清早期剔红伯乐相马图笔筒 - 上海博物馆馆藏
“卍”字锦纹为地,上雕硕大“福”字,笔道间又刻暗八仙、杂宝、折枝松竹等纹样,寓意吉祥。上下壁环饰“卍
“卍”字锦纹为地,上雕硕大“福”字,笔道间又刻暗八仙、杂宝、折枝松竹等纹样,寓意吉祥
“卍”字锦纹为地
清乾隆剔红枫叶秋虫图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朱漆雕枫叶细密的筋脉作锦地,压雕秋蝉、蝈蝈各一
清乾隆剔红福寿纹炕几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局部放大图
清中期剔红书卷式长方盒 - 上海博物馆馆藏
清中期剔红长春万岁缠枝莲纹铜里盖碗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中期清剔红花卉纹菊瓣式花盆 -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局部放大图
清中期清剔红福寿纹盒 -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局部放大图
清嘉庆绿地剔红十八罗汉笔筒
众罗汉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袈裟的衣纹飘带皆雕刻得栩栩如生
现代漆雕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其特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为其特点。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或以研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现代 - 五福捧寿大圆盒
龙凤呈祥赏盘
女款牡丹花喜字宽手镯
疏影梅瓶 - 现代 - 满建民制作
玉韵红盘 - 现代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新闻时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