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件唐代邢窑壶--邢台市博物馆6件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1】西周 邢侯簋
有资料说这件邢侯簋是邢台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但……
目前,它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上图为复制品。
这件簋通高18.5厘米,口径约19厘米,在青铜器是属于小型的了,为何它是镇馆之宝呢?
先说一下它的出处,1921年邢侯簋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金店镇冢圪塔村邢侯墓地,出土后被卖到河南洛阳文物市场,后被英籍希腊巨富乔治・尤摩弗普洛斯买走。后来,这位巨富把它无偿捐献给了大英博物馆。
这件簋对邢台来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上有长篇铭文。
简单来说呢,邢侯簋的铭文记载了邢国国君受封的历史。
西周初期,周成王将井国故地封给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姬苴,建立邢国,是周朝53个姬姓封国之一,邢国的君主就是邢侯,这大概就是邢台的“邢”字的来历。
史书上虽然关于邢国的记载并不少,但多数很简略,而青铜器的铭文提供了不少关于邢国的信息。这件青铜器可以说证明了邢台的根。
【镇馆之宝2】商 嵌兽首直内玉戈
长23.5厘米,宽4.5厘米,重175克。
玉质呈深黄色,局部有褐色浸斑。
援末两面镶嵌相同的铜制兽首,非常特别的是,两面兽首的方向竟然不同!
呃,这是不是固定的不好,埋下去的时候松动所以一面的兽首转动了呀?
不过,应该不是吧,否则不可能转这么正。
镇馆之宝果然与众不同啊!
【镇馆之宝3】商 “耳为父癸” 铭兽首鋬兽面纹铜爵
这只铜爵的造型和纹饰和其他商代铜爵没有太大区别。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柱外侧有铭文 “耳为父癸”,意思是一个叫 “耳” 的人为祭祀他的父亲 “癸” 而铸造了这件铜爵。
商代早期的铜爵上一般没有文字,到了中期出现了铭文,但多数是一两个字,多数是表示姓氏的字。像这种有4个字的比较罕见。
总体来说,有铭文的铜爵还是比较罕见的。
应该就是这几个字吧!
专家能把这几个字认出来,简直是神了!
【镇馆之宝4】汉 错金四神几何纹长颈铜壶
这件壶乍一看不太起眼。
但细一看不得了,上面的纹饰太精美了!
这件壶高28.6厘米,重2800克,壶身线条流畅,比例协调,造型优美,最重要的是它通体错金。
颈部有蝉纹、鸟兽纹。
肩部饰蝉纹。
腹部有蝉纹、四神纹。
然后,每部分还都装饰有各种几何纹、宽带纹。
这么细致,做起来好高的难度呀!
来,细看一下~颈部的纹饰保存得最为完好。
肩部和腹部的保存的不是太好,但也能看出其精美。
那么这个壶是做什么用的呢?
插花?
非也!
它应该是用于“投壶”游戏。汉代,这种游戏比较流行,有各种青铜壶用来投壶。
【镇馆之宝5】唐 邢窑白釉长颈瓷执壶
唐代的瓷器南青北白,北边的白瓷主要是定窑和邢窑,我去过定州,定窑的白瓷确实不错,之前我也发过不少。但是邢窑发的比较少,因为没有见过特别精美的。
在邢台博物馆有一个邢窑瓷器展,但我看着也都比较一般。
要说最特殊的就是这件了。(它在历史展,并不在邢窑展)
你看它特殊在哪呢?
这……这……
这是故意的吗?创意?但…这拿着不别扭吗?
或者是做坯的时候不小心粘错地方了,也就将错就错了?
这简直是急死强迫症啊,好想给它正过来啊!啊啊啊啊…哈哈哈哈~~
【镇馆之宝6】明 菩萨乘鸾金帽饰
“乘鸾” 用指升仙飞腾,飞空遨游,体现了古人对仙境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这件帽饰方寸之间,将鸾凤鸟、仙人/菩萨和其背后的五彩祥云雕琢得栩栩如生。
这件文物出土于明代兵部尚书贾待问及贾母和贾尚书妻、妾之墓。
来侧面看一下鸾鸟。
这鸟的脖子好长、嘴好大!
墓中还出土了几对金耳坠以及其他饰品,极为奢华。
看起来兵部尚书真是个肥缺啊!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