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长江白鲟被刻在金带上
古代成都金沙遗址的神秘之谜:商周鱼纹金带与中国淡水鱼之王
位于成都的金沙遗址近日传来令人惊喜的考古发现,一对商周鱼纹金带被发掘出土。这两条金带上刻画了四条“怪鱼”,与古籍中对白鲟的描述高度吻合,因此也被称为“双鲟金带”。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兴趣,不仅因为这些古代的鱼纹金带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们为我们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3000多年前的商周鱼纹金带上,刻画的“怪鱼”纹路,究竟是什么?
据悉,这两条商周鱼纹金带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怪鱼”纹路因与古籍中对长江白鲟的描述高度吻合,因此又被称为“双鲟金带”。
这件文物,造型奇特,却作用不小。有专家认为,它是一种祭祀法器,在祭祀活动中有镇压水怪的作用。
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从古代上到达官显贵,下到黎民百姓无不喜欢。除了将鱼纹在金带上,古人还将鱼刻在器物上、描绘在画作中,甚至把玉、青铜器、石头等制成鱼形物件。在浩瀚的古代文物中,总有那么几个鱼形物件,寓意美好,外观也讨人喜欢。
今天,派派君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出土的“鱼文物”,领略中国鱼文化的丰富内涵。
玉鱼
上图中的玉鱼制于元朝,高11.3cm,宽20.6cm,厚6.7cm。鱼口衔莲枝,身体上刻有平行交叉的斜纹,颜色以白色玉质为底,呈现大面积的墨斑和赭石色。这条元朝玉鱼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据介绍元代玉鱼尾部多铺展如扇,此鱼衔莲造型沿袭了唐宋风格,主题较为常见,但如此敦厚肥硕着实少见。
鱼龙玉佩
该玉佩青玉质地,通体磨光,呈椭圆形,鱼的头部和龙身盘曲极其相似。这件鱼龙玉佩的出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形态是以渔猎为主。
圆明园石鱼
石鱼体积非常大,长达126 cm,宽93 cm,高50 cm。被发现时,它流落在北京西单横二条市民家中,曾经是圆明园内的喷水构件。据了解,嘴巴是它的喷水口,水从鱼的身体下部流入。此石鱼为两只一对,外形圆润富于动感,憨态可掬。
西周鲤鱼尊
西周鲤鱼尊,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立体鲤鱼造型青铜器。它身形胖但比例协调,细线雕出的鳞片排列整齐,底下还有4个双手捧腹的“大力士”。这件文物是西周人饭桌上的盛酒器,酒水可从背部的长方形尊口注入,再从开启的鱼口倒出。
鳌鱼脊饰
这是一个古代安徽徽州古民居用来装饰屋脊的装饰物,虽然是饱满带鳞的鱼形,但胸鳍、腹鳍和尾鳍亦一应俱全,甚至具有很多龙的特征。例如,它的尾部末端呈锯齿状,酷似龙尾,同时头部还有耳朵和犄角,鼻孔明显张开。事实上,此脊饰正是龙生九子之一——鳌鱼。
青釉飞鱼形水盂
青釉飞鱼形水盂1971年出土于辽宁北票辽墓,是一个陪葬品。其制作于北宋(辽)年间,为耀州窑烧制,高9.3厘米,长14厘米,宽7.4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素有“如鱼得水”的说法,借用鱼的外形制作青瓷水盂,无论是美感还是寓意都属于上乘之作。
彩绘雁鱼铜灯
该文物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是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该灯的设计十分精巧,铜灯中雁的颈部、腹部和雁所衔鱼的鱼身相互连通,并且采用了中空的设计。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直接导入雁腹中并溶于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净化空气。
鱼纹彩陶盆
鱼纹彩陶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半坡遗址。这个17cm高的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盆口边沿向外卷曲,通体红色,不仅盆内绘有鱼纹,外侧盆壁也绘有互相追逐的鱼纹。半坡遗址出土过很多渔业文物,因此可知捕鱼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釉水波三鱼纹碗
青釉水波三鱼纹碗
青釉水波三鱼纹碗出自北宋耀州窑,青瓷釉色清爽,内侧刻印有水波纹和鱼纹,整只碗的审美趣味都属上乘。该青釉碗1972年在黄堡耀州窑遗址出土,高4.8cm,口径12cm,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三条鱼环绕碗心排列,呈三分法布局,简洁而生动,配以水纹的碗底三条游鱼跃然而出。
青花红彩鱼藻纹盖罐
青花红彩鱼藻纹盖罐,高42cm,口径22.5cm,于北京海淀出土。池塘游鱼纹在嘉靖时期较为流行,寓意“金玉满堂”。罐体以青花满绘长满了莲花和水藻的池塘,其间绘十二尾戏水追逐的游鱼。鱼身以黄彩为地,以红彩勾画轮廓及鱼鳞,以黑彩点睛,红鱼与青花相映成趣。底书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双鱼纹绣墩
图中这个绣墩为清代制品,底面直径42cm,高50cm。绣墩的顶端镶嵌大理石,四侧则雕刻了五组面向相对的鱼纹,对称又重复富于形式美感。鱼纹上侧为蝙蝠环绕,下侧玉璧托住,寓意吉祥。
铜鱼鹤图案印
铜鱼鹤图案印是西汉文物,印面1.5×1.5cm,印厚0.6cm。体积不大,上面的图案也非常简洁——两只鹤立于两旁,口衔同一条位于图案中央的大鱼,似在相争。据了解,汉代有“民食稻鱼,无凶年之忧”的说法,加上鱼本身的各种吉祥寓意,都让它成为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鹤食鱼,正表达了古人对丰衣足食生活的期盼。
《鱼乐图》
南宋画家周东卿极擅画鱼,是画史上有名的画鱼名家。他的《鱼乐图》是一幅长达593.7cm的长卷,描绘了大大小小的鱼虾在水草间嬉戏游动的场景。
这一件件独特的文物,蕴含着古人的艺术创想,是他们的审美、智力达到一定高度的历史产物。他们将鱼作为意志和精神的寄托,投射到器物的创作与造型上。
他们奔放狂野的审美穿越千年,打破时空限制,更赋予了我们不竭的想象力。
版权声 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