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档案 | 名家商城 | 预约委托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行业动态 >

上海匡时2023春拍丨文房雅集专场古琴精品推介

来源:未知 编辑:网络 时间:2023-07-10
导读: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因其清、正、和、雅的音乐品格被尊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嵇康《琴赋》有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自古是文人雅士的艺术,被作为士大夫阶层品格修习的必修科目,可独坐幽篁,弹琴长啸,亦可三五好友抚琴为乐,故有士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因其清、正、和、雅的音乐品格被尊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嵇康《琴赋》有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自古是文人雅士的艺术,被作为士大夫阶层品格修习的必修科目,可独坐幽篁,弹琴长啸,亦可三五好友抚琴为乐,故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左琴右书”之说。本次上海匡时2023春拍“文玩雅趣”专场精选了98件拍品,其中4件古琴为元明时期名家之作。

 

 

Lot 798元代 朱致远款蕉叶琴

 

 

长113厘米

 

 

蕉叶琴的形状来源于芭蕉科芭蕉属植物的叶子。商周时期,青铜觚的颈部和鼎的腹部常出现两兽变体纹,如蕉叶一般。汉武帝时代,岭南地区选择珍奇异果进贡,于是中原人味其状而定其名。芭蕉果实可以实用,也可以药用,蕉叶纤维还可以织布,明清时期岭南地区及东南亚地区都有生产蕉布的传统习俗。中唐之后,尤其宋元明清,芭蕉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植物,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有」双清「之称。明清以来,瓷器上常见蕉叶纹装饰以及竹石芭蕉纹题材,在视觉上表现芭蕉的这种低调清雅高洁之品格。

 

 

蕉叶古琴早在唐代就出现(见明朝的《永乐大典》),相关记载首次出现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刊于1591年),「其取蕉叶为琴之式,制自祝始。余得其一,宝惜不置,终日操弄,声之清亮,伏手得音,莫可逾美,何异古琴」。蕉叶式是古琴中最难做的琴,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上等的蕉叶琴是各方面指标最完美的琴。其一,蕉叶式琴的外形制作很难把握,琴膛的厚度不能太厚,叶边要薄,边缘的曲线要自然流畅,整体造型体现要有艺术感;其次是琴腹内的处理非常难把握,由于外部造型变化的复杂性使得琴腹的结构处理及其困难,可以说制作蕉叶琴是制作古琴的顶峰,所以古代斫琴师们为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技能,都把创作一张好的蕉叶琴作为目标和骄傲。

 

 

故宫博物院藏元朱致远制仲尼式琴

 

 

现所见的蕉叶古琴多为明代、清代斫制,而宋代蕉叶古琴流传的极为少见,现存蕉叶式古琴实物全部来自元末和明清两代,且明代占绝大多数,最为著名的便是明代祝公望所制的蕉叶琴。《琴史》所载:"形态旖旎秀逸,蕉叶卷边工雅生动,音色润匀透静,为琴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明代高濂《古琴新琴之辨》记载:"若祝海鹤之琴,取材斫法,用漆审音,无一不善,更是漆色黑莹,远不可及。其取蕉叶为琴之式,制自祝始。"除民间收藏外,官方所藏蕉叶琴,据有关资料披露有三张,分别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而其中确信为祝公望手制的,只有湖南省博物馆那一张。以此可见蕉叶式古琴之弥足珍贵。

 

 

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朱致远制仲尼式琴

 

 

此蕉叶式古琴琴身修长,形似一片芭蕉叶,琴首蕉叶的叶柄向下弯曲,支撑首部,中生一茎,叶边起伏,如立庭院舞风承雨。两侧似蕉叶的叶缘,向下略微翘曲,琴体形态旖旎秀逸,琴底仿若蕉叶之茎。通体髹黑漆,鹿角灰,正面背面通体蛇腹断,琴面嵌十三个螺钿徽。曲折的线条象流动的音韵,优美的身姿既表现了文人浪漫的情趣,又充满了艺术感。音色圆润雅致,观之如飘然而立之仙人,抚之如人间有情之吟唱。

 

 

元末明初之时,斫琴家以朱致远、严清古、施溪云最为有名,而朱致远为其首。其所斫之琴,大气沈稳,浑圆中隐有唐风,为元琴之最精者。朱致远所斫皆精,时人皆宝之,价比金玉。其琴内款字不一,多署「赤城朱致远制」、「赤城朱远」、「赤城慎庵朱致远」等,阴刻朱书皆有,以仲尼式居多,蕉叶式更是稀世之珍。至今海内外所闻见之朱致远款琴合乎规制者,其总数不过三十。

 

 

今所见朱致远斫琴真器,无论是故宫藏无名仲尼式「赤城朱致远制」腹款琴、无名仲尼式「慎厂」腹款琴,还是俪松居藏「金声玉振」仲尼式「赤城朱致远制」腹款琴,都真当得起《考盘余事》「造琴精绝」,和《五知斋琴谱》「音韵超越」这样的评语。固然,他的制器,并无唐琴的弘大,亦无北宋琴的文雅。但南宋以降,所谓「薄而清」、「厚而古」、「耸而狭」等等偏颇,在他的琴上已荡然无存。明朝琴器,也没有任何一家超过朱致远的,清以下更无论矣。其所制作,纤悉无遗,至允至当,诚堪谓宗师之风。有明一代,工艺水平整体较高,存世琴器几无失范者。明琴隽秀之风,实开啓于朱致远。不过,朱致远琴,其所斫制,于元于明,亦无法分别。

 

 

款识“赤诚朱致遠制”

 

 

古人称琴为雅乐,乃有德君子所为,常御之。行不离身,以修身养性,故而可心地纯良,情操高尚。抚一曲妙音,可赏于庭院庙堂,可游于山谷水滨,高山流水,琴声高雅悠扬。此琴乃名家巨匠百年之器,蕉叶制式,且保存完好,不待弹奏取音,仅就其外形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实为收藏之佳品。

 

 

Lot 795元明 鹤鸣

 

 

长122厘米

 

 

琴仲尼式,桐木斫,线条硬朗清俊。漆面的髹饰工艺用天然大漆与鹿角霜混合,质地坚实,色彩丰富。细看灰胎中混有黄色颗粒物,应是鹿角灰胎,底层髤栗色漆,再髤朱红漆,漆层交相辉映,灿如霞云,露出灰胎的部分则若繁星点缀。徽位以螺钿镶嵌。七弦上起承露,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岳山、承露、冠角均为紫檀制。琴头侧端,设凤眼及护轸。琴底龙池、凤沼均作长方形,上山下泽分布,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琴体底部微隆,丰富的流水断纹中呈现琴铭「鹤鸣」,池沼间刻一圆一方两方印,印文「石氏珍玩」、「养德」,款印结构位置颇为规整考究,与琴器端庄气度相互映衬。佳木良斫,其标准形制,已足以使人心怡,抚之音色纯厚,余音绵长。

 

 

Lot 796明代 隐然

 

 

长121.5厘米

 

 

古琴长一般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徽、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称:「士无故不撤琴瑟」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标准配备。古琴音色中正平和,意趣高远,符合中国文化中庸的精神,也符合文人淡远清幽的审美,经过历代「圣人、名人」们的推崇,古琴从一种乐器抽离出来,推崇到「道」的层面,作为王道教化和修身养性之用。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有言: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不仅文人士大夫阶层喜爱古琴,历代高僧、隐士也是古琴的爱好者。

 

 

该琴采《太音大全》所著录之仲尼式,为古琴最经典的琴式。选材精良,栗壳色漆,遍体蛇腹断。琴额上嵌青白玉螭龙佩,佩作长方形,一活泼螭龙正自佩心爬出,螭尾尚在佩上,未来得及收回,憨态可掬状惹人垂爱,妙趣横生。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柄状雁足,池上镌楷书附名「隐然」。佳木良斫,百年之器,不待弹奏取音,就从外形方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满足,十分难得。

 

 

Lot 797明代 宛若

 

 

长118厘米

 

 

琴仲尼式,方额,短肩,腰身匀称,尾部宽实。整体小巧玲珑,而用斧之处,楞角凿然。肩起二徽四分之三处,腰起八徽,收于十徽半。螺钿十三徽,硬木岳山、冠角、龙龈及焦尾贴,青白玉额头,玉雕螭龙纹,玉质圆润。琴髹朱漆,色隐而繁。龙池上刻「宛若」二字,刀口锐利,线条刚健,填有金痕。此琴体量轻巧,便于携带,而金石之声穿透力强,是高士山林论道觅知音之佳器。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网络
Copyright Reserved 2018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 版权所有 沪ICP备18020896号-1
中心地址(ADD):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同煌路26号5楼 中心邮编(P.C):200083 中心邮箱(E-MAIL):mastersappraisal@163.com
中心网址(WEB):www.mastersappraisal.cn 中心电话(TEL):+86-21-65163041 中心热线(live):18016022104 中心传真(FAX):+86-21-65166129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